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中小組合作設定探究論文

文言文教學中小組合作設定探究論文

  【摘要】合作學習是當前新課程教學中應用的較多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要設定有效的小組探究問題。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驗來談談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中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設定的方法,即:在教學難點處設定探究問題、在核心知識處設定探究問題、在邏輯鏈斷裂處設定探究問題、在思維需昇華處設定探究問題。

  【關鍵詞】文言文;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設定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25-01

  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已被廣泛的引入到我們的教學中,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問題,像假問題、假熱鬧、假語文等現象更是層出不窮。有的教師設定的探究問題毫無探究的意義,像請小組合作探究,找出課文中最美的句子。請小組合作探究,當學完《最後一課》,請用你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表達你的愛國之情等。像這樣的探究問題根本不能稱問題,這只是為了探究而探究,既流於形式又浮誇,更談不上課堂教學水到渠成的流暢感。筆者認為要想讓小組合作的教學發揮其最大作用就要在教學的關鍵處設定有價值的探究問題,以有效促進小組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達到知識系統的合理構建。

  一、在教學難點處設定探究問題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把教學的難點設定在新舊知識銜接處,尤其是矛盾處、衝突處,當這一問題設定出以後,學生們往往很難理解,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們常常採用的是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透過談論探究解決教學難點。比如,在執教《馬說》的時候,筆者設定的教學難點是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為了解決這一教學目標,筆者是這樣在教學難點處設定探究問題的:透過句末的嘆詞——三個“也”字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問題提出後,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中的“也”應該讀出什麼樣的語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也”應該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中的.“也”應該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學生透過查詢相關資料及熱烈討論,最終得出了答案:第一個“也”要讀出惋惜的意味;第二個“也”要讀出不平的意味;第三個“也”要讀出憤慨的意味。當學生理解了這三個“也”的意味和含義之後,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教學難點也就突破了。

  二、在核心知識處設定探究問題

  核心知識一般是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問題,在教授初中文言文時,我們不僅僅讓學生能夠熟讀、背誦課文,還要讓學生掌握一些語法現象,這樣才能夠學以致用。在執教文言文時,筆者常常在一些基礎的核心知識處設定探究問題。比如,在執教《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筆者設定了這樣的探究內容:巧編練習——找出文章中一詞多義的文言現象。任務佈置完以後,學生們紛紛投入到學習中去,有的學生負責找一詞多義的詞,有的學生負責找相關的例句,有的學生負責解釋該詞的不同含義。經過大家的共同探討,發現了很多這樣的詞:比如:“於”字就有四處。“欲有求於我也”中是“對”的意思;“皆以美於徐公”中是“比”的意思;“皆朝於齊”中是“到”的意思;“此所謂戰勝於朝廷”中是“在”的意思。還有,“朝”字,不僅詞義不同,讀音也有區別。“朝服衣冠”中,是“早晨”的意思;“入朝見威王”中是“朝廷”的意思;“謗譏於市朝”中,這個“朝”指官員集會的地方,市和朝在一起是公共的場合;“朝於齊”中是指“朝見”。這一課中,還有很多這樣的詞,像“聞”、“孰”、“美”、“之”等。如果不讓學生去探究,我們根本不會總結的這麼詳細,做這樣的練習的目的,是為學生做課外文言文的閱讀理解打基礎,當學生自己討論探究後,他們才能對一詞多義的文言知識掌握的更牢固,這樣才能到達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在邏輯鏈斷裂處設定探究問題

  文言文的創作年代比較久遠,學生在學習時比較吃力,為了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夠更好的銜接起來,在設定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時,我們應補充一些資料,為學生的探究與思考做鋪墊。比如,在教授《湖心亭看雪》中,針對文章中的疑點與難點,筆者在學生思維的斷裂處設定了這樣的問題:張岱為什麼“獨往湖心亭看雪”,“獨”字該怎樣理解呢?為什麼“問其姓氏”回答的卻是“金陵人”?這兩個問題一“明”一“暗”,相得益彰。明明已經是清朝了,卻說自己是“金陵人”,明明有隨從,卻說自己“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樣的問題勢必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要想解決種種疑惑,讀懂文章的精華內容,就要從作者本人——張岱的身世去探究談論。透過談論學生們才發現,張岱之所以有這樣的心緒,完全和他的身世有關,明亡以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的愛國鬥爭,後來失敗就消極避世,隱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在他的著作中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當學生了解到了這些資訊,他們的思維就串接起來了,就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精華內容了。

  四、在思維需昇華處設定探究問題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的人文素養,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尤其是小組探究問題時既要設計出具有人文底蘊的問題又要設計出發展昇華學生思維情境的問題,讓學生在談論與探究中提升自己認識、發展自己的思維。比如,在執教《夸父逐日》時,為了提高學生對夸父精神的理解,筆者設定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討論:我們怎樣理解文中的“渴”字,或者說從“渴”字中你品出了什麼內容?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掌握了以後,筆者設定這樣的問題,更能使學生在具體的語文環境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和形象。經過討論、探究我們得出,正是由於“渴”才有了這個故事,這個“渴”字又與“棄其杖,化為鄧林”相照應。另外,“渴”字從側面高度讚揚了夸父逐日的無私奉獻的精神。由此可見,小組合作中在思維需昇華處設定探究問題,才能引領學生走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劉永紅.歷史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設定的路徑選擇[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4年第08期.

  [2]毛海彪.新課標下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中),2013年第06期.

  [3]葉恩.合作探究,語文教學的雞肋?——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反思[J],中學教學參考,2010年第18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