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產業叢集與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的論文

小龍蝦產業叢集與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的論文

  摘要:經濟發展能夠帶動當地旅遊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潛江市小龍蝦產業叢集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潛江市經濟的發展,潛江市旅遊文化產業發展依賴於經濟提供的堅實物質保障。本文透過分析潛江小龍蝦產業叢集與當地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並對當地旅遊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小龍蝦;產業叢集;經濟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研究背景

  潛江境內水網稠密、河湖密集,享有“小龍蝦之鄉”的美譽。在10多年來不斷的探索與創新之後,集科研、培育、餐飲、出口、深加工於一體化的小龍蝦產業新格局在潛江形成。潛江市小龍蝦綠色無公害的品牌創建於2000年春,堅持走生態養殖的路線。“蝦稻輪作”形式的先河也於潛江市開創,先後產生了包括“蝦藕共存”“蝦稻輪作”在內的等多種模式以及建立了高標準小龍蝦核心生態養殖專用池塘。

  1.2研究意義

  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下同時進行旅遊文化的建設,這大大體現了旅遊的前提是維護生態環境,此外生態旅遊的開發和使用能夠得到促進,也有助於人們對於旅遊文化產業的認識,對保護環境的認識。旅遊文化的發展有助於旅遊者更好的享受旅遊的樂趣,從而促進當地旅遊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2潛江市小龍蝦產業叢集發展現狀

  2.1產業規模

  潛江小龍蝦產業叢集在長時間不斷的發展成長下,已然成為潛江經濟不可替代的支柱和依靠,潛江市因而榮獲“小龍蝦加工進出口第一市”的美稱。2009年,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的養殖面積規模、出口創匯價值規模已均可在全國範圍居於榜首之位。與此同時,潛江小龍蝦產業也在不斷進步、不斷完善,小龍蝦產業的重心已由簡單的養殖出口逐漸轉移,對深加工、加工出口、國內外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經營力度也已加大,產業規模的逐漸完善,從而以“市場營銷、加工出口、科學管理、生態養殖繁育養殖、”為主體的逐漸專業全面的產業鏈出現。

  2.2產業專業化

  要在中國繁多的小龍蝦產業叢集中脫穎而出,單單依靠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潛江小龍蝦產業叢集之所以屹立不倒並且愈發“強壯”,大多得力於其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在潛江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依託萊克團體在潛江市政府的鼎力擁戴下在2013年共投資3億元,成立了全國最大的苗種選育小龍蝦繁育核心,以滿足小龍蝦產業發展需求。2015年潛江成立了全國首家針對小龍蝦產業鏈的專業技能培訓學校——潛江龍蝦職業學院。為了滿足擴大需求,更好的提供作業環境,三個水產品加工園區——熊口、後湖、浩口,並且修築、建設按國家標準的規範化廠房,打造龍蝦加工企業開展平臺,推動整個產業化向叢集方向進化。

  2.3政府政策扶持

  潛江市政府在《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開展精準扶貧小龍蝦養殖財政扶持申報稽核工作,給小龍蝦養殖的貧困戶、困難戶提供眾多扶持基金,促使農民儘快脫貧致富。潛江市政府實行“七通一平”,水產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得到加強,先後投入眾多資金,引導小龍蝦產業叢集發展。對於水產養殖以及小龍蝦養殖貧困戶,潛江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進行了全市範圍內的精準扶貧,為了提升弱戶的消費效率和程度,對其進行了小龍蝦產業養殖技術的進一步專業培訓。

  3潛江市生態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3.1旅遊新城的建設

  潛江市依靠其位於江漢平原的'地理優勢,著力打造江漢運河文明旅遊新城市佈局建設。依靠“龍蝦之鄉”“曹禺故里”的美譽,重點抓好曹禺文化產業園、生態龍蝦城建設,將其突出打造為城市名片,同時開發蘊含江漢風情的民俗文化、存有紅色遺蹟的紅色文化、以章華臺為代表的楚國文化、以興隆水利為代表的水利文化,建設相關旅遊風景區。充分運用招商引資的形式,借鑑和引進國內外先進模式,併發揮市場力量,投資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專案、創立發展文化產業。對專業體育場館、商業表演和體育比賽的國內專業管理和規範的引進和支援。

  3.2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曾被譽為“天下第一臺”的章華臺經考證位於湖北省潛江市龍灣鎮附近。寬度接近1000米,長度接近2000米的章華臺遺址平面呈長方形,其中高度可至5米,寬度可達100米,長度可約300米的放鷹臺是在其周圍的十幾座宮殿基址中規模最大的。迄今為止,章華臺所在的龍灣遺址是楚國離宮建築遺址中我國發現年代最古老、儲存最完好的遺址群落。潛江市將在此遺址的基礎上依照“開發運用”批示精神建立一個包含民間街與民間博物館的章華臺中國龍灣影視基地,藉此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據悉,採用人工操作模式的該建設將於4月上旬完成其目標主體建設,並在8月份完全竣工,併力爭在展出兩個月後的10月份正式開館。

  4推進潛江生態旅遊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建議和措施

  4.1創新的理念、模式、舉措

  為推動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更好的適應新常態、新業態、新形勢、新事態、新業態、新機遇,要用創新的舉措、創新的模式、創新的理念。增強旅遊文明名目產業的招商力度,進一步轉變體制和機制;以點連線帶面,用全域旅遊、全域文化的概念,創建出一批有特色的小城鎮、村莊和街道;增強潛江旅遊市場的規範和管理;加快旅遊人員的建立,加快旅遊產業的創新和開展、有效的引進國內外著名酒店等。

  4.2政府幹預

  建設市級政府指導下的高標準文明遊覽領導小組,將城市文化旅遊發展中的嚴重問題採用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討處理。成立由市政府領導人擔任主任,市旅遊局主要人員擔任副主任,林業局、公安局、建設局等相關部門參與的旅遊發展委員會,以此作為市政府下的專門機構,並賦予其相應職權,使其充分發揮職能特權,能夠及時處理相關問題,集中發展城市旅遊產業。

  4.3政策扶持

  政策支援,出臺關於如何加快潛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和相關的配套措施,修正潛江市文化旅遊方面的規劃製作發展的藍圖,為潛江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4.4加快旅遊景區景點通達工程建設

  為加速城市遊覽景區專案建立,應儘快完善潛江市基礎交通建設及配套措施。設立旅遊專用通道、在各大景區建立遊客中心,在景區採用標準統一化的旅遊大巴、建立一套完整、標準化的旅遊服務措施。

  4.5充分利用文化旅遊資源

  潛江市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據此打造健康養生、修心問禪、名人故居、生態觀光等路線。還可以在市政府的主導下與潛江市周邊地旅遊景區城市簽訂旅遊共同發展的協定,共同佈局發展線路。從而爭取將潛江市列入國家、省級旅遊精品線路。

  4.6開發旅遊紀念商品

  整合最具有城市特色的食品、官方工藝品,將其開發包裝製成旅遊紀念品,在火車站、景區遊客中心等固定場所進行銷售。並在傳統紀念品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創新,增加其商品附加值,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擴大銷售規模,增加旅遊紀念品所帶來的銷售收入。

  4.7建設風情特色街

  建設風情特色街。根據本地的現實情況。建設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風情街,這當中包括文化街、餐飲街、老城街、名人故居街、民國風情街等各式特色街。以此來推動潛江市特色街道的可持續發展。

  4.8培育文化旅遊專業人才

  培育文化旅遊專業人才。與潛江市高校建立合作關係,進行人才的對口培養。可以有效的解決旅遊文化人才匱乏的現狀。此外,設立專門的人才培養引進基金,從外引進高素質的文化旅遊人才。

  5結語

  潛江市具有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天然稟賦,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實施文化休閒大旅遊區域戰略,整合文化旅遊資源,將旅遊文化產業納入全省經濟整體發展規劃,進一步出臺實施促進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可行性措施,最佳化旅遊產業構造,促成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儘快將潛江市建立成為國內外較有知名度,以及高層次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參考文獻

  [1]逢瑋.關於加快推進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J].淮海論壇,2012(8).

  [2]艾勁松.潛江小龍蝦與氣象[J].氣象知識,2013(4).

  [3]楊薇.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13(05).

  [4]曹阜忠.對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思考[J].社會主義論壇,2012(6).

  [5]賀麗麗.慶陽紅色旅遊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探析[J].管理觀察,2013(24).

  [6]王能榮.潛江市建設“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J].決策與資訊,2013(06).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