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文化回家現象淺析論文

寒山文化回家現象淺析論文

  摘 要:20世紀中葉之前,寒山文化在中國文學史中一直處於邊緣化的位置。它的影響雖然一直存在,但是影響甚微。直至20世紀後半葉,在西方“寒山熱”的影響下,寒山文化在海外漂游一千多年之後又重回中國。本文主要是從寒山文化自唐朝產生之後以及其後的一千多年間在中國不受歡迎的原因、寒山文化在其他國家受歡迎的原因以及寒山文化能夠回家的原因三個方面來淺析寒山文化回家現象。

  關鍵詞:寒山文化;熟識;無意識;忽視

  近幾十年,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學術界掀起了“寒山熱”。寒山又稱“寒山子”,是唐朝時期的一位詩人。“寒山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最神秘、最奇特的人物。他的身份不明,而邏輯汗漫,有如老聃;他高蹈放曠,情感恣肆,有如莊生;他沉厚、友愛、謙恕,有如孔子;他純一、自然、放任,有如陶潛;他是中國文化透過——孔孟的鋼筋,老莊的水泥、沙,釋迦的水,結合而成的——堅實的巨型”(羅時進.重讀臺灣佛教學者陳慧劍《寒山子研究》[J].讀書札記,2011,(1).)。儘管寒山的思想相容中國傳統的儒、釋、道,但自唐朝產生之後至20世紀中葉,寒山及其詩歌卻一直被邊緣化。“儘管寒山詩的三大板塊(主流詩、通俗詩和宗教詩)都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而且在叢林內外擁有大量的讀者,甚至還得到歷代一些知名文人的推崇,但寒山的迷離身世、文言與白話之間的雅俗之隔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文學利益,使得寒山詩長期遊離於中國文學正典之外。儘管在大清朝寒山詩被幸運地選入代表中國古典詩文正統的《全唐詩》,寒山在20世紀初的白話文運動中還被胡適和鄭振鐸以詩人的名分‘請’進了中國文學史”。(區鉷、胡安江.寒山詩在日本的傳佈與接受[J].外國文學研究,2007,(3).)。但總體上而言,寒山文化在20世紀中葉以前的文學史中處於邊緣化的地位。

  寒山文化在一千多年間不受歡迎的原因主要包括社會原因和寒山文化自身的原因。就社會原因而言,首先,寒山詩受主流階級的排斥,於是便無法在社會中被廣泛傳播。限於傳播範圍的狹小,關於寒山以及其詩的研究就更少,這直接影響到了寒山文化受重視的程度。其次,寒山詩本身的價值我們無法否認,但是中國文學史中價值等同或遠遠高於寒山詩的詩歌大量存在。在一種好詩堆積如山的狀況下,某些不被主流重視的'詩歌很容易被掩埋在歷史的洪流之中,而寒山詩就是處在這樣的一種狀況;就寒山詩自身的原因而言,無論是在語言上或是構思上寒山詩較之之前的詩歌其實並沒有太大突破,唯一明顯的突破就是寒山詩的語言和選材都比較通俗。然而,這種詩歌風格卻恰恰是被當時的主流詩人所鄙夷的,因此寒山詩就不易被接納,而一直被邊緣化。“寒山詩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文學史上始終只是一個‘陪襯’和‘工具’的角色,對於寒山詩的研究也僅僅限於‘為我所用’的功利主義層面”。(區鉷、胡安江.寒山詩在日本的傳佈與接受[J].外國文學研究,2007,(3).)。因為在唐朝以及此後一千多年間,存在大量可以與寒山詩相媲美的詩歌,研究者已經很熟識這樣風格的詩。因為熟識,所以往往容易視而不見。在面對大量的有著相似風格的詩歌,研究者會有一種審美上的疲勞,在一種無意識中就會忽視了寒山詩歌的價值。因此,在一個存在大量類似文化的語境中,研究者很難發現和感覺到寒山文化所具的魅力。正是由於社會原因和寒山詩歌本身的原因,所以寒山文化就被淹沒在一種歷史的浪潮之中。

  而寒山文化在異國為什麼會被廣泛傳播,並且在世界範圍內的學術界被給予很高的評價呢?自宋朝時期寒山詩被傳入日本之後就一直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喜愛和歡迎,研究者將寒山文化發展為體系完整的文化研究並奉為經典。對於日本人而言寒山文化是一種新鮮的異域文化,又因寒山文化相容儒、釋、道思想與日本文化可以引起一定的共鳴,所以寒山文化在日本大受歡迎。“寒山詩因其質樸的語言風格、幽玄的禪宗境界、不入世濁的隱者情懷、迴歸自然的生態意識贏得了日本學術界和民間大眾的持久喜愛。而20世紀文化研究的發展使得文學的雅俗之隔逐漸消解,文學經典也迎來一個眾聲鼎沸、雅俗並存的時代。對於通俗文學的重新認識使得寒山詩即使在現當代的日本也獲得了巨大的文學名聲,並因此成為文學典範。寒山和寒山詩在日本的經典地位於是得以牢固確立”。(區鉷、胡安江.寒山詩在日本的傳佈與接受[J].外國文學研究,2007,(3).)。在20世紀50、60年代美國興起“禪宗熱”,寒山文化則恰恰符合了美國的需要,於是寒山文化由日本傳播至美國,美國研究者進行了大量有關寒山的研究。6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使得寒山在美國盡人皆知。同時,在法國、韓國以及朝鮮等國家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寒山的影響,在西方乃至全球湧現出一種“寒山熱”。受此種狀況的影響,港臺學者也參與到了寒山熱潮之中。繼而大陸的很多學者也紛紛響應“寒山熱”並主張對寒山文化進行重新認識和評價,因此寒山經過一番周折後回到了發源地——中國。

  要探討寒山文化能夠回家的原因,我們還必須注意到一個文學的他國化現象。“文學的他國化是指一國文學在傳播到他國後,經過文化過濾、譯介、接受之後發生的一種更為深層次的變異,這種變異主要體現在傳播國文學本身的文化規則和文學話語已經在根本上被他國——接受國所同化,從而成為他國文學和文化的一部分。”(曹順慶.比較文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據此,寒山文化自宋朝時被日本借鑑之後,其實已經不再等同於從中國傳出時的寒山文化,它被日本人融入了日本的文化因素。同樣,在寒山文化跨洋過西方之後,寒山文化也被融入了其他國家的文化因素。就20世紀70年代又回到中國的寒山文化而言,跟中國本土的寒山文化已經大相徑庭,更準確的說此時的寒山文化應該是寒山文化融合了異域文化後而產生出的一種混合文化。不可否認寒山文化的重新迴歸與中國學術的進步有著密切的關係。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回家的寒山文化被融入了一些新的異域文化因素。吸引中國研究者重視並對寒山做出新評價的東西並不是寒山文化中原有的中國文化因素,而是寒山文化在傳播過程中被融入的新的異域文化。因為五四時期以前,我國研究者一直潛心研究的都是中國文化。處在這樣的中國文化語境中,研究者很熟悉寒山文化中的中國文化因素,那麼就沒有再發現和再評價的價值和必要了。較之中國研究者對中國原有文化的敏感性,他們對新的異域文化的敏感性則更加強烈。中國研究者提倡的對寒山文化價值的再發現和再評價,更多的是對融入寒山文化中的外國文化因素的發現和評價。正是這樣的一種異域文化因素的存在使得寒山文化才能夠順利回家。

  寒山文化回家現象與比較文學影響研究的興起、全球化以及時代和人們觀念的改變有關。然而,我認為在這些易變因素之後還有一種普遍的東西存在,這就是:對本國文化的熟識而產生無意識的對本國文學價值的一種忽視,以及對異域文化的敏感和新鮮感。因為太久生活在一種文化語境中,人的思維和感覺在無形中被固定了,對自己司通見慣的文化失去了敏感性,產生了在特定的文化語境中對特定文化價值的一種無意識的忽視,所以在一千多年間中國的研究者並沒有真正的認識到寒山文化的價值。而由於異國研究者敏感的發現了寒山文化的價值,所以才會有今天寒山文化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這種本國文化的價值被異國發現的情況在很多國家都有可能出現,而與之相應的現象是:一個外國研究者有時可以超越本國研究者對於本國文學或文化的研究。寒山的淵源雖是在中國,可是它的價值卻並不能在中國被充分認識。因為在中國的這個文化語境中,與寒山類似的詩人以及與寒山詩風格相似的詩歌數量很多。此外,寒山的成長環境是中國,他的思想也是中國化的,同樣他的詩歌也是如此,所以在中國這個特定的語境中寒山文化價值很難被研究者發現。而寒山文化對於其他國家的文化語境而言則是一種異域文化,所以更容易被外國的研究者發現其價值。

  綜上所述,寒山文化之所以會有一個回家過程,究其原因應該是人們對熟識的本國文化語境中本國文學價值的無意識的忽視。漫長的文學史造就了一箇中國文化語境。在這個語境中,大部分研究者每天所面對的都是相似或相同的文化因素,所以才會產生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對中國文化價值的無意識的忽視。因為身處此種文化語境的“廬山之中”,所以才不容易真正地發現寒山文化的價值,從而導致寒山文化在本國沒有得到重視。而由於偶然的機緣寒山文化被異國接受並廣泛傳播,最終成為在世界學術界享有盛名的文化現象。寒山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吸納了很多的異域文化,這些異域文化吸引著中國學術界對於寒山文化進行研究,於是就出現了寒山文化回家現象。可以說寒山文化是一個幸運兒,它走出了中國這個大的文化語境,所以它的價值才會被世界不同的民族感受到並被廣泛傳播。事實上,不單單是寒山文化本身的價值造就了今天的寒山文化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而是一種世界性影響研究的傳播造就了它今天的地位,寒山文化的價值在它本來價值的基礎上被無限的擴大化了。

  參考文獻:

  [1]羅時進. 重讀臺灣佛教學者陳慧劍《寒山子研究》[J].讀書札記,2011,(1).

  [2]區鉷,胡安江.寒山詩在日本的傳佈與接受[J].外國文學研究,2007,(3).

  [3]曹順慶. 比較文學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