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國民族聲樂的文化定位問題論文

淺論中國民族聲樂的文化定位問題論文

  從 20 世紀 30 年代以來,中國的名族聲樂經歷數十年的的歷史,已經開始成為中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它以自身獨有的特點一直閃爍於中國的音樂舞臺之上,並且深的觀眾的喜愛。我國的名族聲樂主要來源於民間,同時也繼承了民歌、戲曲等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經過一代代的的不懈努力與探索,延續發展至今。筆者認為想要更好的引導中國民族聲樂未來發展的方向,必須站在中華文化的高度上進行思考,並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抒寫了一些關於民族聲樂的體會,給學術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一、中國民族聲樂的文化特徵

  每一個民族的音樂形態都與該國家的民族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中國的民族聲樂是中國歷史發展長河中的必然產物,它生於中國,長於中國,已經成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源於中國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

  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四大組成要素。隨著時代的進步,宗教音樂已經被逐步的弱化,慢慢的退出中國的音樂舞臺,而宮廷音樂則因為受眾較少,也未能得到廣泛傳播,但是民間音樂由於受眾廣、群眾基礎濃厚,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一直流傳至今。因此,中國的民族聲樂也主要是從民間音樂的基礎上演化出來的,這主要是受中國文化的鄉土特性決定的,一直哺育著民族聲樂成長。再加上中國的國土遼闊,民間音樂來源廣、內容豐富,進而使得民族聲樂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民族音樂的創造者與接受者都可以歸結於廣大人民。

  (二)少數民族音樂與漢民族音樂的融合

  中國的民族聲樂是漢族音樂與少數民族音樂相互交匯的產物,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在過去由於戰爭等因素加劇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伴隨著朝代的更替,漢族文化也開始逐步的傳入少數民族之中,各少數民族也開始接觸到漢族博大精深的音樂文化,進而形成了以漢族為基礎,進一步衍生出了五彩斑斕的民族音樂文化。

  二、中國民族音樂的審美觀點

  音樂的審美觀點對於民族聲樂的演唱取向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中國的民族音樂中主要使用神韻、意境、韻味等幾種方式來滿足對音樂的審美要求。音樂與審美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在古代的《詩經》中就已開始得到體現,音樂已經開始成為了文化的重要組成要素,中國古典文化對於音樂的影響已經從人們對音樂的審美中展現出來,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取向深受著傳統文化、時代的審美要求、大眾的喜好等因素的影響,總而言之,中國的民族音樂一直成長於中國傳統文化這個大搖籃之中,蘊含著豐富的東方審美觀的色彩。在中國傳統聲樂中非常注重關注與演唱者之間的互動,關注觀眾的回饋,同時,演唱者也能夠引導觀眾的審美等。觀眾對於演唱者的審美主要包括:音樂的細膩、語言的親切、情感的'豐富、動作的到位等。受著觀眾回饋的影響,民族音樂在發展的過程中時刻把握著時代性,在滿足觀眾需求的同時,進一步的結合藝術美,實現藝術性與合理性之間的完美配合。

  三、中國民族音樂的科學性與時代性

  中國民族音樂的表現過程中,十分重視時代性的體現,當然這都是在保證其合理性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其科學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作品、聲音、情感的融合較為統一,同時在傳統音樂的基礎上,重視演唱方法的創新。開始從以前的純民間演唱轉換為多形式的演唱方式,並開始成為一個完整體系。民族聲樂在借鑑其它姊妹藝術演唱方法的同時,也引入了一些西洋音樂的演唱風格,使得作品中的聲音、氣息等都能得到最完美的展示。這種方式已經開始深得群眾的喜愛和欣賞。第二,民族聲樂中所使用的腔體、咬字等都符合本名族的發音習慣以及欣賞水準。不同的語言對於咬字位置和發生腔體都將產生不同的影響,正是這樣才造就了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洋聲樂兩種不同的音樂藝術。

  結束語

  雖然中國的民族聲樂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是在今後的發展中仍然存在著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民族聲樂在保證規範化的同時,還要儘量使其風格多樣化。這主要是由於藝術多元性的特徵決定的,只有實現了科學合理性與多樣性的有效結合,不斷的提高民族音樂的創作水平、保證其創作數量以及質量,創新其表演形式,才能保證其長遠的發展。當然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也需要各級領導的肯定與重視,更重要是音樂創作隊伍本身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演唱中的不懈努力。經過我們不斷的探索、發展和傳承,這門兼具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民族聲樂必然能夠在新的歷史時期中謀得自身的一席之地,更好的展現出中國的民族文化與藝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