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論文

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論文

  摘要::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對教育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教育的現代化離不開教育的資訊化,資訊化教學能力是資訊化社會中教師具備的專業素養,是教師所需具備的能力之一。文章分析了影響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的因素,並結合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四個階段,提出其改進策略,為有效組織教師培訓以及提升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資訊化教學能力;影響因素;策略

  一、引言

  隨著教育的深刻變革以及我國對教育資訊化環境建設力度的加強,中小學教師將資訊化技術應用於教學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2004年教育部頒佈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能力的標準,從應用與創新、知識與技能、社會責任等方面解釋了教師的資訊科技能力。隨後,2013年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對中小學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促進我國教育事業與資訊科技相融合。提高中小學教師將資訊化技術應用於教學的能力,將學科內容與資訊科技進行整合,有助於有效教學的開展、最佳化教學過程以及適應資訊化時代的發展。資訊化教學能力是在資訊科技與教育方法、資源相融合的教學活動下發展的,但是,目前尚沒有對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能力這一概念形成統一的認識,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馬若明認為資訊化教學能力主要指“最佳化教學”,教師充分利用資訊科技以及各種資源來實現教學過程全最佳化;趙健將資訊化教學能力界定為教師利用傳播技術與資訊透過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以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王衛軍將資訊化教學能力理解為一種綜合能力,由若干子能力組成,它是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的,利用資訊資源從事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的綜合能力;李娟把資訊化教學能力定位理論與實踐,其中包括資訊化教學理念、資訊化教學態度、資訊化教學技能、資訊化教學研發等。

  二、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影響因素

  在不同的社會背景、歷史時期下,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能力是不斷變化發展、不斷完善提升的,是在一定系統中進行的,它的影響因素既有來自社會和學校的外部因素,又有來自教師本身的內部因素。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能力就是在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中不斷髮展。

  (一)影響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社會因素

  社會的資訊化促進教育的資訊化,使教育領域包括學習方式、教學方式、教育評價等在內的各個環節發生著巨大的改變,教師又是教育資訊化的關鍵。因此,資訊化社會要求教師的資訊化的發展,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能力是社會賦予當代教師的使命與責任。其中,國家經費的下撥與國家政策的扶持,對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政府下撥的有關促進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方面的經費是否充足,將關係到學校資訊化環境的建設;國家制定的與其相關的政策法規,將引導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方向。1.影響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學校因素。學校是教師教育教學的主要場所,是最直接影響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的因素,包括學校資訊化環境的建設、學校資訊資源的配備、同事間使用資訊化教學的`氛圍、校長的支援等方面。學校資訊化環境的建設為教師將資訊科技應用於教育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學校資訊資源配備的完整與否影響著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質量的高低;同事間使用資訊化教學的氛圍濃郁有利於教師資訊化教學積極性的提高;校長對資訊化教學的認識以及認可程度影響著學校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的發展程度。2.影響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的教師因素。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是資訊化教學的核心要素,特別是教師對資訊化教學的觀念影響著其資訊化教學能力的發展,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的發展是當代資訊化社會中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教師專業化的各個方面。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內驅力來自教師本身,教師對資訊化教學的態度、教師的資訊素養以及教師的年齡都影響著其資訊化教學能力的發展。

  三、提升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建議

  (一)大力宣傳與投入,轉變教師資訊科技的意識

  大力宣傳將資訊科技應有於教學中,對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深化教育改革以及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透過媒體宣傳與推廣在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過程中的湧現的先進教師典型以及先進教師集體,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實現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其次,提高中小學校長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對資訊化教學能力的認識,採取多種方式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形成重視、關心、支援的氛圍。最後,從國家的政策保障方面來說,要更加重視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經費投入,加強教師對資訊化教學的重視。

  (二)積極探索與研究,完善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方面的培訓

  資訊化教學技能主要包括運用資訊科技獲取資訊的能力、資訊化裝置的熟練操作能力、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能力等。教師雖然普遍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力,但是將資訊科技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的能力還是不夠紮實與熟練,應用能力比較差。因此,資訊化教學方面的培訓是提高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為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1.職前培訓與在職培訓相結合。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的發展過程是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靜態走向動態,從階段性教師培訓到終身性教師培訓。職前培訓和職後培訓同樣重要,都是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的重要環節,缺一不可。但是職前教師的資訊化教學的培訓與在職教師的側重點不同。職前教師的培訓主要以基礎技能知識與學習為主;在職教師主要以技能在情景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為主。我國應該加強重視對中小學未來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能力的培訓與培養,例如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相關的一些標準都主要針對職前教師的,而我國主要針對在職教師。而我國在職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能力更是參差不齊,與職前教師的培訓相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2.從實際出發改進培訓內容。培訓前要對所培訓的教師進行調查,瞭解教師的實際需求,並針對不同的教師水平來確定培訓內容,培訓的內容不能低於教師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也不能高於教師資訊科技的基本能力。只有改進培訓內容,教師才能真正學到與教師資訊化教學相關的知識,從而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當中。在制定培訓內容時,還要考慮到不同學科教師的特點以及年齡不同層次的教師培訓需求,為其提供豐富的、具有特點的培訓課程。3.開展多元化的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的培訓。多元化的教師培訓層次多種多樣,可分為資訊化教學融合能力的培訓,資訊化教學交往能力的培訓,資訊化教學遷移能力的培訓等;也可以分為資訊化教學掃盲的培訓,主要針對一些落後的地區以及中老年教師,資訊科技知識深化應用的培訓,主要針對一些已經掌握基本的技術技能需要進一步深化的教師,技術知識技能的創新性培訓,主要針對資訊科技經驗豐富的一些教師。我國教師的資訊化教學能力偏低、培訓效果不盡人意以及培訓效率低等一些問題出現,使得摒棄單一的培訓模式實施多元化的培訓模式尤為必要。院校培訓可以將大量的教師集中起來,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地點,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訓的學習中,學習系統的相關知識;但是教師不可能有太多空餘的時間,這就需要學校自己根據本校老師資訊化教學的能力來有側重的在學校內部開展專題培訓、教學經驗交流和骨幹帶頭等活動;教師還可以透過自主研修,自主地開展相關知識的學習研究。

  (三)做好規劃設計,加強資訊化教學的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先決條件,資訊化教學的加強離不開其基礎設施的建設。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軟體環境的建設和硬體環境的建設。軟體環境建設包括學校可以定期舉行有關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的交流會或者講座,使各個學科教師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實現資源共享;鼓勵教師團隊教、學、研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校的優秀教學軟體進行學習。硬體環境建設需要政府與學校的支援,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目前,我國中小學資訊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基本達到了教師教育教學的需要標準。

  參考文獻:

  [1]何克抗.關於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05,(10).

  [2]李玉斌,劉會宇,張貝貝,於倩.中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研究現狀與分析[J].中國教育資訊化,2015,(10).

  [3]王衛軍.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發展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5).韓健梁,趙晉華.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

  [4]劉長卿.無定河小學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提升個案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2017.

  [5]教師[2013]13號.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Z].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