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開展普通高中生論文

引入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開展普通高中生論文

  一、引言

  情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習主體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它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牽動著學習主體,影響著學習主體的理智行為。

  情感教育是指尊重、關愛、欣賞學生,以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消除不健康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合理地表達情感、適當地調控情感、適度宣洩情感以及增強情感的免疫力或適應能力等。情感教育透過各種情感培育手段,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與個性,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對高中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高中學校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環節,因而具有豐富而現實的意義。 ; 但是,普通學生因中考考不上理想的高中,進入普通高中後對待學習有一定的厭倦與退縮,對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對學校、社會抱一定的否定態度,對老師、長輩缺乏信任,人際交往隔閡明顯,情感脆弱不穩定。因此,有針對性地分析普通高中生的情感存在的主要問題,尋找情感教育的突破口,思考與探索適合於普通高中生髮展的情感教育方法,是擺在我們高中教師面前的一個課題。

  二、高中生情感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知能力低

  主要體現在認知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方面,只注重問題的本身而不會深入到事物的本質中去認知事物,對事物沒有自己深刻的見解。

  2.自我控制能力弱

  表現在憑個人意識判斷對事物的喜惡,對自己喜歡的、認可的事物表現出熱情,對自己討厭的、不認可的事物表現出厭惡。對事物的認知不全面。

  3.缺乏良好的意志

  表現在意志力薄弱,無法抵禦外來的誘惑並且在做事時注意力不集中,遇到困難往往採取逃避的辦法,對生活採取消極的態度。

  4.自我防衛機制強

  大部分普通高中生由於初中階段的表現不佳而成為老師忽略的物件、同學取悅的物件,內心敏感、自尊心強,為了保護好自己,他們的自我防衛機制比較強,因此每當遇到不公的事情時,自我防範機制凸顯,強詞奪理是一種方式。

  5.自尊心強又缺乏自信

  自尊心強,希望得到關注,但缺乏自信,滋長自卑感,甚至自暴自棄。對自我極為關注,希望自己在別人面前顯得聰明能幹,惹人喜愛。他們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旦聽到不利於自己的評價,就十分痛苦、難於接受。由於他們社會經驗不足,還不能理解挫折存在的現實性和普遍性,難於理解人生本是處處充滿坎坷的,所以往往對成長道路中的微小挫折過分敏感,以至於對未來感到恐懼和懷疑,自卑和焦慮由此而生。

  6.渴望交流.卻故步自封

  多數普通高中生總是從滿足個人的願望出發,從自己的利益著想,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他人的理解與關心,同學之間彼此不以為然,常常會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引發矛盾與衝突,但與此同時,他們發自內心地渴望友誼,希望能夠和別人友好相處。

  7.渴望關愛.卻冷眼示人

  部分高中生對學習無所謂,對集體活動無所謂,對社會實踐無所謂,對錶揚無所謂,對人際關係無所謂,一切都百無聊賴,不願意付出努力與行動。但是與此同時,他們也感到寂寞與沉悶,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關注。

  針對以上高中生情感存在的主要問題,應引入“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開展普通高中生情感教育。

  三、“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的方法戰略

  第一,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是一個主動的而非被動的角色。

  第二,讓學生意識到他們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做。

  第三,強調互動,比如老師對學生進行個人輔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

  第四,如何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現實中有效地轉化、轉換和轉變。

  四、引入“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開展高中生情感教育

  1.“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注重讓學生意識到他們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做。這樣,學生不只注重問題的本身而會深入到事物的本質中去認知事物,對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久而久之,學生的認知能力便會得到提高。

  2.“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中,讓學生意識到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是一個主動的而非被動的角色。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把學生的喜好放在首位。主動和愛好應是自我控制能力強化的催化劑。

  3.“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力

  自我控制能力強了,能夠抵禦外來的誘惑,在做事時注意力集中,遇到閒難積極對待,對生活態度樂觀,那麼良好的意志力自然會形成。

  4.“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強調互動,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而教師是充當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呈現者,教師使用活動或資料來激勵、幫助、挑戰學生,這樣團隊協作精神得以體現,同學之間得到有效交流,同學之間友誼得到有效建立,有效解決“自我防衛機制強”“渴望交流,卻故步自封”“渴望關愛,卻冷眼示人”等問題。

  5.“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與個性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鼓勵學生獨立學習、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自我評價、同學之間評估及教師對學生形成性評價等。培養學生的自信,克服學生的自卑,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與個性。

  6.“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讓學生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強調如何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現實中有效地轉化、轉換和轉變,從而培養學生核心就業技能。這個戰略是高於教學目標本身要求的,但學生在就業前和工作後都會從中受益。同時,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自然形成。

  教師在教學中把“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貫穿於整個情感教育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達到“教是為不教”的目的,訓練學生做一個真正會學習的人。同時,將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書本知識最大化地和現實聯絡,使其對學生今後的工作甚至生存產生不可忽視的意義。

  任何事物都是有侷限性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也同樣存在侷限性。比如,班級人數過大,使用這種方法較難控制。又如,對那些習慣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法的學生,他們習慣處於被動的角色,很可能對這種方法有牴觸情緒。

  大家都知道,情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成長中主要起兩方面的功效:動力功能和調節功能。動力功能不僅表現在對智慧具有良好的始動功效,還表現在對智慧的定向和引導方面。即在智慧活動中,其操作物件及操作程式一般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透過非智力因素,如透過活動的指向性和興趣、情感的傾向性來定向和引導。非智力因素的調節功能是指其支配個體的行動,控制個體的行為,調節個體的心理功能。當智慧活動有可能偏離既定方向時,如遇到閒難而改弦易轍時,這時非智力因素能合理地調節心理或行動,以求達到目標。而且當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時,非智力因素則能及時調整既定目標、方向或手段,使之適應新情況的變化。由此可見,我們應不斷努力、不斷探討、不斷嘗試,致力於高中生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張口.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分析及案例[M].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2012.9.

  2.袁傑.職業教育——廣東加快轉型升級的人才支撐[M].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8.

  3.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南京出版社,1993.

  4.王建軍.淺淡中職學生管理中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