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教學改革電子資訊理論文

合成教學改革電子資訊理論文

  一、合成教學改革課程設定

  (一)課程基礎知識

  1.AfterEffects介面的構成,影視相關概念;2.圖層的管理和使用;3.關鍵幀動畫的製作;4.影片製作流程,輸出選項設定等;5.文字特效;6.三維空間中的合成;7.鍵控和蒙版的應用;8.調色技巧;9.穩定和追蹤,表示式的運用;10.基礎內建特效。

  (二)根據專案實時新增外掛特效的應用學習。

  (三)根據專案要求新增藝術賞析內容。

  二、合成教學改革模式

  (一)課堂教學

  按職業崗位要求組織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創設特定的“情境”,將理論與例項結合,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現由“單一性的教學”向“行為引導型教學”轉變,由“課堂教學”向“車間教學”轉變。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學院還提供了精品課程網站,避免了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學生可在網站上進行自主學習。

  (二)實習實訓的真實性

  實習、實訓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實踐課時比例,實踐課佔到60%以上。以多媒體機房為主要教學場所,將企業中的實際工作任務拿到實訓中來,加強對工作過程的具體參與,增加感性認識。將學生分配到校企合作的企業中去實習,讓其接觸實際,體驗真正的工作流程,還能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在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中去培養職業能力。學院單獨配備一個多媒體機房作為影視後期工作室,同時也作為校企合作的專案製作工作室。為實習、實訓提供一定的硬體環境。

  (三)提高雙師型素質

  影視後期特效合成軟體應用技術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教師深入企業實踐的時間不多,對崗位的要求不是十分了解。為了能夠勝任“理實一體化”教學任務,對企業和市場有必要的瞭解,能夠有效開展實踐教學,就要定期到企業實習、實踐、兼職、輪崗等,提高自身素質。

  (四)聘請兼職教師

  聘請企業中知識經驗豐富和實踐能力較強的名師專家、高階技術人員等作為兼職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性、實用性和實踐性,瞭解企業一線崗位的要求,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定期聘請技能水平達到行業要求的兼職教師做專業技術發展動向和企業人才需求資訊的學術講座,讓學生獲得相關資訊。

  (五)學習能力的發展性

  學習能力是終生的,學習能力可以透過專門訓練來提高。教師透過理論和實踐教學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

  (六)教學評價

  評價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成績總評=50%平時成績+50%期末總評。平時成績=10%考勤+30%實踐+10%學習態度,期末總評=40%作品+10%團隊協作。在實踐環節採用過程性評價,從學生學習態度、知識掌握程度、作品完成情況等評價,期末作品從技術層面和藝術層面等進行考核。鼓勵學生作品去參賽,對獲獎的作品給予肯定與激勵。在企業中實習的學生,需要企業技師給予指導評價等。

  三、加強實訓設施建設

  學院分批引進先進的`實訓裝置,圖形影象設計對於硬體的配備要求很高,所以實訓室的裝置實時地更新、換代。同時,學院的寬頻網及無線網遍佈於教學樓、實訓樓、宿舍樓,方便學生隨時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

  四、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逐步引進學徒制

  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絡,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定期派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體驗真實的工作情境。同時,逐步引進現代學徒制教學思想,使企業成為第二教學場地,學生以學徒的身份進行培訓、學習。

  五、教學反思

  在本院嘗試影視後期特效合成課程的改革,是一個不斷嘗試、勇於改進的過程,目的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輸入更高質量的有用人才,以期更快推進高職教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