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淺談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1 引言
隨著新型教學平臺的建立,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MOOC)和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等教學改革在高等教育領域的運用,傳統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模式面臨巨大的挑戰,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都在逐漸發生改變,《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戰略部署中強調:開展線上公開課程建設,應用新的教育技術手段,推動資訊科技與教學改革的深度結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任務。2015年《關於加強高等學校線上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也提出:拓展了教學時空,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是今後高等學校改革的新方向。而混合式學習模式就是實現線上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兩種模式有效融合的一種學習策略,因此成為近年來教育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話題。
2 混合式學習
2.1 混合式學習的定義
“混合式學習”一詞來源於英文的“Blended Learning”或“Hybrid Learning”。關於混合式學習的定義,中外學者一直爭議不斷(Kerres and de Witt, 2003; Oliver and Trigwell, 2005;Sharpe et al. 2006; MacDonald, 2006; Sharma and Barrett, 2007)。比較公認的定義是Krause,(2008)提出的,他認為“混合式學習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策略和系統的研究方法,主要透過實現教學和學習環境不同方式的有效整合,從而實現教學技術與面對面課堂交流兩種教學形式相融合的優點”。因此,混合式學習是將現代資訊通訊技術有效地整合到課程設計中,顛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把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學習模式進行混合,重新設計,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從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和線上學習中選出最有效的學習模式。“混合”這一行為不僅提高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經驗,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並協助教師實現有效的課程和教學管理。
2.2 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特徵
混合式學習模式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透過學習理論、學習資源、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的混合,實現了傳統課堂知識學習的系統性和網路個性化自主性學習的雙優勢,具有其獨特的教育科學性。首先,教學結構重新整合。教學結構的要素由原來的“教師、學生、教材”三要素變為“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四要素,更加突出資訊科技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輔助作用。其次,師生關係發生了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式的知識傳遞方式被“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所取代,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下學生透過自學材料、觀看影片、討論問題等形式實現知識的`傳遞,而課上則透過教師答疑、作業研討、成果彙報等形式成為知識內化吸收的場所。此外,實時的反饋與評價也是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特徵之一,主要是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和學生對教師授課的反饋與評價,前者包括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是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考核;後者是為了驗證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效果,以便在實施過程中對教學設計與方案加以修正。
3 混合式學習模式的設計與實踐
3.1 前端分析
在對課程資源、教學活動和學習環境等進行具體的設計之前,必須先對課程教學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即前端分析,以便確定所授課程是否適合開展混合式學習。前端分析階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工作:學習者分析;學習內容和目標的分析;混合式學習的環境分析。前端分析主要採取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方式進行研究。其中對學習者的分析主要從學習者特徵、學習者動機和期望、學習者的學習行為三個方面,共對四個專業的大一新生髮放調查問卷123份,回收123份。大學英語的學習者主要為一二年級的學生,根據調查發現,曾經參與過網路課程學習的學生比例為94.6%,只有很少數的學生沒有網路課程學習的經歷,而且幾乎全部學生都有協作學習的經歷、認為自己有能力從網路獲得和處理資訊,支援課堂小組討論和網路互動,希望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擁有更大的自主性,其中91.2%的學生願意嘗試混合式學習模式。混合式學習的內容和目標的設定必須根據學生的需求來確立,學習內容主要有由線上自主學習的內容加上線下課堂講授內容,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翻轉課堂,其中線上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影片觀看、課件學習、單元練習和測試、論壇討論與線上交流等;課堂講授內容主要包括教師對重點、難點的講授、解惑答疑、小組協作下的課堂活動等。而學習目標除了傳統教學需要實現的目標之外,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目標更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學生將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這個目標與學生的需求不謀而合,有75.3%的學生希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更重視能力的培養。混合式學習模式是線上學習和課堂授課相結合,對硬體環境的建設要求相對較高,比如:我院現具有能滿足混合式學習的硬體:多媒體錄播室、Blackboard學習平臺、凌極數字語言實驗室。
3.2 混合式學習模式實施方案
混合式學習是面授課堂教學和數字化線上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何克抗於2004年提出,混合式學習就是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線上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在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的同時,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自主性、積極性與創新性。因此,學生在多媒體網路環境下,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透過網路學習平臺進行自主化個性化學習,在自測自評、互動交流等活動中強化語言知識的重點與難點,找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小組研討、師生互動,習題練習等教學活動,解決自主學習中遺留的問題,實現課堂部分的翻轉,形成以單元話題為中心的書面或者口頭的內容總結報告。
以大學英語學習為例,混合式學習模式可以分為:課前準備、線上自主學習和課堂講授、綜合評價。課前準備主要是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與難點,查詢蒐集教學相關材料,製作課件與影片,分析學生特徵,瞭解學生英語學習情況,並以此對學生進行分組。線上學習和課堂活動是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際應用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一方面,學生線上觀看課件與影片,完成習題練習,進行自我測試,同伴老師進行交流和論壇討論,在網路資訊科技的支援下完成語言知識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學生還要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師建立的教學活動,例如協作研討、提問答疑、總結報告、演講辯論、情境對話、角色扮演、專題寫作等,從而實現學生英語知識的自主建構。綜合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整個過程的有效驗證,不僅檢驗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還要考察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交流、創新性思維等能力,混合式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實施的重點就是教師須及時提供一定的指導、反饋與綜合評價。
3.3 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實踐
大學英語為本院一二年級必修課,選用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第二版)作為教材,下面以Book 4 Unit 10 How to Cultivate EQ為例,具體介紹一下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第一課時:在多媒體網路自主學習教室進行自主學習和文獻查詢。觀看影片引出研討問題(5 分鐘)Is EQ the hot ticketfor success? 在網際網路上搜集相關材料(15分鐘);形成個人書面報告(30分鐘)。
第二課時:在多媒體網路自主學習教室進行小組協作交流研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統計報告資訊(15分鐘);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做口頭報告(20分鐘);個人自評與小組互評(10分鐘);總結(5分鐘)。
第三課時:利用Blackboard學習平臺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文章主要內容與結構分析(15分鐘);課文內容、語言點答疑(10分鐘);重點詞彙短語強化(15分鐘);內容總結(10分鐘)。
第四課時:利用Blackboard學習平臺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加入教師講解、小組課堂討論與自測自評。重要句型分析(15分鐘);長難句翻譯(10分鐘);個人自測自評(10分鐘);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總結(10分鐘);課後任務佈置(5分鐘)。
第五課時+第六課時:在教室檢測學習成果、組織課堂活動——辯論。測試檢測自學情況(20分鐘);準備辯論賽(10分鐘)辯題Which one is critical to one’s success EQ or IQ? 蒐集辯論材料和常用辯論術語(20分鐘);開展辯論(35分鐘);組員想對方辯友提問(5分鐘);學生評委打分和教師總結評價(10分鐘)。
4 建議及展望
混合式學習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和綜合素質。首先,高校應更加關注教育資訊化改革,加強網路資源的管理,配備相關的網路平臺建設,為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施提供必要條件。其次,培養教師的資訊素養能力,混合式學習模式對教師計算機使用要求較高,比如教學平臺的應用,線上互動,自主化學習的監測等,因此為保證混合式學習模式的順利開展必須對為參與教學改革的教師提供相應的技術培訓、指導與支援。此外,學生作為混合式學習模式的主體,更要重視網路資訊與知識的處理,合理分配學習時間,主動配合小組協作,積極參與到線上討論和課堂活動中,正確對待形成性評價模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真正發揮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