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廣場舞文化特質及傳播機制解析論文

城市廣場舞文化特質及傳播機制解析論文

  1 廣場舞起源的多元性

  舞蹈與文藝同源,有遊戲說、勞動說、巫術說等;學術界普遍認為,巫術是舞蹈的直接來源,而廣場舞作為團體舞蹈,其帶有鮮明的團體性特徵,透過整齊劃一的舞蹈動作和輕快明朗的樂曲相配合,其起源與人類早期祝禱祈求糧食豐產等傳統祭祀活動有相當的內在關聯性和相似性,因此,廣場舞來源於人類早期的巫術祭祀活動。至今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透過集體舞蹈進行節日慶祝的傳統。舞蹈作為人類最為古老的藝術形式,在當代以廣場舞的方式重新被人們認識,其強烈的節奏性和健康符號特色深刻符合中國當代市民文化的特徵,因此,這種來源於人類早期科技文明不發達而進行的祈福祝禱儀式在當代重換光彩,並被學術界認識。透過對廣場舞起源的分析,能夠得出廣場舞的起源是多元性的,無論巫術、遊戲都印證了人類對審美的認識和對精神生活得以豐富的追求。

  2 城市廣場舞文化特質分析

  近年來,城市廣場舞方興未艾,特別是進入到新世紀以來,中國城鎮化程序不斷加快致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增多,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與城市文化藝術活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從而使得廣場舞成為了一種有效緩解這一矛盾衝突的重要形式。

  第一,廣場舞文化審美的通俗性。

  廣場舞參與群體以普通市民為主,他們是廣場舞文化參與者,又是的組織者,廣場舞為東方社群生活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面對快節奏都市生活的陌生感和壓抑感的抵抗形式,其參與人數的眾多與參與人群社會階層的審美趣味決定了其通俗性特徵。

  第二,廣場舞文化符號的流行性。

  廣場舞動作簡單,充滿樂觀和生命力,同時又被站在精英主義立場的學者詬病,認為它浮誇,是文化垃圾。這與它在當下與大眾傳媒傳播的流行文化有著高度的重合和緊密的聯絡不無關係,其符號反應了當代社會流行音樂和舞蹈的多種元素。

  第三,廣場舞文化功能的自娛性。

  廣場舞具有足夠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以團隊為基礎,使舞蹈具備了較強的組織傳播功能和社交功能,廣場舞參與者透過這一渠道,尋找到精神社群的構建空間,他們能夠以自娛的方式獲得歸屬感和精神滿足。

  第四, 文化共同體意識為廣場舞文化傳播提供基礎。

  所謂共同體,是指人群在主觀和客觀雙重因素作用下基於共同特徵形成的群體,而廣場舞是以鄰里,街區為單位的,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概念中,以社群為單位,以社群關係為基礎的擁有更大外在空間的文化共同體。城市廣場舞因其律動的音符和整齊劃一的舞姿,吸引著居住在周圍的人群參與,具備了文化共同體的三大內涵:一是共同的文化記憶;二是共同的文化生活;三是共同的文化精神。

  首先,城市廣場舞代表中國人圈子式的文化生活。梁漱溟先生在解釋中國人的這種儒家文化圈文化特質時總結為“家倫理”文化,而費孝通在解釋中國人的社會關係時,運用了“差序格局”這個詞,無論是梁漱溟還是費孝通都意識到中國人在處理人際格局時是追求一種“圈子式”的交往關係,並以如水面泛開漣漪式擴充套件的模式存在的。城市廣場舞的主要參與者是中老年女性,這一社會群體在完成了工作使命之後仍有精力和體力從事文化活動,廣場舞成為了她們尋找圈子,進行自我身份建構的最佳選擇之一。

  其次,城市廣場舞代表中國人集體式的文化精神。集體主義在中國有豐厚的土壤,究其原因,和儒家文化圈的人倫特質不無關聯。透過廣場舞,參與者可透過尋找到同質性群體,找到歸宿和夥伴,再孕育同質化群體的精神追求,如:透過統一服裝、舞蹈道具、參加比賽等,在相似身份中透過統一的動作完成自我認知和夥伴關係形成。透過以上兩點的.分析不難得出結論,共同的文化意識塑造了廣場舞文化得以傳播的基礎。

  第一,城市公共空間重建為廣場舞文化傳播提供渠道。近年來,關於城市廣場舞在媒介的報道主要集中在兩類:一類報道是關於廣場舞擾民;另一類報道集中於廣場舞大媽在國外著名建築前舞蹈。這兩類報道呈兩極化發展,暴露出中國在城鎮化程序中,城市公共空間形成過程中,公共文化空間的爭奪與監管問題。

  狹義上,公共空間是指提供給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使用的室內外空間,如:街道、廣場等;廣義是指人們能夠廣泛參與進行交流和互動的各類休閒娛樂活動和網路虛擬空間。從廣場舞的特徵來看,其自發性和自娛性是中國目前公共空間形成過程中,中老年群體最重要的公共空間文化特徵,他們透過自發自願的形式形成團體,並以身體鍛鍊,時尚健康等非功利性的目的為目標,從而成為城市文化空間形成過程中中老年群體參與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

  以往,中國人的公共空間裡,多以宣傳主體,活動內容多是政治報告和宏大敘事的表演為主,所以在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城市社會沒有真正的公共空間。而城市廣場舞代表的公共空間不僅僅包括其狹義的地理概念,同時廣場舞使得公共空間活動的自主權迴歸到民間,形成新型的公共文化,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公共空間的規模也隨之拓展,而其功能的複雜性也日漸顯現。城市廣場舞透過融入現代舞蹈意識,自成風格,動作整齊劃一,同時還可以透過即興舞等鬥舞的方式進行交流,其傳播和影響力體現了城市公共空間拓展的重要成果和國人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第二,大眾文化與喚起民眾自主意識為廣場舞文化傳播提供動力。大眾文化的娛樂功能是與生俱來的了,作為與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並列的三種文化型別,大眾文化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最主要和最廣泛人群參與的文化,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度發展,大眾文化目前正藉助大眾傳媒的力量,依照市場的規則和運作,並與市場的發展相適應。當深入研究城市廣場舞的編舞和樂曲時不難發現,當下廣場舞多以網路神曲和流行歌曲為主,舞蹈動作也模仿原版MV中的動作,結合中老年群體身體條件和特點進行再創造和改變,就其性質而言,儘管缺乏文化深層內涵和永久回味與思考的藝術空間,但是廣場舞的娛樂功能撫慰了現代都市人在快節奏生活狀態下的心靈,提供了一種身心依託,喚起了民眾對身體和心靈的雙重自我意識。

  總之,就功能而言,首先廣場舞文化是娛樂性的,為廣大舞蹈愛好者和體育愛好者提供了娛樂身心,鍛鍊健康體魄的機會和空間;其次廣場舞文化的文化中介功能為舞者提供了對自我再認識場域,透過參與廣場舞組織和習學舞蹈的過程,完成了他們對自我身體和世界的認知;最後,廣場舞文化的動力功能為大眾提供了創造新的文化文字機會,舞者透過編舞、排練、鬥舞甚至參加比賽等形式創造出新的城市文化文字,為城市文化形象確立與傳播提供幫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