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業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群的建構與實施論文
心理學專業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群的建構與實施論文
為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應用複合型心理學人才的需求,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開展民辦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群的建構研究,透過課程特性、課程設計、評價標準、實施效果等方面的研究,推進和完善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群的建設,使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心理學在社會生活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各行業對應用型、技能型心理學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長期以來,心理學專業主要設立在師範院校的教育系、醫學院校的社會科學學院。本科階段教育的心理學專業在課程體系上往往重理論、輕實踐,重教育、輕技能,重知識、輕人文,重結果,輕過程。因此,為改變心理教育課程在高等院校的目前狀況,提出推進應用心理學專業藝術心理治療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目的是推進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的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多元化”的實踐應用型心理人才奠定基礎。
1 藝心心理治療課程的特性及要求
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的基本形式及特性 藝術是指人類以情感和想象為特性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它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由於其與心理健康的共通性的特點——表現性、自由性,20世紀中期以來,藝術治療已經形成音樂、繪畫、雕塑、沙盤、陶藝、戲劇等多種形式[1]。
美國藝術治療協會對藝術心理治療所下的定義是:“藝術治療提供了非語言的表達和溝通機會。”藝術創作過程可以緩和情緒上的衝突,對於維持個人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平衡一致的關係有極大的幫助[2]。
藝術心理治療課程藉助各種藝術語言在塑造形象、表達情感、溝通心靈、完善人格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整合優勢,以藝術治療相關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為手段和途徑,既讓學習者能有效解決當事人所遭遇的各種心理問題,更能達到人精神層面的自我完善。
心理學對藝術心理治療教育的要求 心理學即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對從業者的綜合知識技能水平及心靈脩養有著極高的要求,無論心理科學技術如何發展,都不能改變其人文性和藝術性的特徵。藝術心理治療教育透過藝術作品的表達呈現人的思想和情感,透過審美體驗可以:第一,使學生更好地瞭解、發現和完善自己,提高人生境界;第二,學生能更好進入來訪者的內心世界並分享他的情感體驗,產生共情,提高人文素養;第三,給學生帶來新視角、新方法,發展出更積極的應對方式及策略,學會更積極地建構事物。
2 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群的建構與實施
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的定位與目標 藝術心理治療教育既是知識技能的.教育,也是美育和德育。在課程群的建構中,組織全體心理教師針對課程改革進行研討,根據藝術治療和心理教育的共同之處,確立了以音樂、繪畫、沙盤及意象四科為主的課程群,並分佈在大一至大三學年中。同時選擇適合行業需求及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及方法,制訂實施計劃及方案,並在教學中實施。
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的設計及形式 音樂、繪畫、沙盤、意象四門藝術治療課程內容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互為補充;課程教學既包括學科知識,也包括方法、技能、心性和情操培養,從而形成具有學科優勢和整體優勢的系統化的特色課程群。
音樂治療是用音樂刺激感官、宣洩情緒,將穩定、積極、向上的人格特徵物化成音樂,從而感染人的心靈,調整負性情緒,改善溝通人際關係,進而實現人的自我完善。音樂治療課程主要透過“熱身—聆聽—分享—重構”等環節來實現。在音樂型別的選取上,以聆聽式及參與式為主,採用音樂欣賞及討論、音樂引導想象、音樂表演、音樂心理劇等形式的音樂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和情緒管理。
繪畫提供了一個將個人的感覺外化的工具,它是一種心靈的投射。學生透過繪畫的創作過程,利用非語言的工具,充分地表達內心感受,自由宣洩情緒,同時透過對作品的分析領悟、理解並豐富自己的情感,調整和提升自我認識。繪畫課程在教學中主要透過“作畫—交流—分析—領悟”等環節來實現,以隨意的塗鴉(如意象繪畫、壓力釋放繪畫等)和規定內容的創作(如“自畫像”及“他畫像”、“房樹人”和“團體繪畫”等)為兩種形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我意識,有效進行情緒管理,促進人格健康發展。
沙盤遊戲是運用意象(積極想象)進行治療的創造形式,沙盤中所表現的系列沙盤意象,營造出個體心靈深處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持續性對話,透過共情與感應,實現心理分析與心理治療的綜合效果,並促進人格發展[3]。在課程設計中突破以往的課程只限於理論講授,沒有或較少設定實際操作環節的不足,設定專門的沙遊室,並建立長效的實驗、實踐平臺來讓學生操練,以自我體驗、為來訪者守護、小組體驗等為主要形式,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熟悉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術的基礎上促進自我成長。
意象對話技術是透過象徵性的意象進行交流,瞭解潛意識衝突,透過改變來訪者人格深層的意象活動,從而加強其自知、消除其情結、改善其心理狀態。在課程設計及實施過程中,格外注重學生紮實理論基礎的構建,同時設計系列主題性的實踐環節,分組進行實演及操作、討論與交流,在熟練掌握操作的基本程式外,關注學生感受性、想象力、共情力的培養。
構建發展性的藝術心理治療課程評價體系 發展性課程評價對學生髮展來說,既指促使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也指促使學生情感、意志、個性和價值觀的養成。對教師發展來說,既體現在促使教師的專業提高方面,也是指透過課程評價拓展教師的生命意識,促使教師生命質量實現提高[4]。
1)注重評價的全面性及過程性。對學生藝術心理課程的評價應貫穿到學生參與藝術教育的全過程,把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獲得、行為表現、情緒體驗、參與程度、交流合作加入評價當中。相比起期末的終極考核,教師更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人文素養、情緒智商、認知建構及創新精神的提高。
2)注重評價主體及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藝術心理治療課程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體驗性,因此應建立開放、寬鬆的評價氛圍,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的方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幫助學生不斷反思,認識自我,從而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學習、技術、能力與素養不斷提高與擴充套件。評價方式應多樣化,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靈活選用評價方式,包括理論知識考核、諮詢技能演示、案例模擬處理、個人成長報告等,以保障評價的有效性。
3)注重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監控評價。由校級督導、同行教師和學生代表定期對教師的課程與教學進行反饋與評價,內容包括備課內容、課堂授課、教學方式、技能訓練、作業評判等。同時,透過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發表科研論文、組織活動及參加比賽等方式提升教學水平。
3 藝術心理課程的實踐效果
以人才培養模式為導向,形成具有創新特色的“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群 社會發展及行業需求對本科階段的心理學人才有更多的“特色技能”的需求,在以“厚基礎、寬口徑、多元化”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將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群納入應用心理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國內民辦高校中是較新的嘗試。課程群內的系列課程彌補了以往心理學專業學生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技能貧乏的狀況,符合“一專多能”“精一通幾”的複合型應用性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注重實訓教學,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群的教學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訓、實練、實操和實演,並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藉助實踐平臺(含音樂治療室、繪畫室、沙盤遊戲室),在最佳化整合的課程大綱引導下,形成教師教授、學生學習、案例分析、實踐實訓、分享交流、領悟提高等“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並構建出完整的藝術心理治療課程實踐體系。
教學滿意度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在各學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及結束後,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以問卷、隨機訪談、定期座談等形式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在學習興趣、知識技能掌握、情緒調節及自我成長等方面均有顯著提高,課程教學滿意度達到82%。學生以自發組織的藝術心理社團、心靈成長小組、朋輩輔導互助等形式將所學知識運用於校內其他人員及群體,取得良好的反響。
4 結語
應用心理學專業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群的建設與實施從2011年萌芽開始,至今歷經4年有餘,圍繞“突出特色、注重技能”,以藝術心理治療為核心、心理學專業知識為基礎,應用複合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形成了兼具專業性、技能性、藝術性、實踐性,具備學科優勢和就業優勢的系統化、整體化的特色課程群體系。未來將進一步探索藝術心理治療課程體系的建設,並進一步完善教師激勵機制,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以便更合理、有效地促進藝術心理治療課程的進一步發展,對我國高等院校應用心理學課程體系建設起到較好的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