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大學生心理研究論文
高校體育大學生心理研究論文
一、心理健康的內涵和標準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共同構成健康的完整概念。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個體,在高階神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智力正常,情緒穩定,行為適度,具有協調關係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及性格”。[1]心理健康的標準與內涵有著內在一致性。根據當今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情況,大致可以從如下五個方面衡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是正常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敏銳、記憶力良好、思考力靈活、想象力豐富等方面;二是健康、穩定的情緒,身心處於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樂觀狀態;三是人格完整,行為協調,能有效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且行為的內在反映與外在表現相一致;四是人際關係良好、和諧,樂於同老師、同學等他人交往;五是堅強的意志品質,具備達到目的的信念和持之以恆的行為,並在遭受困難、挫折時能採取合理的應對方式。[2]
二、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高速運轉和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群體早已失去了曾經的“天之驕子”的光環,取而代之的是來自學校、社會、家庭等方方面面的重重壓力。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首先,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總人數比例上升,表現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個體面臨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其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涉及大學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學生群體飽受著抑鬱、焦慮、自卑、恐懼、偏執、強迫、緊張等心理問題的折磨;最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負面影響擴大,處理難度不斷增加。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狀況,既有大學生自身的內部性原因,也有來自學校、社會、家庭等的外部性原因。內部性原因主要是指大學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處於一個從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變化時期,“心理年齡滯後於生理年齡,閱歷淺,社會經驗不足,獨立生活能力差,自制力差,易受到社會上各種思潮的衝擊和影響,因而較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3]。外部性因素,學校方面包括學業負擔重、生活適應能力差、人際關係協調困難、生活中遭遇挫折與不順等;社會方面表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壓力大,導致大學生在擇業與就業過程中容易出現攀比心理、自卑心理、從眾心理等,並進而產生諸多心理困惑;家庭方面或因家庭成長環境與大學學習生活環境之間的強烈反差,或因父母親戚寄予的過高期望,或因家庭經濟拮据、貧困等,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不適,精神方面也有諸多壓力。除上述原因之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涵的理解模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認識評估存在偏差等[4]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高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學目標的動態性、身體活動的實踐性、組織操作的複雜性、人際交往的頻繁性、心理體驗的複合性等特點[5],正是由於這些特點,使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揮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一)高校體育可以促進大學生智力發展,有益於智力水平的提升
在大學繁雜而充滿壓力的學習生活中,大腦多處於疲勞和緊張的狀態,這就需要使它得到適時的休息和調整。大學生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不僅可以讓大腦獲得充足的氧氣供應,使腦力得到快速恢復,而且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分析能力的健康發展,對於保證智力的正常發育及大腦潛力的開發有著積極作用。概括而言,高校體育對大學生智力發展的促進作用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促進大腦的開發和利用,增強神經系統的功能;二是減緩應激反應,提升大腦的工作效率;三是能有效消除腦力勞動引起的疲勞。具體來說,高校體育對智力的影響基於這樣一個過程: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於長時間寫字讀書以及低頭彎腰使流向大腦的血液受到限制並不斷減少,這直接影響到大腦的營養供給,進而引起腦脹、頭暈,使學習效率下降。這時透過體育鍛煉,可以使體育活動與腦力活動合理交替,導致運動中樞神經興奮,有助於加快腦部的血液迴圈,使大腦獲取更多的營養供應,從而有助於消除腦力勞動產生的疲勞,提高大腦的學習效率,並進一步促進大腦智力的發展和智力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體育可以促進大學生情緒穩定,幫助緩解緊張情緒和消除心理疾病
在高度競爭的社會,身處大學校園的大學生也會面臨精神空虛、學習生活焦慮,情緒壓抑、緊張的問題,從而極容易導致悲觀、孤獨等心理障礙。而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可以降低、減輕甚至消除這種焦慮,穩定情緒。因為高校體育活動具有組織性和群體性,透過各異的組織形式和不同的活動內容,不僅容易發現大學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而且有助於大學生消除緊張情緒,發洩內心的不滿情緒和意識,解除內心的枯燥和煩悶,提高主動性、自信心和成就感,並滿足相互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學生透過參加體育教學中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活動,在鍛鍊身體的同時調節情緒,並得以保持健康、穩定的心態。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士分析指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顯著地鬆弛緊張的神經,改善人們的自我感覺,消除失落和沮喪情緒,是保持和增進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個重要方法。總之,高校體育對形成大學生穩定、健康的情緒發揮著重要促進作用,對幫助緩解緊張情緒和消除心理疾病的`產生有著積極影響。
(三)高校體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與行為的協調性
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內在要求,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作為高校教育的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必然離不開健全的心理機制,必然要求具備健全的人格。所謂健全人格,就是指心理和行為和諧統一的人格。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學生應該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高校體育對自我意識的形成有巨大影響,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在情感上實現相互溝通和交流,而且可以發展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融洽發展。具體表現為: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可以透過表現勇敢的品質、挑戰新的成績、努力克服困難等外在行為與自我觀念、自我要求保持協調與一致性,如此逐漸使大學生自我意識受到體育教育的影響,使其在心理上不斷表現出樂於交往、能客觀評價自我與他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自制和穩定的心理狀態等傾向和能力,在行為上表現出果斷、堅韌、自制和毅力,身心均處於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良好狀態,心理與行為的協調性不斷得到提高,這無疑對健全人格的形成產生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高校體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協調人際關係,發展人際交往能力
處於大學階段的大學生,相比之前的初高中階段,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這容易造成大學生相互之間關係冷漠,彼此缺乏感情交流的狀況。面臨複雜的人際關係網,大學生進而容易產生孤獨、抑鬱等心理問題。而高校體育在改善這方面的問題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體育運動能把體育運動愛好一致、志趣相投的個體聚集起來,透過在一起平等、友好、和諧的比賽或鍛鍊,使他們彼此之間產生親切感,併為他們進一步相互認識和結交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大學生透過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既可以增強自身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而且幾乎在每一項體育運動中,都可以與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結成隊友或形成競爭關係,並在比賽、練習的過程中發生互相接觸、切磋、合作、對抗等這樣一個密切交流和交往的過程。並且在這其中,還可以培養大學生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以及處理與他人關係的多種能力,這無疑對發展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提供諸多機會與實踐。
(五)高校體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形成積極的進取精神
堅強的意志品質和積極的進取精神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體現。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今社會,不僅要求大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同時要求大學生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以接受這種競爭的考驗。高校體育有助於培養大學生這一品質。高校體育具有顯著的實踐性、激烈的對抗性和明顯的競爭性等重要特徵,它要求其主要參與主體———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敢於以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去克服和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在具體的體育運動過程中,或者遭受肢體疲勞、疼痛導致的考驗,或者感受成功、勝利帶來的喜悅,或者承受失敗造成的心理打擊,都無一不是培養和鍛鍊大學生意志品質的有益經歷。同時,在體育活動中,有助於培養大學生堅持不懈、吃苦耐勞、克服困難、勇敢頑強等品質。可以說,高校體育的過程就是克服困難和障礙的過程,就是培養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積極主動的進取精神的過程。由此,積極利用高校體育必將對大學生堅強意志品質和積極進取精神的形成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和影響。
四、結語
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產生著廣泛而豐富的積極影響。透過高校體育,具體可以促進大學生的智力發展、情緒穩定、人格健全、人際關係協調和意志品質堅強等良性品質,從而在整體上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不容樂觀甚至嚴峻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社會各界應該充分認識到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作用與影響,並視高校體育為破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途徑。在此基礎上,融高校體育於全面的實踐中去,並積極創造出各種有利條件以真正促進和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