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心理學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實現輕負擔高效率的思考論文

在健康心理學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實現輕負擔高效率的思考論文

  健康的心理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品質、開發智力和非智力,獲取眾多資訊的基礎.更是各科教學實現“輕負擔高效率”的重要條件.

  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觀認為,課堂學習是實施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主渠道,是構建資訊科技條件下的探索交流學習的平臺,是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的培養目標,很好地體現了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理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很好地把這些目標落到實處,只有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心理素質,解決了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化解了學習心理困擾,調節和最佳化好了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學生才能最有效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真正實現“輕負擔高效率”,最終達到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一、創設積極的課堂學習心理氛圍,最佳化課堂學習心理環境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感化教育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學習心理環境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課堂學習心理氣氛的營造,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和主動創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端正教學思想.教學思想是人們對教學的認識和看法.教學思想正確與否,直接制約著心理環境的性質和方向,左右著師生教學的心理過程.因此,在實施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我們必須把端正教學思想作為最佳化數學教學心理環境的首要任務.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和新課程實施綱要,並透過各種輿論宣傳,使全校上下逐步擺脫“升學唯一”“分數第一”的心理行為定勢,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教學觀、學生觀和質量觀.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全面教學、全過程教學和全因素教學的質量管理,擺正教書與育人、教學與發展、主導與主體、課內與課外、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等各種關係.教師要從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出發,站在時代的高度和人才發展的戰略高度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以改革家的膽略和勇氣同一切陳腐教學思想決裂,從根本上淨化教學的心理環境,才能真正實現“輕負擔高效率”.

  二、要把握健全的教學目標體系,豐富教學內容

  動機理論指出,需要只有指向一個客體目標的時候,才能成為實在的動機而推動行為.新課程教學目標和學校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國家、學校集體和個體需要的統一,更具有吸引力,它是促使學科教學實現“輕負擔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當學校中大多數師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努力拼搏時,這種目標的吸引力就顯得更為強烈.因此,在建立教學心理環境實現“輕負擔高效率”中,應透過建立教學目標體系來調節,控制師生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傾向,鼓勵師生參與教學目標的制定,吸引學生對教學願景的認同.此外,圍繞教學目標,還應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學指揮系統,把握教學的動態和發展變化的原因,不斷調整,及時決策,保證教學目標落實到位.

  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必須嚴格按國家下達的新課程方案開齊開足各類課程,努力把必修課、選修課、綜合實踐活動和校本課程兼顧起來.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應把著眼點放在促進學生樂學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激發並滿足全體學生的求知慾,讓他們在輕鬆自如而饒有興趣的學習中體驗到探索與成功的歡樂.在教學活動的安排中,要把課堂教學與個別教學、小組教學結合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如現場教學、社會調查、科普講座、舉辦讀書節、藝術節等.總之,只有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整體設計,才能創造輕鬆愉快的教學環境、多彩自主的活動環境,而這正是我們所提倡的“輕負擔高效率”的根本,是教學目標的重要追求.

  教學思想和教學目標作為教學的基本要素,它們最終總是要透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體現出來.如果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活動貧乏,那麼師生必然會精神疲憊,心理鬱悶,教學情緒不佳.因此,我們在追求“輕負擔高效率”的教學思想下,在教學心理環境的創設與管理中,必須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課程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努力為師生提供良好的情緒場,讓師生能在輕鬆愉快的心境下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抓契機活用切實有效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也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因此我們理應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能夠滿意地解決,讓學生獲得成功學習的體驗.在教學中,我們應著眼於新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系來進行教學,使數學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需要,實實在在地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質量和效益.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抓住學生智力因素的開發,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反覆滲透、耐心誘導和細心培養,抓住各種教育契機,結合多媒體教學,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設計“激發→探索→總結→探索”的教學結構,讓學生進行“再創造”的活動.如:我曾經大膽嘗試,在七年級試行學生申請講課的教學方法.由學生提出申請講課內容,透過學生自己的收集、整理資訊資料,備課和說課,再備課,由老師和全班同學確定上課的相關內容.然後再安排講課的時間表,由學生自己登上講臺為老師和同學們講課.在總結會上,同學們各抒己見,還要求老師以後多嘗試這樣開放的課堂學習.這樣的數學課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一種樂趣,更是一種成功的體驗,同時又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活用切實有效的數學知識啟智明理,透過交流學習創設和諧互動的心理氛圍,在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好奇樂學的積極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主動的成功體驗.例如,我們可以透過挖掘教材和再使用教材,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觀察、實驗、模擬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和享受審美的樂趣.每冊數學教材中都編插有許多與學生年齡特徵相符的資訊.這些都是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幫助學生收集整理資訊的好材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薰陶和情感教育愛國情感的好素材.透過這些材料的學習,能使學生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有利於他們建立起積極的人生態度.教材中也適當地安排了一些思考性的練習題,我們要充分地利用這些練習題,重視激勵學生大膽嘗試,敢於想敢於做,哪怕是做錯了也無所謂,敢於超越自我,培養他們頑強的意志和勇於拼搏的精神,培養他們在當今社會應有的健康發展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增強他們的成功感.學生有了頑強的意志和勇於拼搏的精神,有了成功的體驗,他們就再也不會感覺學習的苦和累,相反,即使再苦再累的學習他們都會覺得是輕鬆的快樂的,是甜的.

  四、建立和諧的教學人際關係,減輕學生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重視教學中的人際關係,是當代國際教改的兩大潮流之一.教學中的各種人際關係直接影響著師生教學的態度、情緒和行為反映,它也是數學教學心理環境中最敏感最具有影響力的典型因素.不良的人際關係,會給學生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創造嚴格要求與寬容和諧相結合的客觀環境,是減輕學生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構建良好的數學教學心理環境的重要前提,也是能否成功實現“輕負擔高效率”的一個關鍵因素.

  要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係.教師熱愛、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學生尊重老師和敬仰教師,可以形成積極向上、愉快、活躍、和諧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

  對學生的評價要公正,期望應合理.對於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只有當教師採取恰當的方式,準確把握、合理評價每位學生,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