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的當代反思論文

宗教信仰的當代反思論文

  宗教信仰,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現象,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宗教信仰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因此本文站在當代的角度對宗教信仰的本質及內涵進行探討反思。

  宗教信仰,是指人們信奉某個宗教,對超自然的神靈、神學理論和宗教教義的認同和崇拜,同時,以堅定不移的信念、絕對依附的態度對該宗教全身心皈依。這種認同感、崇拜感體現在宗教的儀式、活動中,並指導、規範自己的社會行為。宗教信仰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現象。

  一、宗教信仰是對超自然和超人間的神秘力量的皈依和崇拜

  宗教信仰既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又是上層建築社會意識的一種獨特形態,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意識形態。宗教信仰不是經濟基礎的直接反映,它是在一定的環節過程中間接地反映出來的,是人們超乎自身異化表現的一種意識形態。在原始時代,人們沒有辦法脫離自然的壓迫,於是把自然力量上升為神的幫助,由此產生了宗教。在階級對抗的文明社會,宗教信仰的物件開始發生轉變,人們將平常生活中的社會力量異化,將其想像成超乎人間的力量,然後就形成了神學宗教。所謂的“萬能之神”,究竟是是原始時代的自然力量?還是文明社會的社會力量?這兩者均不是,而是人們將其本質加以神化,並付諸於自然和社會,形成脫離實際的人,將人的實質與自然和社會融合,演化為一種超自然和超人間的神秘力量。因此,恩格斯以反映論的角度揭露宗教的本質:“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

  二、宗教信仰的基礎不在理性而在意志

  啟蒙哲學家康德透過對理性的批判闡明瞭宗教信仰的超越理性的本質,於是,宗教信仰就變成了一種實踐理性在道德規範上的價值訴求。因此,近代理性主義哲學家試圖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宗教信仰的種種努力都被康德斥之為理性主義的獨斷論,不能成立。康德以後,實用主義哲學家詹姆斯則透過對宗教經驗的分析進一步明確了宗教信仰的意志本質。因此,宗教信仰的基礎是意志而不是理性。

  (一)消除對未知恐懼的需要。宗教信仰的根本來源是原始人類對自然的無法理解、無法解釋,進而產生難以抗拒的膜拜之感,形成以自然為核心的最早宗教。從古代到現代,歷史和已知世界在不斷擴大,但是未來和未知世界永存。。雖然,當下是一個由科學佔據半壁江山的時代,科學技術已經非常發達,可是依然有許多現象是目前科學水平難以解釋的。人們需要一種機制來給出合理的解答,安撫、消除這種恐懼和不安,而宗教信仰就是滿足這一訴求的有效機制。

  (二)滿足依賴感的訴求。根據費爾巴哈的觀點可以得出宗教的本質表現在獻祭之中。他指出獻祭的根源就是“依賴感”,也就是恐懼、懷疑、對後果、對未來的無把握和對所犯罪行良心上的咎責;獻祭的結果可以使人感到自信、滿意、對未來、對後果有把握及自由、幸福。因為這一點,費爾巴哈把“宗教的基礎”歸之於人對自然的依賴感。依賴感對於一個人而言,不是時可有時可無之性,而是人的最正常的特性。我們總是在自己與他人所建立的語言和愛的關係之中存在的,基於這一點,信徒在自己與信仰的神聖關係中找到了信賴感,也就找到了可以依賴的物件。這種依賴的物件永遠是唯一的,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同時信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宗教。

  (三)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人生活在這世界上、社會中,總是不可避免的面臨很多磨難,會對自己不滿意、對他人不滿意、對社會不滿意。而宗教信仰可藉助宗教道德的信仰化來訴求理想願景,具有使人減少對現實黑暗社會的仇視,憧憬理想社會的功能。宗教信仰宣揚建立理想的烏托邦,在那裡沒有痛苦,人和人彼此真誠相待。宗教中的神永不會放棄你、拋棄你,永遠在你身邊,予你佑護。宗教信仰引導人們超越自我、超越現實、追求最高價值,追求下一世,讓人們可以忘記現實中的存在的憂慮和煩惱,寄希望於下一世,使得心靈可以解脫。宗教信仰,使人們對未來有幻想,對所求有期望,對遙不可及理想有期盼。

  二、宗教信仰的精神超越性

  一切宗教信仰都具有精神超越性,這種精神超越性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絕對的真、善、美的'追求,指向人性的昇華和完善。

  (一)宗教信仰物件的超現實性。宗教信仰是人們信奉上帝、神鬼等虛幻的東西,雖然這些東西是虛幻的,但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都是人們以自己形象為基礎而塑造的,我們甚至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其原型。宗教信仰的基礎是人類的社會實踐,有經驗性基礎的物件才有可能會成為宗教信仰的客體。但是宗教信仰又不僅僅是以當時的事實為依據,而是進一步的事實的超越,是用美好理想來看待不完美的現實,使人們對真善美的一種期望。

  (二)宗教信仰是主體的一種價值追求。宗教信仰既包括了宗教信仰的主體對所在的現實環境所允許其達到的目標的認識和價值追求,也包括了對其所期望的未來理想的認識和價值追求。並且,宗教信仰更多時候指的都是未來,是超越現實的對未來理想的認識和價值追求,這就是其超越性所在。宗教信仰使人類超越生物的本能生活,超越個體的孤獨無助,超越人生的不安與寂寞,解決了肉與靈的矛盾,解決了有限與無限的衝突,與更高的理想境界相關聯。

  (三)宗教信仰超越理性。宗教給人的心靈以啟示和安定,人們都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即受神之光輝照射的生活。宗教為人類制定了一種超越自我的道德準則,每一個個體都擁有追求高尚精神和崇高人生價值的慾望。透過宗教信仰,人們可以脫離因懷疑主義而造成的煩惱空虛,但憑藉個人的理性不可能得到確定性,由於個人的理性總是懷疑的、否定的,因此人們追求的確定和與它相關聯的和平穩定,只能從普遍的理性和廣泛的認同得到。宗教信仰是超越理性的,因為宗教信仰所認識到的和所帶來的存在不僅僅是理性的事情。以宗教思維的純粹性來講,宗教信仰是追溯本源的形而上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心靈上升、超越的思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