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看語言與文化論文
基於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看語言與文化論文
一、簡述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作為20世紀西方語言學界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說之一,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於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的形成過程我們需要知道語言學家洪堡特的“每一種語言都包含著一個獨特的世界觀”的觀點;著名語言學弗朗斯·鮑厄斯闡述的不同語言是以不同的方式創立以語言的外部形式特徵為重點的客觀描寫主義,及本文下面將介紹的薩爾皮提出的“語言是工具,思維是產品,沒有語言,思維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和沃爾夫繼承薩丕爾的觀點後提出的“語言系統不僅是表達思維的工具,而且語言本身是思想的塑造者,是個人心理活動、印象分析、綜合思想活動的綱領和指南起源”。至此,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正式形成。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又作沃爾夫假說、語言決定論、決定論、語言相對論。此假說是為紀念兩位偉大的語言學家而得名。對於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的內容,在此就只簡單地概括一下:語言形式對語言使用者的思維及三觀起著決定性思維作用;語言是如何讓描述世界,我們就會用怎樣的方法觀察、瞭解世界,因此世界上存在著不同的語言,所以各民族對世界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後來,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被稱作“語言相對論”,而且還區分為“強式相對論”和“弱式相對論”。強式相對論指語言決定或制約這思維;弱式相對論則指語言多少影響著人的思維。其實,如果你仔細認真地研究薩丕爾和沃爾夫的著作,你會發現在他們的文章中沒有明確主張過語言決定論。這一點,在本文中就不細說了。
二、從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看語言和文化的關係
語言與文化的關係可謂相互依存、相互影響,這正好與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的弱式相對論即‘語言影響著人的思維和文化,反過來,文化對語言也存在著影響和制約‘相符合。那麼我們就從這兩方面來研究二者之間的關係。
1、語言對文化的影響
一個民族的'語言特徵不僅會對人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習慣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對一個民族的傳統習慣乃至於文化產生極大的作用,形成這個民族與眾不同與他人的文化現象。一種語言的使用者長期收一種語言特徵的影響,他們會形成一種心理定式,這種心理定式會透過受其影響的行為影響得到展現。語言使用者之間也在彼此影響,從而使某些的心理定式和行為習慣得到肯定並沿襲下來。比如說,在中國對於人際關係的描寫總會用一些諺語,如“槍打出頭鳥”、“人怕出頭豬怕壯”來反映對個人主義的反對。同時,也會出現一些表現集體主義民族心理的諺語,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些諺語代代相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而西方諺語中則出現更多盛讚個體主義的思想。例如,“God help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等。諺語不僅反映了中西對人際關係的不同態度,並且透過語言交際影響了人們的群體意識:中國人注重集體主義,西方更注重個人主義和個性解放。
2、文化對語言的影響和制約
對於文化對語言的影響,我們可以透過下面的例子來了解一下
1)面對“讚揚與祝賀”時的不同反應
在中國當別人想我們表示祝賀時,即使我們心裡很開心、自豪,嘴上也會謙虛一下。這是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種美德叫做“謙虛”。在中國人的價值觀裡認為,如果我們欣然接受了別人的讚揚和祝賀,是對別人的不尊敬,同時也會被人認為是驕傲的人。例如,一箇中國人在長城遊玩時,用英文給一位外國遊客指路後,外國人誇她說“Your Englishis very fluent.”這位中國人謙虛地回答“No,where,where.My English is very poor”。對於中國人的謙虛回答,這位外國人感到十分困惑,他會誤解對方對自己的判斷力表示懷疑。因為在英美文化中接受讚揚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可以欣然接受,也是對對方的肯定。他們會直接說“Thank you!”“Thank you forsaying so。”
2)比喻用語的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各國人們常常會用比喻這種修辭手法,來表達意思或感情。但是比喻往往會因為語言、文化上的差異而存在不同的理解。在中文中,“狗”的形象多不是太好,常常帶有貶意,比如“癩皮狗”、“看門狗”、“走狗”等;然而,在英語中,(dog)的形象都很好,比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
三、結論
語言與文化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二者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對於二者之間的關係,在以前的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會出現更多新的看法與理論。但正如上文提到的,薩丕爾-沃爾夫假說在語言與文化關係的研究中所佔的重要地位。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只有理解好語言與文化的關係,才能更好地學習各國文化與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