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與三生教育論文

心理健康與三生教育論文

  1“三生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對比思考

  1.1原理相同

  “三生教育”強調學生的體驗、態度和感悟,這正是人本主義的精髓。人本主義重視人的本性、需求、動機、興趣和愛好,強調“來訪者中心”,這些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反映。“三生教育”是一種完善人的生命,促進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活動,這與積極心理學致力建立積極的“心理免疫力”異曲同工,而積極心理學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4]。

  1.2內容相似

  “三生教育”主要分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大類,具體細化內容可以涵蓋方方面面。“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角色轉換和適應(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生涯規劃與專業發展、學習方式轉變與同伴互助、人際交往與社會實踐、戀愛、婚姻與性、擇業與就業等;這些內容都是囊括在“三生教育”之中的。

  1.3原則一致

  堅持主體教育、認知教育、行為教育、差異教育、全面教育,著力促進認知、體驗、實踐和感悟,這是“三生教育”的實施原則。“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遵循教育性原則、全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和保密性原則這六大原則。除“三生教育”未涉及保密性原則外,其餘各原則兩者均是一致的。

  2“三生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現行教學模式分析———以保山學院為例

  2.1教學現狀分析

  保山學院“三生教育”課程為新生必修課,採用階段式集中教學的方式進行。即只對新生開設,以專題形式進行,每學期一個專題,共兩個主題;課程結束採用開卷考查的方式評定學生成績;成立專門的教研組,教師集中備課,統一批改考查試卷;教學形式為課堂教學,以講授法為主。“心理健康教育”採取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方式,按教材實施教學,每週2課時,共計36課時,一學期完成;必修課對新生開設,選修課則不限年級;課程結束採用閉卷考試或開卷考查的方式評定學生成績。教師歸屬專門的教研組,教師獨立備課,獨立完成試卷批改;教學形式為課堂教學,以講授法為主,配合適當課堂活動。

  2.2教學效果分析

  透過採用座談會的方式及對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多數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反映較為積極,普遍認為貼近自己的實際,對個人學習生活有指導作用,實用性強,不枯燥,只是個別內容宏觀性太強,缺乏針對性。相比之下,學生們對“三生教育”課程的反映消極,認為內容單一,教學時間有限,並不能夠真正領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真諦,加上不存在學習壓力,多數人對其並不重視,混課現象嚴重。

  2.3教學弊端分析

  現行的“三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兩種平行的教育,不同的授課教師,相同的學生群體在不同的課堂時間分別進行。兩種教育都要開展卻困於教學時間、教學資源不夠分配,於是乎許多高校往往採取壓縮教學內容、增加額外的教學時間和要求學生自學的方式完成。由於一些知識點雷同、業餘時間被佔用的`因素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倦怠,以致出現了學生對這兩種教育從思想到行動都以敷衍了事的態度面對的不良現實。如此一來,不但未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反而使學生把這兩種教育當成負擔,從而喪失了學習的意義。

  3“三生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教學的可行性

  “三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從地位上來說同樣重要,側重點各不相同。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從生命、生存、生活的角度去獲取相關的知識、資訊和技能是必要的,熱愛生命、學會生存並積極生活這對他們的一生大有裨益;與此同時,健康的身心也不容忽視,這也是“三生教育”得以保障的前提和基礎。既然兩種教育都是操作性的實用教育,又有相通相似之處,考慮雙管齊下應該是一個好方法。對“三生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通知識進行融合捆綁的滲透式教學,既能夠節約教學成本,提高教學效率,亦可以強化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學生從兩種教育中都受益的教學期望。

  3.1整合教材

  目前,絕大多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都是從心理學角度建構教材內容,從心理學角度提出解決方案。而實踐證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以及極端後果最終都歸結為生命、生存、生活問題。如果嘗試以“三生教育”的體系編撰教材,既是對開展“三生教育”的呼應,也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更是對心理健康教育規律的正確反映[5]。

  3.2整合教學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角色轉換和適應、生涯規劃與專業發展、學習方式轉變與同伴互助、人際交往與社會實踐、戀愛、婚姻與性、擇業與就業等,這些都可以在“三生教育”中找到歸屬。例如生命教育的部分,可以設定生命價值與責任、禁毒防艾、感恩教育、性健康教育等內容;生存教育的部分,可以設定環境適應、自我意識、生涯規劃、挫折應對、情商培養等內容;生活教育的部分,可以設定學習、人際交往、戀愛、擇業與就業等內容。這樣一來,二者就真正互相融合了。

  3.3整合教學資源

  一旦內容實現整合,教師、教室、教學時間等教學資源也都能得到整合。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節約了教學成本,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避免了教師的重複教學和學生的累贅學習,也真正把教學落在了實處。

  3.4整合教學方式

  受歷史和淵源的影響,“三生教育”的教學方式更加宏觀,理論性更強,相比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更偏重應用性和實踐性。透過整合,我們可以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輔之以實踐活動,做到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結合、知識傳授與親身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我提升的過程中來。總之,“三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互為一體的,滲透式教學是一個必然的趨向,我們應該透過不斷的摸索與實踐,更好地開展和落實兩種教育,讓學生受益終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