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對外漢語課學生學習態度的特點論文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對外漢語課學生學習態度的特點論文

  1 緒論

  自上世紀末中國崛起以來,全球各地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馬來西亞理科大學(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漢語報讀人數也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有別於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由於馬來西亞多元種族與多元文化的背景,漢語在馬來西亞的“身份”比較複雜。漢語(華語)對於作為馬來西亞三大民族之一的華族而言,是一種民族語,也是母語。漢語同時也是華文源流小學(華校)的教學媒介語。然而,對於非華族或非華校生而言,漢語無異於外語。在馬來西亞各國立大學的語言學院,漢語一般上被視為“外語”,並與其他外語“同語而語”.這種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的主要是異族,即馬來人、印度人、少數民族,還有少數非華校出身的華人以及留學生。生活在這個多元種族文化的環境之中,漢語對於上述學習者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漢語像自家的語言,又像外國的語言。因此,筆者認為在這種堪稱特殊的環境中生活與學習的對外漢語學習者對於漢語的語言態度值得探討與研究。

  語言態度包括在社會語言學與心理學的範疇。加涅(1985)指出態度是透過學習形成的影響個體的行為選擇的內部狀態。徐子亮(2004:184)指出,加涅對態度的定義包含了三層意思:一、態度是一種反應的傾向性或準備狀態;二、態度決定人們的行為選擇;三、態度是透過學習或經驗組織而形成的。個體可以透過與其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變態度。邵瑞珍(1990:158)指出,態度一般由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構成。認知成分是個體對客觀行為或事物帶有評價性的觀念或信念;情感成分指由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行為成分則指實施某種行為的準備傾向。陳松岑、徐大明、譚慧敏(2000:57)將語言態度分成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說話人在情感、情緒上,聽、說特定語言時的反應和感受,它往往緊密聯絡於說話人的母語和文化背景,甚至個人的生活經歷(比如長期定居於某個語言地區)。

  另一方面則是從實用或者說功利目的出發,對特定語言進行理智上的評價,它往往反映了說話人所處社會中的實際功能和社會地位。

  此項研究主要目的為發現理科大學對外漢語課不同背景的學習者漢語語言態度的特點。同時,探討不同背景的學習者學習對外漢語課程之後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接受度與認同感。筆者希望透過這項針對理科大學對外漢語學習者的研究,以小見大一窺馬來西亞大學對外漢語學習者對於漢語的語言態度,瞭解學習者對漢語的主觀看法、學習動機以及學習心態,為提高馬來西亞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素質提供參考與建議。與此同時,透過本研究探索馬來西亞對外漢語課程在提高各民族學習者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理解方面能夠發揮的作用,這一點對於多元種族與文化的馬來西亞來說深具意義。

  此項研究的物件是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檳城總校 2013年第二學期與 2014 年第一學期報讀選修科漢語一與副修科基礎漢語課程的學生。此項研究主要是透過抽樣調查,以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第一手資料。至於擬定抽樣調查方案,筆者以各學期學習者性別、年齡和種族的比例為基礎,結合隨機的按比例分層抽樣與非隨機判斷抽樣調查方法,進行發放問卷的調查工作。筆者發出 110 份問卷,抽樣後有效問卷為 95 份。關於資料分析,筆者使用電腦軟體 SPSS 21.0,為調查問卷所獲資料進行統計與分析。

  2 結果分析與討論

  筆者根據調查結果的分析,對調查物件對漢語的主觀感受、學習動機、學習心態及對漢語的認同感與接受度做個總結,並且試圖以此次調查結果為根據,以小見大來一窺馬來西亞大學對外漢語課不同背景學習者對漢語語言的態度。

  關於主觀感受(感性認知):學習者認為有用、好聽及親切。整體上,不同性別與年齡群的學習者對於漢語的主觀看法差異不大。但不同族群學習者對於漢語的主觀看法則有些差異。除了馬來人,各族群學習者與留學生都一致認為漢語有用。這點可能與作為馬來西亞主要民族的馬來人的優越感有關。再說,畢竟在馬來西亞,無論是國家語言、政府機構用語以及教育媒介語都是以馬來語為主。

  關於學習動機(理性認知):學習者主要學習動機是找到更好的工作以及與說漢語者溝通。從認為學習漢語“可與說漢語者溝通”及“有利於外國發展”的百分比來看,漢語與說漢語者在國際及在馬來西亞社會的地位不言而喻。就不同背景學習者來看,女性比男性學習者更加重視功利;年輕學習者的主要學習動機是找到更好的工作及與他人溝通,年長學習者主要是為了與他人溝通。除了華族對外漢語學習者以外,其他族群學習者皆認為學習漢語之後可找到更好工作的百分比都偏高。筆者估計這一點可能由於馬來西亞華族對外漢語學習者的第一語言一般上是英語,導致他們對於英語作為工作語言的功能的肯定超越了對漢語的肯定。畢竟在馬來西亞,普遍上英語的語言層級比漢語高。

  關於學習心態(行為):近 95%學習者認為自己學習心態屬於“勤奮”與“一般”,其餘的近 5%屬於被動學習者。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者學習漢語的心態會因性別、年齡而異,但是與族群因素無關。女學習者學習心態略比男學習者積極,而年輕學習者比年長學習者勤奮。有關“女學習者學習心態比男學習者高”確實反映了馬來西亞學習者的學習情況: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學習者,普遍上女學習者的學習態度都會比男學習者來得積極。至於年長者的學習態度不如年輕的積極則可能與學習能力和學習動機有關。

  整體態度(情感):不同背景學習者學習對外漢語課之後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認同感都非常強烈。從不同性別、年齡的被調查者學習漢語課之後對漢語與中華文化情感的改變上來看,可以發現女性比男性、年輕學習者比年長學習者的接受度來得高。至於不同族群方面,各族群(除了華族)學習者學習漢語課之後無論對漢語還是中華文化的喜愛都明顯提高了,反之華族學習者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喜愛相比之下提高的不比他族的高。筆者估計這一點可能對華族學習者來說,他們本身原來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已經很強烈了,因此學習漢語前與後的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情感差異不如其他民族的明顯。總的來說,調查結果說明了學習者上了對外漢語課程之後對於漢語與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提高了。

  綜合上述有關語言態度的四個方面來互相比較與分析,除了理性認知與行為、行為與情感有比較明顯的關係,其他各方面都沒有太大的關係。從不同性別與年齡群被調查者的學習動機(理性認知)與學習心態(行為選擇)的調查結果來看,可以發現被調查者的學習動機與學習心態有關。

  就不同性別而言,認為“學習漢語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有利於外國發展”的女性被調查者百分比比男性的高,其學習心態也略比男性積極。從不同年齡群來看,年輕被調查者的主要學習動機是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年長者則為了與他人溝通;而為了找到更好工作者的學習心態比為了與他人溝通者來得積極。綜上所述,越認為漢語有實用與功利價值的被調查者其學習心態就越積極;換言之就是學習動機影響學習心態。另一方面,就不同年齡層被調查者的行為與情感的調查結果來看,被調查者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喜愛與學習心態有關;學習態度比較勤奮認真的`學習者,學習漢語後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喜愛也會比較強烈。

  3 結語

  本研究調查物件雖僅限於檳城理科大學對外漢語學習者,但由於調查物件與馬來西亞其他大學學習者成長與學習的大環境大致相同,因此筆者相信本研究結果有其代表意義。此項研究揭示了馬來西亞大學對外漢語課程不同背景學習者漢語語言態度的特點,以及學習漢語之後對於漢語與中華文化的認同。調查結果顯示,馬來西亞大學對外漢語課各背景的學習者不論對漢語的主觀看法、學習動機、學習心態,還是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接受能力都非常正面,並且有其差異性及特殊性。相信上述有關學習者個體差異的研究結果可以為從事馬來西亞大學對外漢語教育者提供具體的參考。根據此次調查研究結果,馬來西亞大學對外漢語學習者對於漢語的評價主要是從實用的目的出發,同時從被調查者對漢語的態度可以看出,在學習者心目中漢語與說漢語者都具有一定的國際地位與馬來西亞社會地位。此外,馬來西亞大學對外漢語課程在培養不同民族學習者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正面態度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此課程確實有助於促進國家各民族間的認識與理解,建立更加友好和睦的關係。

  另一方面,研究結果也顯示,學習者對語言的理性認知(學習動機)會影響行為選擇(學習心態);學習者的行為選擇(學習心態)與其對語言的情感有一定的關係。簡而言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能夠影響學習心態,而學習心態又會影響到學習者對於漢語的情感。換言之,如果學習者學習動機越具功利性,學習態度就會更加積極,而學習態度越積極的學習者對於漢語和中華文化的喜愛會更加強烈。因此,筆者建議馬來西亞從事大學對外漢語教育者在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年輕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學習動機與目標,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對漢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喜愛。希望藉此努力,漢語在馬來西 亞友族(即華族以外的民族)圈除了得以推廣以外,還能夠促進友族對華族文化的認識與認同,讓馬國多元社會更加和諧融睦。

  參考文獻

  [1] 畢繼萬。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

  [2] 北京市語言學會。語言學的理論與應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4] 李如龍。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5] 邵瑞珍。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6] 徐子亮。對外漢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7] 趙金銘。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要素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8]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局,2011.

  [9] 劉明男。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態度調查[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9,7(5)。

  [10] 李冰玲。檳州華人的語言能力、語言態度及語言使用情況[D].南京:南京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7.

  [11] 郭亞萍。印尼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調查報告[D].廈門: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12] 高海洋。 第二語言態度動機研究綜述[EB/OL].2007-07-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