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體驗教學思考論文

小學音樂體驗教學思考論文

  一、創設課堂情境,加強環境體驗

  小學生在學習中對環境較為敏感,他們的積極性通常會被熱烈的課堂氣氛帶動起來,模仿其他學生的行為,而教師可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透過創設課堂情境來加強學生的環境體驗,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實踐中,營造課堂情境的方式有很多,而鑑於音樂課程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因此教師可透過多媒體來營造優美的環境氛圍,同時以課堂活動作為輔助。以《我是小音樂家》一課教學為例。在課堂開始,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的片段,讓學生認真欣賞音樂的旋律,傾聽這首樂曲中蘊含的情感。其次用導語引入主題:同學們,今天我們去參加一場小小的音樂會,好嗎?課堂活動:師:要參加音樂會需要入場券,售票叔叔說,只要我們能透過一個考驗,就免費贈送入場券。用多媒體分別展出吉他、小提琴、法國號三件樂器的圖片。師:第一張圖片的樂器名稱叫什麼?生:吉他。師:吉他的演奏姿勢是什麼?在問題情境下,由筆者示範吉他演奏的姿勢,學生模仿。當學生們已初步掌握了吉他的演奏姿勢,筆者再次以多媒體播放《阿拉伯風格綺想曲》的現場演奏影片,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瞭解吉他的演奏方式。如此,透過課堂活動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營造出了優美、熱烈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始終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增強了他們的學習體驗。

  二、強化民樂教學,加強文化體驗

  文化是音樂藝術的重要構成部分,它代表了一個民族的審美觀點,並用不同樂風詮釋了音樂藝術的多樣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在民樂教學中重點突出音樂的民族性和文化性,讓學生們增強文化體驗,從而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情感。如《新疆舞曲第二號》一課,在課堂開始,筆者首先用多媒體播放了漢族民歌《茉莉花》,讓學生們認真傾聽,播放完畢後用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們討論和總結歌曲的風格和節奏的特點。隨即播放《新疆舞曲第二號》,再次讓學生們總結這首歌的風格特點,並引導他們將兩首歌進行對比,指出它們之間的差異。在第二個教學階段,再次播放《新疆舞曲第二號》,並提出問題。師:這首歌中運用了哪些民族樂器?生:彈布林、葦笛等等。師:將這首歌和《茉莉花》進行對比,同學們從中能夠聽出哪些具有新疆風格的音樂元素?生:典型的新疆節奏與樂調。師:如果想學習這首音樂,我們需要首先學習哪種維吾爾族樂器?想一想,如何用其他民族的樂器彈奏出與這首音樂風格相似的樂曲?在問題情境下,筆者帶領學生們對《新疆舞曲第二號》的音樂結構、風格、樂器的運用等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如此,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辨別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的文化體驗,從而讓他們加深了對音樂風格的瞭解。

  三、最佳化活動設計,加強藝術體驗

  嚴格來說,要讓學生髮現音樂的`藝術之美,僅靠課堂傳授知識和教師反覆的強調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在歌唱或演奏過程中不斷地增強體驗,感受音效對他們帶來的衝擊,才能讓他們真正發現音樂的魅力,進而愛上音樂,提高音樂的素養。因此,教師需要設計一些課外活動來配合課堂教學,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現自己的音樂技能,體驗由音樂藝術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例如,教師可定期組織學生舉辦歌唱競賽,讓他們透過比賽這一平臺逐漸加強對音樂課程的熱愛,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同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們成立樂隊,將擅長器樂和演唱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在培養他們合作默契度的同時,讓他們利用課餘時間在校園內表演,一方面培養他們的自信,另一方面也透過積累實踐經驗來提高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們嘗試著編曲,給他們提供一個大致的編曲方向,讓他們充分利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作品。如此,透過這些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彌補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實踐環節的不足,讓學生獲得了更為強烈的學習體驗,從而讓他們對音樂課程產生全新的認識,提高學習的興趣。

  四、結語

  總之,音樂是世界上各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廣大一線教師應靈活運用教學手段,並開闢多個教育途徑,引導學生加強對音樂的理解,發掘他們的音樂天賦,讓他們充分體驗音樂的藝術魅力,從而提高音樂素養,為以後在音樂道路上不斷前行而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崔秦勤.對中小學音樂體驗教學中師生關係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3,(19):38-39.

  [2]俞加平.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7,(4):68-6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