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攝影選修課教學現狀問題及有效途徑論文

大學攝影選修課教學現狀問題及有效途徑論文

  攝影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為人類傳達歷史知識、社會知識與生活美感的科學。高職院校開設攝影選修課,主要是為學生提供系統、基本的理論教育,讓學生透過學習可以掌握一定的攝影基礎知識及攝影技巧,有效捕捉生活美感,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綜合分析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相應崗位打下紮實基礎。課程教學實效應該定位為: 學生透過學習瞭解攝影發展歷史,掌握基本的攝影知識和技巧,熟悉數字照相機結構、使用、效能和維護方式。學會景深控制、曝光控制、布光方法、用光方法、攝影構圖和風光、人像、體育、新聞、花卉、廣告等一系列的專題攝影。然而,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攝影教學質量不如人意,教學目的並未達成。這就需要綜合分析攝影選修課目前在我國高職高專領域的教學現狀,並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教學現狀及問題

  ( 一) 教學方式和觀念落後

  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教師仍然採用傳統“滿堂灌”的教育方式,在課上以個人為中心,將與攝影相關的理論知識與藝術精神透過自己的言語與肢體向學生進行傳授,學生學習被動,缺乏主動性,教學效果差。其次,教師教學觀念落後,仍然採用傳統觀念,攝影選修課教學旨在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專業性人才,而非只懂技術的單一性人才,但教師在教學中一般忽視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只重視攝影技術的培訓與養成。

  ( 二) 教學資源匱乏

  攝影學習相比普通課程對教學裝置的要求相對較高,需要攝影機、相機等專業器材,學生如果要想獲得知識和技術,也必須對這些裝置有一定了解和使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有器材,因此只能互相之間借閱。教學資源匱乏嚴重影響攝影選修課程的教學效果,很多學生只能學習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幾乎為零。

  ( 三) 總課時偏少

  由於所屬選修課,高職院校開設的攝影課課時較少,一般總共為 24 至 48 課時不等,其中的 20 -30個課時以理論講解為主,而 10 -15 個課時為攝影實踐操作。教學課時較小,無疑造成講授內容的片面、不完整,或者知識講解停留於表面,學生未真正掌握攝影真正的精髓。

  ( 四) 實踐教學偏少

  高職院校辦學旨在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專業性實踐型人才,著重培養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踐行者,而這一宗旨在攝影選修課教學中未得到良好體現[1]。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教學多在室內進行,由於缺少教學資源,因此理論基礎教學內容較多,課程教師只是偶爾組織開展室外攝影活動,鍛鍊學生實踐能力,在學生實踐能力培訓上效果較差。

  ( 五) 學生積極性差

  由於攝影課程被定義為選修課,因此很多學生都抱著混學分的態度來學習,課程學習上缺乏動力和興趣,積極性較差。另外,很多學生本身對選修課不重視,在進行課程選擇時就很隨意,真正開始上課時發現對攝影課程沒有興趣,從而失去學習動力,學習效果差。

  二、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教學改革研究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再結合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教學需要進行一定改革,為社會發展培養具有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專業性攝影人才。

  ( 一) 改革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傳統攝影選修課教學缺乏新意,模組化教學缺乏創新,能夠培養某個方面的人才,但是不能培養全面高素質攝影人才,因此新時期為了提升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教學水平,首先需要改革教學模式,為攝影教學改革打下基礎[2]。

  第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以人為本,課前設定教學主題與目標。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滿堂灌”課堂,教師教學觀念落後,新時期高職院校應從時代需求層面出發,對教師進行全面培訓,開展講座,幫助教師擺脫傳統教學理念。同時,攝影課前教師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和課程要求設定教學主題,整節課的教學過程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主題難度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幫助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掌握基本技術。

  第二,創新教學方式。傳統攝影選修課教學多在室內進行,枯燥乏味,教與學效果都比較差。新時期社會氛圍活躍,因此可以藉助這一優勢將攝影選修課帶到社會市場中,參與市場競爭,將攝影課程與市場接軌,將學生作品變為商品[3]。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攝影工作室教學,此教學模式將攝影課程教師和學生看作一個整體,組成一個攝影工作室的全體人員,面向市場開放,在這樣一種開放的環境中更容易鍛鍊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提升個人素質。

  第三,互動式教學。傳統攝影選修課教學多為單向教學,教師主動授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新時期要徹底改變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要逐漸向課堂主體轉變,同時多與教師交流,提升學習效率效果[4]。

  這種轉變需要教師透過努力來完成,教師可以組織課堂活動,比如學生攝影作品展示,優秀作品評選、優秀作品賞析等活動。

  ( 二) 加強實踐培訓,改革實踐方式

  傳統攝影選修課重視理論教學,在課上進行大量理論知識的傳授,從而導致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的脫離,導致學生只懂理論而不懂實踐,而攝影又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技術,脫離了實踐就不能稱之為攝影,因此為了培養攝影人才,必須改革傳統教學,加強實踐訓練。

  第一,重視課堂實踐。傳統攝影選修課實踐為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為數不多的攝影訓練,選點多為長期以來的固定地點,缺乏新意,學生也缺乏興趣,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先從課堂實踐做起,豐富課堂形式,活躍課堂氛圍,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課堂實踐方式有多種,為了獲得良好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採取如下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實施。

  前期,提醒學生下節課進行某項課堂活動,要求學生做好前期準備,並且說明表現良好將有一定獎勵,吸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這種活動要經常舉行,不管規模大小,都要在一堂課內完成,防止拖延而使活動失去意義。中期,學生已經形成一種慣性,習慣了這種課堂實踐方式,此時教師可以停止提醒學生課堂活動,而是採取課堂即時抽取的方式,要求學生即興發揮,當然這種即興發揮內容與主題就多為理論知識的表達與講述,或對某項技術進行分析或對某些精品進行賞析。後期,課堂突擊。課堂實踐後期需要加大實踐難度,鍛鍊學生隨機應變能力,此時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學生進行簡單作品拍攝或者給出專案要求讓學生對整個專案的進行做一個概要性的安排與講述。透過課堂實踐能夠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打下基礎,做好前期準備[5]。

  第二,創新社會實踐。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程的開設就是為了培養能夠應用於社會的攝影人才,在教學過程中與社會接軌,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了解社會狀況,明確社會需求,使得教與學更有針對性和效率。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專業性人才的基地,要擔負起為社會發展提供資源的責任。新時期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最好的`社會實踐方式便是攝影工作室。如前所述攝影工作室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完全與社會接軌的渠道,學生在一個具有經營類性質的開放空間進行學習,有壓力也有動力,透過市場還能檢驗個人學習效果,更加客觀嚴謹。同時,高職院校要合理使用企業資源,多與校外企業進行互動。為了幫助學生提升攝影實踐能力,學校可以將學生推薦到與攝影相關的企業進行單位實習,提升個人實踐能力與市場競爭力。

  ( 三) 引進攝影新技術的教學課程

  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與攝影相關的科學技術也是一樣,在這個數字攝影時代,新技術的應用非常重要。

  第一,重視計算機後期處理技術教學[6]。在數字攝影時代,三分靠拍攝,七分靠製作,幾乎所有攝影作品都要經過計算機後期製作,體現出計算機後期處理製作技術的重要性。

  第二,其他裝置與技術的教學與應用。新時期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裝置已經普遍應用於學校課堂教學,高職院校攝影教學也要借鑑這一成功經驗,充分利用多媒體真實、靈活、方便快捷的特點,節省教學時間,提升教學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攝影選修課程本身需要不斷完善、不斷改進,它隨著攝影技術的提高而不斷改革、深化,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滿足不斷變化的時代要求。

  而高職院校也必須明確,只有深化攝影課程教學,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培養出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現代攝影人才。因此,高校要創新攝影課程教學模式,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作支撐,根據專業特點和專業培養目標,制定科學的教學大綱,最佳化、精簡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促使攝影教育實效和學校辦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社會培養出一批適應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的第一線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曉. 高職院校選修課教學管理的問題及思路構建[J]. 經營管理者,2014( 5) .

  [2]朱敬. 攝影選修課教學策略初探[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 10) .

  [3]張森. 論高職學生的攝影課實習[J]. 教育教學論壇,2013( 43) .

  [4]吳笛. 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程教改探析[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 6) : 36 -38.

  [5]朱晶,王燁. 高職院校攝影選修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J]. 赤子: 上中旬,2015( 15) : 149.

  [6]崔豔青. 數碼時代衝擊下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亟待改革[J]. 新西部: 下半月,2007( 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