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語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價值體系論文

肢體語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價值體系論文

  1 背景分析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大多隻注重說話及黑板等教學用具、教學媒體的運用,在西部欠發達地區甚至只能藉助單一的板述來傳授教學思想。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課堂統治者”,這種階級統治式的教學方式造成的直接後果是: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教學效率低下。①

  小學數學作為基礎科學,直接影響著學生日後對數學的理解水平和興趣,必須實現小學數學的高效教育。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建立新的角色觀念,從“課堂統治者”轉變為“思想啟迪者”,必須改變原有的單一灌輸模式,快速轉變為共同探討、相互交流。

  要完成上述角色轉換,教師必須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並綜合考慮當地教學教育條件,做自我創新和自我完善。教學過程是一種依靠語言和非語言兩種方式實現資訊傳遞的過程。由於言語的直接性和易於表達等特點,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比較注意言語的資訊。但教師的肢體語言也是不容忽視的,研究表明,一個人要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或思想,55%的資訊都需要由肢體語言來傳遞。②教師的眼神和麵部表情、肢體接觸、身體姿態、手勢動作等非語言現象傳達的訊號,都是教師課堂交流資訊所必需的輔助工具。③

  小學生對肢體語言的接受能力遠大於其對文字語言的感知能力,因此肢體語言作為一種獨特的交流方式,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肢體語言能夠負載許多新的教學思想,因此小學課堂教學中恰當的肢體語言不僅能使教師的教學思想得到充分的表達,也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有效調節學生的'視覺神經和聽覺神經,使學生與老師之間形成良好的雙向感情交流機制,有效提高小學生課堂教學的效率。而目前國內對肢體語言的運用主要強調體育、藝術等課程中,筆者認為,實際上對於數學這樣的基礎科學,肢體語言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覷,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恰當運用肢體語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小學生數學課堂肢體語言運用的必要性探討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直接受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一種“一對多”的平等交流。為了能激發小學生強烈的探知慾,讓其體會到親自探究成功的喜悅,數學教學課堂中必須恰當運用肢體語言。授課教師的所有言行對學生來說一覽無餘,因此學生對老師的接觸和了解是全面的、深刻的。④⑤因此,授課教師肢體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學生是最重要的評價主體。

  從根本上說,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好壞的基本標準應該是:是否使學生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是否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要。而只有透過學生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才能檢驗這些標準。數學教學具有理論性強,邏輯思維緊湊的特點,小學生正處於心理發育期,刻板的教學模式很容易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壓抑;興趣得不到激發;學不到探求知識的方法;根本體驗不到親自探究成功的喜悅。⑥⑦

  因此,為了能激發小學生強烈的探知慾,讓其體會到親自探究成功的喜悅,數學教學課堂中必須恰當運用肢體語言。肢體語言的運用能讓學生及時感受到來自老師的肯定,能進一步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3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恰當運用肢體語言

  (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個人內心情緒在其面部的具體表現,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傳達的最(下轉第172頁)(上接第139頁)直接的肢體語言,在小學數學授課中尤其如此。良好的面部表情能向學生傳達熱誠、肯定和鼓舞的資訊,促進學生的正向行為,進一步凝聚學生的聽課注意力;不恰當或者錯誤的面部表情則向學生傳達出否定、煩惱甚至是放棄的訊息,導致學生逆反心理的增強,更甚者可能直接導致學生自暴自棄。

  學生對授課教師的認同感和親切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面部表情。當老師精神煥發、面露笑容地走進教室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融洽的課堂氣氛,是學生精神振奮、敞開心扉、大膽交流。這種和諧的交流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的必要條件。因此對授課教師面部表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溫和、自然、親切。

  (2)手勢。無論多媒體教學還是黑板版述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離不開手勢。手勢具有強調、示範的作用,而且能比言語更清楚地表達對正確行為的鼓勵及對錯誤行為的制止。尤其在課堂教學後期,學生精神疲勞加劇、注意力分散,恰當的手勢能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重新啟用學生學習興趣。

  (3)眼神接觸。“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三尺講臺上,教師的眼神直接直接作用於每一位學生:親切的眼神反映他善良、愉悅、喜歡學生的心理。教師可以透過長時間的注視來提高學生的警惕心理,有效幫助思想拋錨的學生迴歸課堂;也可以透過眼神掃視讓學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關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講課過程中適當的眼神掃視每一位同學,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身體接近。近體學在教學上探討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座位的安排及教師在空間上的運用等對教學的影響。研究表明,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有助於提高學生對教室活動的參與程度。授課教師可以透過適當的走動來改變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5)教學姿勢。教學姿勢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態。由於姿勢不像臉部表情、眼神接觸、聲音等訊息那麼容易控制或察覺,教學姿勢的養成需要長期的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發自內心的對學生和教學的熱愛。

  優雅的教態直接反映著教師本人的知識品位和文化修養,也是教師良好職業道德和教學態度等綜合素質的體現。良好的教態有利於其它肢體語言如眼神接觸、手勢、面部表情等的充分表達,因此能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教學語言,使教師的表達更加準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姿勢的基本要求可以表述為:站姿端莊平穩、自然筆挺。

  (6)得體的裝束。裝束能反映一個人的修養、氣質、生活態度,從這個角度出發,得體的教師裝束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著裝要端莊、得體、整潔,須知這種個人魅力對小學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不恰當的教師穿戴不僅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影響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其負效應是巨大的。

  4 結論與建議

  數學教學具有理論性強,單一的教學模式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疲勞,教學效果差。小學生對肢體語言的接受能力遠大於其對文字語言的感知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恰當運用肢體語言能激發小學生強烈的探知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課堂中能夠應用的肢體語言有面部表情、眼神接觸、手勢、身體接觸、教學姿勢的變換及得體的衣著等方面。小學數學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將肢體語言恰當的融入到理論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嚴家麗. 小學數學高效率教學行為特點探究[D]. 天津師範大學, 2011.

  [2] 張才宏, 許貴蓉. 肢體語言的文化差異[J]. 雙語學習, 2011 (10).

  [3] 陳先波. 肢體語言在數學教學中的效應[J]. 考試周刊, 2012 (30): 75-76.

  [4] 周維芳.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J]. 中國教育發展研究雜誌, 2008, 4(7): 146-147.

  [5] 韓薇. 肢體語言在小學數學課堂之應用[J]. 青春歲月, 2011, 16: 196.

  [6] 楊世軍. 教師肢體語言的課堂效用[J]. 南昌高專學報, 2010, 25(5): 92-93.

  [7] 鄧美德. 論教師教學肢體語言的實然與應然[J]. 大理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2, 11(7): 82-8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