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路教學互動平臺的構建問題和策略論文

高校網路教學互動平臺的構建問題和策略論文

  網路教學互動平臺的建設是推動教育資訊化、高校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對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改革有深遠影響。互動平臺的建設重點是教學資源與教學設計的有效整合,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實現“人”、“物”、“環境”教學立體化呈現。如何將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教學資源透過技術融合,解決教師和學生之間由於時空分離帶來的教與學不便,是網路教學互動平臺構建的核心問題。

  1 網路教學中互動理論基礎

  互動是指參與物件在活動中相互交流、雙方互動,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中引入了“互動”教育思想,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結合共同針對知識進行探索,並在探索過程中相互交流質疑,瞭解彼此的想法,該理論強調了互動情景對學習環境的重要意義。

  1.1 互動式教學分類。教學互動以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構建為目的,與學習環境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學生、教師和課程資源這三者之間包含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以及學生和課程資源之間的互動。

  按照教學活動發生時間分,互動式教學可以分為同步互動和非同步互動兩類。同步互動是一種實時的交流方式,即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獲取資訊的同時進行的交流反饋。非同步互動是發生教學活動之後的資訊反饋,比如上課結束之後,課外時間學生對課程知識產生的問題向老師提出的解疑。

  按照參與主體來分,互動方式分為人際互動和人機互動兩類。人際互動是透過網路、通訊等方式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機互動是教師學生利用網路學習平臺等與教學資源產生的互動。

  1.2 網路教學平臺中的互動活動。網路教學平臺為學生、教師和課程資源之間互動提供技術支援,並能夠實現同步和非同步的互動方式。在互動平臺中涉及人、資源、環境等多種要素,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些要素的特點與傳統教學模式相適應,使學習更加自然化、人性化,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網路教學平臺的互動活動主要表現以下方面:

  協作學習:網路教學平臺根據教學目標設計,表現特定的教學內容,學生將協作意識和社交技能應用到學習中,透過網路環境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溝通。

  教學控制:教師透過教學系統可以直觀掌握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影響因素,並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有效控制,提高教學水平。

  資源管理:教學平臺的適用性還在於教學資源的規範化、豐富程度。教師透過建立教學資源來指導學生學習,同時學生對教學資源可以進行反饋和評價。

  2 網路教學互動平臺研究現狀

  網路教學互動平臺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建設、應用,起初國外網路教學平臺的建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位,基本都根據教學實際和科研需求而提供相應的內容,零散的課程資訊沒有統一的網路教學平臺支撐。

  現在國內外高校對網路教育及網路教學系統建設日益重視,雖然在實現資料資源管理方面取得一些成績,但目前絕大部分教學平臺是以資源建設為中心,只關注教學資源積累共享,忽略了教學資源在課程建設中的多樣性、使用者的多層次性,缺乏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重知識的呈現,而不重知識的獲取、管理、互動、加工、應用及評價,缺乏一套良好的機制對這些教學資源的應用進行管理,從而造成資源的堆積和浪費。

  在網路教學互動理論方面,專家提出了網路教學中的三類互動作用: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習資源之間的互動型別。網路教學互動理論促進了教學系統的設計從“以課程為中心”到“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轉變,國內很多高校在原有網路教學系統中增加了聊天室、論壇、個人空間、討論組等功能互動模組,實現了簡單的師生學習交流。這些互動模組獨立設定,沒有針對不同課程、不同學習內容設計教學情景,難以模擬現實的教學環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學習。

  3 互動平臺設計原則

  網路教學互動平臺是以認知學、構建主義為理論基礎,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構建設計,在設計上中要充分考慮到互動元素的完整性和互動邏輯的合理性,系統設計要遵循以下原則:

  3.1 系統適用性。系統要符合高校教學理念,功能完善,資源豐富,能夠真正實現授課學習過程與人的思維方式一致,面向不同的物件設計不同的特徵,教師學生和教學資源庫之間建立有效的互動策略。系統應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可以透過情景定製、教學資源構建等開展智慧化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對使用者的互動請求實時處理,形成多級互動的交流學習社群。

  3.2 系統友好性。系統功能使用複雜度要低,操作簡單易於上手,人機互動介面簡潔鮮明,能夠讓師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針對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應用選單,體現系統定製化的多樣性。課程、資源建設規範合理,模版設計科學靈活,易於操作。互動工具快捷方便,最大限度發揮使用者主動性,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充分交流。

  3.3 系統可控性。及時的互動可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深入學習,對系統的可控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實現互動元素對其他教學要素的控制和管理,保證整個教學系統中各功能緊密關聯、完整統一。

  4 互動平臺功能設計模型

  網路教學互動平臺以“教學活動”為中心,以“教學環境”為基礎,滿足教學主體的情感需求,系統功能主要有一下模組:

  4.1 網路教學互動模式。教學互動平臺設計五種教學活動互動行為,如圖1所示。

  教師之間的互動:在進行講授過程中可以允許其他教師的加入,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這一過程類似於傳統教學的聽課或旁聽,可以促進老師之間的互相學習交流,改進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透過建立課程、釋出教學資源來指導學生學習,及時解答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對課程知識難點和對課程的評價提交給老師。

  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自由組織,採取一對一或多對多的形式,對課程知識進行交流。

  教師與教學資源的互動:教師透過課程計劃提交電子課件、教學影片等資源,並針對學生的評價資訊對資源進行改進。

  學生與教學資源的互動:學生透過教師釋出的資源來獲取課程知識,並可以對教學資源進行評價。

  4.2 網路教學互動平臺功能。基於互動功能的教學平臺設計符合教學規律,具備完整網路教學平臺的功能,實現同步、非同步的學習互動。功能模型如圖2:

  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是互動平臺的靈魂,課程建設包括教學計劃制定,教學課件製作,知識點解析,習題集釋出等。

  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建立教學活動環境,課程授課以教師建立為主,提供教學環境的模擬模擬。學生可以自己組織發起討論組,對問題的疑點進行提問討論。

  教學互動:互動模組設計實時同步互動和非實時非同步互動,採用線上聊天、問題答疑、建立討論組方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確定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評價指標體系,資料收集方法,解釋資料的標準,指標評價的方法,評價結果分析。

  教學測試:在教學過程中,透過現場提問方式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測量評價。還可以透過建立試題庫實現線上考試。

  5 小結

  基於網路技術的教育教學應用是目前高校資訊化建設的核心,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實現課程、教學資源數字化,增強“教”、“學”方式的互動性是網路教學應用的重要方式。本文以相關網路教學理論為依據,以教學活動中的互動功能為核心給出互動平臺的設計思路和構建模型,加強教學平臺中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及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性,對現代化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爾明.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理論與實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1,4.

  [2]劉春榮,劉寶豔,馮中.網路教學平臺中互動模組的分析與設計[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

  [3]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

  [4]劉衛.高校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實踐與研究[J].科技廣場,2009,0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