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化視覺預與身體自覺中的既現行為論文

談文化視覺預與身體自覺中的既現行為論文

  傳統文化觀下的即現行為

  1.《春江花月夜》中的文化抽離

  作為傳統部分的即現行為,《春江花月夜》是對於傳統身體美感的抽離重構。編導透過對於傳統舞姿、運動習慣即興風格抽離,最終只剩下身體元素的行為機理,以此作為塑造個體語義的前提,讓身體的行為符號充滿再生功能,最終形成不同於傳統邏輯視角的身體意象。具體講《春江花月夜》的五元素透過聲韻規律的排比,構築出了一股天人合

  一、寧靜摯美的古典意蘊,讓舞者心中形成一種具有凝滯、安靜、唯美的古典心態;其次以民樂《春江花月夜》的環境烘托,增加即興部分的感染力,提高即興行為中身體行為的古典意韻,透過對於身體文化中的傳統認知,再到頭腦呈現中的虛擬景象,最後透過敏感的身體,釋放蓄積的文化情感與傳統的審美衝動,真正達到在傳統文化審美下進行即興行為的身體可能。

  2.身體中的“影子感”

  所謂“影子感”是一種身體實踐的體驗範疇,即傳統“陰陽”的身體實現,有了“陰陽”就開啟了身體的傳統思維邏輯,從而形成具有傳統審美的身體質感。首先是身體狀態的文化感知,透過實在的身體同“氣”化的身體狀態,形成一種身體內外“環境場”的整體氣勢,真正做到身體運動是文化體現的核心理念。其次是走重、走沉的身體質感。在《春江花月夜》傳統部分的即興中,編導始終要求舞者胯下保持一種鉛球的重量感,來增加體態厚重有力的身體狀態,同時,這種理念配合其中的雙人舞、三人舞部分,透過相關身體的接觸與力量運作的可能,將這種胯下的厚重感徹底地透過雙人舞、三人舞接觸形式發揮出來,最終達到即興中身體意外的執行效果。

  現代人本精神下的即現行為

  1.《青春不羈》的文化思辨性

  《青春不羈》是對身體現代性的探索,也是一種生理、心理在內心飽和狀態下的即現湧動,把傳統舞蹈的概念移植入現代性,自然還原出身體的行為本質與反應技能,將人性的肉體反應作為起舞的邏輯基礎,最終從本質上區別於傳統舞蹈中“舞”的理念。現代性即興呈現是以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為結構主線,編導“借題發揮”將“春之祭”的寓意灌注於人性之中,使得即興作品的《青春不羈》呈現出一股生命力與親和力。具體來看,編導使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進行作品的分段,其中穿插了《因為愛情》《從頭再來》《我們都是好孩子》等流行歌曲,打破時空的邏輯觀念,運用跳躍式的思維方式,以作品的情感邏輯為排比結構,進行符合編導表達目的與藝術規律認知的審美手段,最終呈現出“形散而意不散”的表達效果。《青春不羈》是對現有社會存在狀態的一種反叛與反思,相反也是對和諧世界、美好自然的人性生活的迴歸與呼籲。這不僅僅是時代脈搏的縮影,同時也是理想與現實糾結與掙扎的顯現。

  2.存在與生命互為寓意的行為方式

  《青春不羈》作為現代部分的即興表現,其語言本質理應回到人本精神的生活實質與人性存在之上。因此在作品維度下現代語言的即現呈現與藝術即現的表現形成一對一的現實比對關係,也就是它的生髮性機理是產生於對人存在狀態之下的生理與心理的互聯反應。編導嘗試從兩個維度來進行即興身體與心理的探索,首先是生存狀態的提煉,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具有生活特徵的形式,在最熟悉的語言環境中去開發舞者最為本質的生存意義與狀態反饋,如睡覺、行走、坐車等等,運用敏感的身體與及時即景的狀態,從內心湧動出異質的身體反應,將即興最為本質的核心任務——心靈的思辨與身體及時的呈現。再有就是內心維度的身體反饋,這種身體反應有別於現實存在型的思辨形式,它是一種面向身體內部——心靈狀態的思考與延伸,如作品中的興趣點、動物模擬等等,都是透過一種相似行為方式來比擬一種內心認知狀態呈現在腦中的虛擬性景象,最終透過即興手段在人類特有的下意識條件反射下進行如實的身體反饋,實現即興的真實化與心靈化的過程,真正做到舞臺真實與自我真實的辯證統一。

  藝術學科交叉協作下的即現行為

  1.交叉藝術行為中的身體自覺

  交叉藝術是一種後現代的理念的藝術實踐思維,旨在構築外界空間的視覺差異性來形成舞蹈實踐空間的化學反應,最終達到1+1大於2的藝術呈現效果。編導選取了人的感官中最為敏感的視覺系統與聽覺系統,透過生理條件向心理條件的傳導,來達到喚醒身體本質能量的原動力。“即現”的行為就是一種由內因所引發,旨在喚醒身體內部的感覺記憶,這種身體的記憶形式,通常是潛伏的、未引發的,且在適當的條件下是可以被開啟、觸及的。就像人在做夢,夢中的被動意識透過大腦皮下神經的反應,來達到主動開啟被動記憶的過程,因此夢中的一切都是潛在記憶的“似曾相識”。但令人疑惑的是當醒來的時候,卻不曾發現夢中獲取了一種主動意識,這就是夢的神奇,也是即興的'神奇,編導透過對於類似“夢”的記憶原理,試圖主動開啟身體內部遺留的被動記憶,讓它透過相關藝術門類的情感刺激,直接喚醒心理內部的感覺因子,最後透過敏感的身體直接且強烈地反映出來,這就是舞蹈即現行為,透過相關藝術門類的配合與身心關係的探索,將身體運動形式的動詞屬性,直接演變成一種即興行為的“形容詞”表現,這也是一種從心理學、人性學角度探索身體的生命意義,是一種極其前沿的現代理念。

  2.聲音與構圖中的身體即現

  有關聲音、多媒體與舞蹈的交叉反應,是編導欲透過多元藝術媒介的基因與舞蹈因素產生身心即興的可能性,同時也將多種即興的元素構置在同一空間中,如即興的“聲音”、即興的“沙畫”等等,因為相同的藝術情感性嫁接著不同藝術學科之間的溝通橋樑,才有了這臺舞蹈即興中多元、跨界融合的可能,這同時也使得這樣的舞蹈擁有了更多後現代意識中的自我性和多元主張,從中彰顯出了舞蹈作為後現代藝術形式的可能範疇,將中國後現代主義的實驗性遞進到實驗階段。具體來講,編導將崑曲、繪畫、沙畫、電音音效、流行哼唱這五種藝術載體與身體即興混搭,讓它形成藝術“即興”共性的表現效果,但與此同時這種不同門類的即興,相互影響與刺激,形成大於舞臺形式的化學反應,將藝術的綜合形式同時呈現於一個時空中,將藝術的隱射內涵最大化的傳遞出來,形成於不同於以往的舞蹈表現形式。

  結語

  現代理唸的身體語彙,本來就來自人性的自我丈量和解放,這一切的理論思源都是由現代這個時間概念開啟的。因此,《流淌在時間中“即現”的舞蹈》是一場突破以往傳統表演形式的嘗試,既運用了傳統舞蹈的審美形式,同時又藉助了多種藝術種類相互契合,最終達到了以現代標榜傳統的理念與模式,這場即現的身體行為最終引起我們對於身體潛意識開發以及身體內涵成分的關注,是舞蹈文化轉換思維路徑的成功案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