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的研究物件與建設發展思考論文
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的研究物件與建設發展思考論文
隨著經濟不斷髮展,社會不斷進步,如今在人們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的同時,對文化精神活動也有了更高要求。同時隨著世界各國對文化建設的不斷重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得到迅猛發展,而我國更是將文化建設上升為國家重要發展方針。想要解決文化藝術人才緊缺這一問題,就需要高校在這一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這形勢下,全國各大高校,紛紛開設了文化藝術管理專業。同時在發展過程中,這一學科的建設也愈發重要。本文擬從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研究現狀入手,進而結合研究要素和研究物件,從而為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發展建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隨著文化產業和事業的不斷髮展,對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就逐漸增大。然而現有的培養速度、模式、質量都無法滿足這一具體需要。而文化藝術管理專業作為培養這一系列人才的主要手段,只有充分重視文化藝術產業建設和藝術管理人才的培養工作,才能解決這一系列問題。而在文化藝術管理專業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新興學科時,在建設的過程中將會遭遇到很多困難與問題,要想有效解決,就要正視其研究物件與建設發展思路。因此,長期以來,他們絕大多數沒有受過藝術管理學的教育,只是憑藉在實踐中獲得的藝術從業經驗,致使管理水平低、不能適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藝術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
一、藝術管理專業建設現狀分析
從全球角度來看,藝術管理專業的設定與發展,深受全球文化產業發展影響。文化藝術產業和文化事業的蓬勃興起,對藝術活動的需求逐漸增加,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藝術管理專業的產生和前進。自21世紀以來,我國文化藝術市場也得到了迅猛發展,而這勢必推動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發展。現階段,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一部分,而在這一背景下,培養優秀的藝術管理人才也成為一種必然要求。儘管我國有大量高等院校培養了大量藝術人才,然而藝術管理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由於文化藝術的專業要求,需要具備相對應的藝術知識能力結構。
(一)學科建設定位不明確
藝術管理專業作為一門複雜、新興學科,其學科建設定位仍然存在一定分歧。藝術管理專業究竟是藝術類學科,還是管理類學科,並沒有明確定義。各大高校真實看到了這一行業存在的巨大人才缺額,並沒有弄清楚該學科的建設方向和具體定位。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學科定位,透過清晰的學科建設定位,從而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要培養學生將具體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能力,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課程設定存在一定問題
藝術管理專業在課程設定上需要進一步完善,課程設定安排並不合理。作為新興專業,眼下,整個藝術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整個專業課程正在不斷探索。我國並沒有明確制定關於藝術管理設定的具體課程標準。授課方式和內容還是藉助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和內容,由於對藝術管理的概念認識不到位,大部分學校所制定的藝術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安排並沒有經過科學的論證,整個方案缺乏合理性、系統性。
(三)缺乏強有力的師資團隊
一方面,由於藝術管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以往的藝術管理工作者,所吸取的經驗和理論只是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所學到的。並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與學習。從而致使專業的藝術管理教育者極為匱乏,這就造成了藝術管理教育者的不足。另一方面,相對其他學科來說,藝術管理學科專業相關的書籍也極其有限,沒有足夠的優秀教材和知識體系供學生學習和參考。同時,由於藝術管理專業普遍開設較晚,在專業管理上,也缺乏一定的延續性,從而師資隊伍薄弱,整體發展困難重重。
二、文化藝術管理專業建設發展的具體措施
(一)明確專業學科構建歸屬
目前,開設藝術管理專業的高校不僅有綜合性大學,也有專業類院校。但不同高校在這一專業生源錄取上的政策存在明顯區別,有的高校依據管理學標準來錄取生源,但有的以藝術類生源錄取。而生源歸屬的不統一,也使得培養目標和方案制定困難。同時,關於這一學科學院歸屬上,有的高校從人文素養、文化管理等角度出發,將這一專業放在了管理學院或者人文學院。而有的高校則認為,在針對這一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更應該重視藝術方面的培養,因此將文化藝術管理專業歸屬在藝術學院。但是,正確的藝術管理學科建設方針應該是以藝術學為基礎,透過管理學的合理指導,最終實現複合發展、培養綜合性人才。而堅持以藝術學為基礎,才是實現這一專業長遠發展的關鍵,只有構建在藝術學科,才能在學科發展過程中具備基礎,而不是脫離了具體實際。
(二)合理安排教學,最佳化具體課程設定結構
想要培養高素質的文化藝術管理專業人才,就要重視課程設定,合理、全面的課程設定是我們培養優秀人才的關鍵和核心,透過最佳化課程設定體系,從而構建全面、系統、體系化的文化藝術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適當調整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重與數量,重視實踐課程的發展,從實際出發,最佳化具體課程設定結構。而要實現這一系列培養目標,就需要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來設定,依託已有教學資源,開放、合理地設定課程。一方面要重視藝術方面知識的培養與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還要重視文化課的學習。二者不能偏。
(三)最佳化課堂結構,改革教學互動模式
在現階段發展形式下,傳統的課堂教學課程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要想培養更多符合和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就需要不斷創新改革,透過最佳化課堂結構、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的.最大效能發揮。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今天,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實現我國文化事業的全面、持續發展,必須要培養既具備有管理能力、決策能力的人才,同時也需要具備創新思維。
傳統課堂上,我們基本推行的是“填鴨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一味講解,並不顧及學生感受。而要想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就需要將課堂核心由教師轉變為學生。而教學方式也應該由灌輸式轉化為引導式教學方式。透過合理的課堂教學方式改革,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在這一教學模式下,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學氛圍更加適合學生成長。
(四)重視理論學習與具體實踐相結合
藝術管理活動,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這一學科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實踐,許多靈感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實踐過程中產生的。這就需要各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對實踐能力培養的投入。而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要引導學生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檢驗理論,豐富和發展自身成長經驗,以實現最大進步。
(五)加大資源投入,構建合理高效教育培養體系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師資力量存在一定不足和缺陷。而要想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就必須重視資源投入。一方面要重視資金投入力度,重視教材的編寫,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優秀書籍資源。而另一方面要重視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學生成才離不開合理的引導人和教育者。而在這一過程中,要合理協調利用教育資源,最終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結語
隨著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不斷髮展,社會對於藝術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還會進一步增加。然而藝術管理專業發展的不足,成為阻礙和制約藝術管理專業前進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無論是課程設定還是課程教學,都需要進行不斷變革。只有透過一系列調整和改革才能實現文化藝術管理人才建設的更大突破。要想改革行之有效,一方面要重視對規律性問題的把握,而另一方面要重視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