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鄉土博物館探討論文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鄉土博物館探討論文

  摘要:鄉土博物館立足本土,兼具鄉土史課程資源和博物館課程資源的優點。教師在對鄉土博物館課程資源進行梳理、整合的基礎上,可以透過實地參觀、博物館進校園和引入課堂的方式,有效利用鄉土博物館課程資源,這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滲透家國情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關鍵詞:鄉土博物館;課程資源;李白紀念館;中學歷史;教學

  1研究緣起

  新課程改革對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開發利用多種課程資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歷史課程資源定義是:“歷史課程資源是指一切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實現,能夠服務於歷史課程的一切可利用的物質和非物質資源的總和。”[2]6《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在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歷史教師要強化歷史課程資源意識,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有效利用各種課程資源”。[1]45《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作為歷史教師,應當加強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積極、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各種歷史課程資源。”[2]688隨著2001年課程改革的啟動和深入,我國課程資源相關的研究成果不斷增多,其中博物館作為校外課程資源,因其實物性、直觀性、體驗性特點備受青睞,但都集中在大規模、高級別博物館上,各地為紀念本鄉本土重要人、事、物建立、發展起來的小博物館,本文將之稱為鄉土博物館,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但鄉土物博館既有博物館的實物性、直觀性等優勢,又有鄉土史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優點,因為背後承載的宏大的歷史背景和特殊鄉土文化。為此,本文以綿陽市江油市的李白紀念館為例,具體探討鄉土博物館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2開發鄉土博物館歷史課程資源的意義

  2.1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生在學習歷史課程之前,大多已經對鄉土史有一定了解,而且因為人們對鄉土史都有特殊而深厚的感情。而鄉土博物館收藏著大量本地重大歷史人物、事件的珍貴藏品,則能有效補充文字史料、口述史料,所以在教學引入鄉土博物館課程資源,能有效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有助於學生理解歷史知識,而且這些史料的利用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現代化的博物館還採用了很多的'高科技手段,更能讓學生親臨其境地感受歷史。所以,鄉土博物館課程資源的利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2有利於滲透家國情懷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2]5是諸素養的靈魂。但家國情懷,不能憑空產生,必須以具體的、有感染力的史實為依託。但我國幅員遼闊,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選擇的都是有重大影響的史實,與各地的學生都會有一定的空間距離。但當各地區保留的遺蹟,流傳的歷史掌故,與這些重大史實有聯絡時,它們就成為當地學生最具體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課程資源。加上鄉土博物館實物性、直觀性、體驗性的優勢,在教學中利用鄉土博物館課程資源,學生在感情、思想上受到的震動更大,進而激發出他們對家鄉,對祖國強烈的自豪感、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繼承發展優秀傳統的使命感。具體到李白紀念館,2009年它就被中宣部認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更加有利於滲透家國情懷。

  2.3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認為:“在所有課程資源中,教師是起著主導性和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範圍、開發與利用程度以及發揮效益的水平開發。”[2]69,反過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也會提高教師的素質。首先,在親身開發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會真正樹立起課程開發者意識。其次,開發利用鄉土博物館課程資源,會迫使教師提高教學理論,在通史的基礎上了解鄉土史和博物館、文物考古知識,不斷豐富知識結構。再次,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本身就是一項教學研究,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最後,開發鄉土博物館歷史課程資源要落實在提高教學效果上,這就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方法、手段,有助於提升教學能力。

  3如何開發鄉土博物館歷史課程資源———以李白紀念館為例

  3.1梳理、整合李白紀念館中學歷史課程資源

  據官方介紹,李白紀念館有歷代文物資料4000餘件,展示了李白的生平事蹟、重要成就以及其他館藏精品。主要展廳有李白生平事蹟展“太白書屋”,館藏曆代書畫精品展“詩苑”,江油歷史文物陳列展“古風堂”、杜甫生平事蹟及詩歌展“杜甫堂”,另外還有碑廊、畫廊等,是探源傳統歷史文化、拜謁偉大詩仙李白的勝地。梳理、整合博物館資源,是充分利用博物館課程資源的前提。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根據課標、教材對博物館文物進行篩選,為此,筆者把李白紀念館的課程資源與川教版初中歷史教科書和人民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知識進行對照梳理(見表1、表2)。

  3.2開發李白紀念館歷史課程資源的形式

  第一,深入實地參觀,把課堂搬到博物館。鄉土博物館的地理優勢是實地參觀的有利條件,在實地參觀博物館之前,教師要做精心的準備,比如瞭解博物館及相關文物知識,與博物館做好協調工作,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參觀時做好組織講解工作,參觀後收集學生的反饋,做教學反思。比如:對於2016年川教版七年級下《中國歷史》中第3課盛唐的社會景象與第5課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的分裂兩課中相關子目:“經濟的繁榮”“詩歌的繁榮”“安史之亂”就可以利用李白紀念館的古風堂、太白書屋、太白堂、杜甫堂等展廳,特別是太白書屋中李白生平事蹟、詩歌成就等陳列,進行教學設計。透過唐代的葵花銅鏡、海獸葡萄銅鏡、高足盞、四系罐、四耳罐、帶託茶碗、雙耳罐、雙耳壺、水盂、四系罐、唐三彩馬等歷史文物體會盛唐繁榮的社會經濟文化;透過李白政路的曲折體會由盛唐到安史之亂的衰敗;透過李白文集、石牛、碑刻等相關的文物,瞭解李白其人,體會詩歌的情感。第二,還可以與博物館合作,讓“博物館進校園”,展出藏品,部分珍貴文物也可以用圖片、模型代替,由博物館館員做講解,或舉辦主題講座。第三,把教學相關的文物透過圖片的方式引入課堂。鄉土博物館的文物學生容易看到實物,這種方式對教師也最經濟、適用。比如講2016年川教版七年級上《中國歷史》中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一課中“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子目時,教師就可以呈現李白紀念館的古風堂展廳中的新石器時代的石鑿、穿孔陶片、蚌飾、磨製石斧、繩紋陶片、石鑿、骨錐、磨製石斧的圖片,講解這些磨製石器、陶製品、骨器文物的發掘時間地點及其背後的歷史價值,拉進學生與遙遠的新石器時代的空間距離,還有助於培養家國情懷。

  4小結

  總之,應對新時代的挑戰,教師要樹立起新的課程資源觀,積極有效地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鄉土博物館兼具鄉土史課程資源和博物館課程資源優點,對歷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開發鄉土博物館課程資源時,教師首先要對鄉土博物館資源進行梳理、整合,然後可以實地參觀、博物館進校園或引入常態教學,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滲透家國情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