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思考論文
機械製造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思考論文
機械製造基礎課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機械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技術基礎課,是工程訓練課程體系的理論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之一。在分析目前機械製造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多種教學手段相互融合、多課程協同教學、基於特定環節設定的綜合性課程設計和學生自主學習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思路。
機械製造根底是機械類、汽車類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根底課和必修課,同時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理論性課程。在教學上,自己從幾年的教學經歷動身,以必需夠用為度,增強理論與理論的分離,強調學生的入手才能,隨著科技的進步,企業和工廠的構造化調整,產業的晉級,對人才質量的請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技藝型、學問型和應用型的人才。本文從在校學生的特性和機械製造根底這門課教學的現狀動身,從教學內容、教學辦法和教學手腕三個方面在教學變革上做一些討論。
1 機械製造根底課程主要內容、任務及特性
機械製造根底這門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專業根底課,在學習這門課之前,先修的課程主要有:高等數學、工程力學、機械製圖、機械製造工藝學、金屬工藝學、汽車機械根底、公差與配合等。這門課的主要內容共有十五章,分別為:金屬資料的力學效能、金屬與合金的晶體構造、金屬與合金的結晶、鋼的熱處置、合金鋼、鑄鐵、有色金屬及其合金、非金屬資料、鑄造、鍛壓、焊接與熱切割、金屬切削加工根底、零件選材與加工工藝剖析和特種加工及數控加工。這門課程的主要任務有:使學生取得有關金屬學、熱處置的根本理論、資料強化,宏觀力學效能和成分、微觀組織關係的學問;控制常用鋼鐵資料成分、組織、熱處置及主要用處;常用非金屬資料特性及應用;學會典型構件選材,使學生能在機械設計中藉助手冊等材料停止合理選材和正確制定零件的冷、熱加工工藝道路,培育學致使用的才能,併為學習後續課程打下良好根底。
2 當前在校生的特性
由於我院屬於高職高專類,所以學生在入校時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根底稍差,學習的盲目性、積極性不高,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學習目的不明白,態度不端正,有一區域性同窗是在與本科院校“失之交臂”的狀況下無法選擇專科,請求控制一門技術,即理論性的課程要多。
3 機械製造根底課程的教學現狀
由於機械製造根底這門課資訊量大、學問點多、觸及面廣,同時內容很單調乏味,加上學生剛剛從高中上來,關於機床裝置、夾具、量具和一些複雜的加工工藝道路連見都沒有見過,更別提理論操作了,再加上籠統的概念,教員的教學難度和學生的學習興味不可思議,所以,必需從學生的實踐動身,大膽停止變革和創新,才幹使學生真正控制這門課。
4 對機械製造根底這門課教學內容上的變革
依據自己的教學經歷,第一章金屬資料的力學效能、第五章鋼的熱處置、第六章合金鋼、第七章鑄鐵、第八章有色金屬及其合金以及第九章非金屬資料這幾章的內容和先修的課程《汽車機械根底》有相同的區域性,在講課的過程中應帶有溫習性的講課,而第四章鐵碳合金當中的Fe—Fe3C合金相圖是技術專家的一個工具,同時又是學習後幾章鋼的熱處置、合金鋼以及鑄鐵的理論根底,是重點又是難點,所以必需重點解說。而典型機床的簡介和切削加工以及數控加工這幾章應放在一同解說,這樣學生對機床的認知才會有一個系統而全面的瞭解。
5 對機械製造根底課程教學辦法上的變革
(1)由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現代的啟示式教學。在傳統的教學形式中,教師站在上面教,學生坐在下面聽,教師不論下面的學生到底聽沒有聽、能聽懂幾,自顧自地在上面講,結果,下面呼呼睡倒一片。所以,對傳統的這種教學辦法必需改動,應由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可以吸收學生的興味,讓學生跟著你的思緒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以協助、引導學生對新學問的領悟,激起學生獨立考慮和創新的才能。比方在講到第四章鐵碳合金當中的Fe—Fe3C合金相圖時,學生都覺得太難控制了,基本就看不懂,這時,我們需求引導學生跟著我們的思緒走,橫座標表示的是含碳量,縱座標表示的是溫度,橫座標有幾個關鍵點:0。0218%、0。77%、2。11%、4。3%和6。69%,先引導學生,含碳量小於等於0。0218%的叫工業純鐵,那同窗們想一想工業純鐵很軟,有沒有用途又在哪些中央用呢?依據生活實踐,工業純鐵用得很少,簡直沒有用途,只是在實驗室裡用。那麼含碳量在0。0218%和2。11%之間的稱為鋼,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俗稱“鋼鐵”,那麼“鋼”和“鐵”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讓學生跟著我們的思緒走,學生自然會答覆是含碳量不一樣。所以,經過運用引導、啟示式的教學,不只穩固了舊學問,而且教會了學生理論聯絡實踐,從多方位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吸收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2)活潑課堂的教學氛圍。《機械製造根底》這門課自身很單調乏味,假如課堂氛圍再沉悶,教師講課不生動,那麼,學生的'聽課效果不可思議。所以,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一定要留意課堂氛圍,能夠經過現場發問、課堂討論等等方式拉近師生的間隔,使學生能很快進入課堂的氛圍當中。這樣有利於活潑學生的思想,同時,應依據課程的特性,把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訓聯絡起來,或者是把課堂教學搬進車間和實驗實訓室,這樣能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所學學問,大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味,比方在講到“鋼的熱處置”當中的普通熱處置“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時,假如我們僅僅依託課本給學生講,學生聽得一頭霧水,我們能夠在解說的過程當中,應用多媒體播放車間裡“四把火”的熱處置工藝,講完之後,我們在實地上車間參觀一遍,感受一下“四把火”,再讓學生找出“四把火”的工藝辦法、特性和區別。在現場停止理論聯絡實踐的教學,讓學生實踐察看零件的加工過程,剖析加工工藝,使一些難講的、難懂的學問點變得很容易瞭解,不只加深了學生對學問的控制,而且激起了學生參與和入手的願望,進步了興味。
(3)運用“案例剖析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味。《機械製造根底》這門課中籠統的概念較多,假如讓學生靠融會貫通控制學問,那不但沒有了解反而很快會遺忘。運用“案例剖析法”能夠使學生很快天文解並控制所學學問,加深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和溝通,也能做到理論聯絡實踐,激起學生濃重的學習興味。比方在講到“焊接”時,分離學生所學專業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汽車製造業是焊接應用最廣的行業之一。汽車的車身大約有焊點4000—6000個,那麼汽車車身有這麼的焊點,首先採用的什麼焊接辦法呢?它是不是像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見到的一手拿焊條一手拿面罩的焊接辦法呢?那是最原始的焊接辦法焊條電弧焊。我們講到這些內容的時分聯絡生活實踐,不只活潑了課堂氛圍,理論聯絡了實踐,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味,也控制了所學的學問。
(4)運用討論式的教學辦法。
《機械製造根底》這門課學問點多,但是內容很單調單調,所以講授這門課時,應充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前,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提早預習下節課的內容,同時查詢材料為本節課的講課內容做好準備;課堂上,分組討論,並由學生答覆問題的答案,最後,由教師總結,帶著問題解說之後,給出問題的最佳答案,讓學生再次討論答案與本人答案的不同點在什麼中央,查漏補缺,找出差距,運用“討論式”的教學辦法,不只讓學生參與其中,也鍛鍊了學生的自學才能、言語表達才能、邏輯思想才能和綜合運用學問的才能,同時為學生的工程認識和創新才能的培育打下了根底。
6 對機械製造根底教學手腕上的變革
(1)多媒體課件的運用。隨著科技的興旺,教學裝置也在逐漸更新,如今我院每間教室都裝有多媒體,原來教員上課都採用板書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費時又費力,表達方式不直觀,有很多圖形在黑板上是畫不出來的,多媒體課件具有動畫圖形影片表達精確生動直觀、文字表達分明、資訊量大、互動性效果好等特性,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補償了傳統教學中教學不直觀、很多籠統問題不瞭解等問題,所以,科技的興旺就請求教員在備課時要做好充沛準備,把資訊和學問都融入到課件當中,同時也請求課件製造的美觀。比方在講到鑄造和鍛壓時,不論教師講的如何生動學生沒有見過就是很難了解,有了多媒體之後,放一段鑄造和鍛壓的車間影片,學生能直觀地覺得到消費車間的環境和流程,即便沒有去過車間,看了影片和解說之後,也似乎設身處地,所以,應用多媒體模擬教學,學生對學問能很容易去了解,同時學生取得的學問也增加了,眼界也開闊了。
(2)理論與理論的分離。《機械製造根底》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根底課,裡面所觸及到的很多內容都需求學生實驗實訓,學生從高中剛剛過來,原來在高中學到的都是文化課,沒有接觸到專業課,也沒有上工廠實訓過,所以一接觸到專業課很難承受,學生學到的都是理論學問,況且課本上講到的概念很專業很籠統,學生沒有理論的話就不認識,更不可能去了解,所以每學期佈置的有金工實習,金工實習就是對鑄造、鍛壓、焊接及熱處置還有車削、鑽削、鏜削、刨削、插削、拉削和銑削以及磨削加工的認識實訓,是直接完成機械製造的理論過程,理論需求有理論做根底,而該課程必需依賴於有效的機械製造理論過程,所以,金工實習和機械製造根底課程互相補充,親密配合,兩個教學環節同時展開,防止以往的教學過程理論與理論的脫節。
7 完畢語
科技在不時開展,新技術在不時呈現,這就請求教員在授課的過程中必需要變革教學內容,改動教學辦法,靈敏運用多種教學手腕,機械製造根底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這就請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理論的分離,做到理實一體化,教學變革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作,它需求各部門親密配合,大膽創新,在變革的過程中不時探索和研討,為社會培育出能獨立提出問題、剖析問題、處理問題的工程理論才能強和創新性強的適用性技術人才,培育真正契合企業、工廠需求,具有可持續開展的綜合性人才,為此,我們需求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