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網路遊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和應對策略論文
分析網路遊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和應對策略論文
一、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
青少年期是童年向成年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有限,有許多期望不能實現,容易產生挫敗感,表現出種種心理衝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與依賴性。由於青春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成人感,進而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常處於與成人之間的牴觸的情緒狀態中。這個時期青少年往往可能做一些成人不允許的事情,如早戀、吸菸、酗酒、沉迷網路等。但是同時,青少年的心中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非常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援和保護。
(2)閉鎖性與開放性。進入青春期的少年漸漸地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他們的心理生活豐富了,但是表露於外的東西卻減少了,對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滿意,又增加了這種閉鎖性的程度。但是與此同時,他們又感到非常孤獨和寂寞,希望有人來關心和理解他們。他們不斷地尋找朋友,一旦找到,就往往會推心置腹,毫不保留。
(3)勇敢與怯懦。在某些情況下,青春期少年似乎能表現出很強的勇敢精神,但這時的勇敢往往帶有魯莽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出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這是因為他們在思想上很少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在主觀上沒有過多的顧慮,而且他們在認識能力上的侷限性,使其經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險情境。但在另一些場合裡,比如一些公共場合,他們常羞羞答答,不夠坦蕩和從容。
(4)高傲與自卑。由於青少年尚不能對自己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只是憑一時的感覺對自己下結論,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當。幾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可以使他們沾沾自喜;幾次偶然的失利,就會使他們極度自卑。
二、網路遊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群體,比例合計達到78_1%,其中10-19歲年齡段的'網民佔比例高達22.8%,可見青少年是網路使用的主要群體之一。
許多網路遊戲具有暴力血腥的特點,這對青少年健康人格心理的形成是不利的。首先,暴力型的網路遊戲會引發青少年的不正常的生理反應,啟動攻擊認知,誘發攻擊行為。對於已經具有攻擊性傾向的兒童,暴力遊戲的生理效應更顯著,敵意特質高的兒童在心跳、血壓、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方面都表現出更為顯著的增加。有許多研究發現,長期玩暴力遊戲的青少年,其攻擊性顯著性增強。
當然不是所有的網路遊戲都有暴力傾向,許多網路遊戲具有益智和休閒的特點,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掃雷遊戲就是一款經典的益智類遊戲,對鍛鍊青少年的反應能力和促進智力發展有積極作用。一些遊戲還有利於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青少年時期,求知慾很強,對現實世界充滿好奇,但現實中的環境刺激有限,青少年可以藉助網路這個虛擬世界,滿足一些正當合理的在現實中無法達成的願望和需求,對客觀世界的不足有彌補作用。青少年在進行網路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釋放學業生活壓力,宣洩不良情緒,進行思想交流。
三、降低消極影響的対策
(一)重視行為引導
我們應該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透過媒體教育來提高青少年認識和使用媒體的能力。透過媒體教育,青少年有能力在與媒體互動的過程中掌握主動權,有能力清醒判斷哪些資訊是有價值的。最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需要即想從媒體中得到是什麼,並能高效、安全地獲得有價值的資訊。
家庭生活中,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如果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及時有效地以正確的方式進行干預。此外,要多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以瞭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的最新動態,並給孩子送去心靈的溫暖,提高青少年的生活幸福感。同時,家長應及時與學校進行溝通,以全方位的瞭解孩子的生活作息,形成一個可靠的監管機制,構建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如果發現孩子網路成癮(發達國家將長期每天上網4小時以上者稱為染上網癮者),要及時找心理醫生進行諮詢和治療。
(二)加強社會監管
網路遊戲產業,已經成為我國規模巨大的新興產業。為使其朝著利於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經濟建設的發展,應對其加強行政監管,對包含暴力、色情、反動色彩等消極內容的網路遊戲要把好審查關,絕不允許其到市場環境中傳播。
此外,對於地方政府來說,要對網咖等場所定期進行嚴格的審查,上網人員必須持有效身份證明上機,未成年人禁止入內,如果發現有未成年人,要按照相關規定對網咖進行整頓或罰款,為青少年創造文明的社會生活環境。
(三)加強有效溝通和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時期心理人格發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力和意志水平較低,容易沉迷於網路遊戲無法自拔。青少年一旦有生活中的困惑和問題,要積極地尋求外界幫助,向家長或老師訴說。此外,青少年本身也應該樹立遠大目標,併為此努力奮鬥,以動力擺脫空虛感,積極向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能力辨別資訊的優劣,並能有效合理地利用網路促進個人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