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運用多媒體技術最佳化自主學習的心理效應

學術論文:運用多媒體技術最佳化自主學習的心理效應

  改革傳統的不適應理代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最佳化教學過程,符合理代教育科學發展的總趨勢,也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迫切要求,運用多媒體技術最佳化自主學習的心理效應。教學過程是“投入”與“產出”的過程。教學過程的“投入”,即組織得好不好,將直接影響“產出”的效果,即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否充分調動,教學目標是否充分實理。多媒體教學技術作為理代科技成果進入教學領域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形態,集文字、圖形、影象、動畫、影象和聲音多種方式顯示教學資訊,調動學生種感官,為改革教學方法,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最最佳化的可能。近年來,我們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研究最佳化學生的心理效應為突破口,注決運用多媒體組合的強大功能,改革課堂結構模式,努力構建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新型的課堂結構模式。

  “情感智商(EQ)是決定人生成敗的另一種智商。”這一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不單是一個以“學”為中心,以發展學生智力為核心的認知活動過程,也是一個陶冶情操,培養品德為目標的情感心理活動過程,兒童的心理越發展,知識技能掌握得就越熟練,越有利於激發興趣、陶冶情感、誘發思維、發展個性,所以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自主學習,最佳化教學過程須最佳化學生的心理效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學生的成功體驗。電教媒體的本質屬性賦予了它特殊的功能,最佳化多媒體組合,能收到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億化教學的過程。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喚起學生的正確感知

  我們知道,感知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開端,沒有正確的感知,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就會成為“鏡中之物,水中之花”。故教學過程要為學生創設真實可靠、利於實現意義建構的學習情境。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容。而小學生限於生活經歷和生活積累,感知發展水平不高,有些教學內容與學生認識實際相去甚遠,很難正確感知,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越容易理解和鞏固。現代多媒體技術集投影錄音、錄影、攝像、電腦多種功能以文字、圖形、影象、動畫、音像多種方式顯示教學資訊,多重剌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受,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利於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 。如教學《綠色的辦公室》一課,利用電腦光碟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正確的感知形象——列寧綠色的辦公室。學生的音樂的渲染下,只需用滑鼠在“屋項”、“地板”、“椅子”、“臥室”幾個按鈕一按,圖上相應部分就會閃動,並以文字形式顯示列寧綠色辦公室各部分是怎樣的,學生眼、耳、腦、手均得到調到,感知效果相當深刻,以至有個學生看後很有感觸地說:“這哪像是辦公室呢?列寧工作的條件太艱苦了,然而他卻能全神貫注地工作,這種精神多麼偉大啊!”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陶冶學生情感

  情感是人對所接觸的客觀事物的態度的體驗,它與學生的認識過程是緊密聯絡著的,歡迎、滿意、愉快的情感有助於認識的發展,而隨著對某種事物認識的加深,學生的情感會得到昇華,並對這種事物的認識便會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這種辯證的聯絡啟發我們:情感是兒童自主學習的內驅力,課堂教學中陶冶兒童的情感,激發他們良好的學習心境,讓他們產生學習的熱情和激情,使冷靜的理智與堅強的意志相聯絡、產生克服困難、攻克難關的巨大動力,語文論文《運用多媒體技術最佳化自主學習的心理效應》。多媒體技術在具有智力功能的同時具有審美功能,為陶冶學生情感提供客觀的可能。課文內容是由語言文字構成的,很難直接產生活生生的事物形象。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形聲同步的教材,變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為活靈活現的實體形象,會產生激勵、愉悅的審美效果,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變得更為主動和積極。如組織學生討論或朗讀課文,配以恰當音樂渲染氣氛,以喚起學生的情感的體驗。課文《趵突泉》寫景抒情,教學時播入配樂朗讀和影像,使學生在聽讀感知、欣賞體味中彷彿置身於趵突泉公園裡,盡情地欣賞涼亭旁、垂柳下池水清澈,大泉不斷翻滾,小泉不斷地冒出形態各異的氣泡的美景。一名學生看後充滿激情地述說自己的感受:“我覺得趵突泉太美了,難怪作者說: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會失去一半的嫵媚。”影視的形象往往更能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我運用錄影再現長征路上小紅軍為了不想拖累陳賡同志,一步一步說服陳賡騎上馬先走的感人情景,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小紅軍為了不拖累別人,寧可犧牲自己的高尚品格,更是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運用多媒體裁技術誘發學生思維,培養思維品質

  思維能力是學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學生思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思維活動由問題的產生開始,到問題的解決結束,問題是思維的導火紅,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應是由問題開始。我們運用錄音、投影、錄影、電腦等現代媒體創設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提出學習目標而非由教師強加,使學生處於主動學習,主動思維的狀態,並不斷為學生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最鄰近發展區”誘發學生思考,探求知識。比如教《電腦“管家”》一課,匯入新課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向學生展示一臺電腦並配上教師的設疑:這是什麼?透過預習,你認為這節課我們應該學些什麼?有的說:“在我的印象中,管家是人,我想知道:電腦怎麼當管家呢?它是怎樣管家的?”有的說:“我想知道電腦有哪些功能。”有的說:“我想知道為什麼說電腦是忠實可靠的管家。”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擦燃了,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再透過小組式的協作學習和老師的適當幫助,實現了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應當承認,目前有些學生存在著思維的惰性,學習上存在依賴心理,究其原困,是教師只圍繞“教”進行教學設計,學生處於被動的思維狀態,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就必須打破這種善,我們引導學生圍繞自己確定的學習目標,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進行小組協作會話和評價分析,這個過程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環節。運用多媒體技術,變抽象為直對,變複雜的簡單有利於學生主動思維。如教《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我們設計了一個電腦軟體,以動畫形式再現亞里士多德的話的意思和伽利略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話得出兩個互相矛盾的結論,以及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進行的分開試驗的情景,最後透過讓學生親自做試驗,在讀、劃議、練的訓練過程中,深刻理解伽利略從提出疑問到反覆試驗到公開試驗得出結論:鐵球下落的速度與它的理量沒有關係。

  實驗研究表明:運用多媒體技術最佳化學生的心理效應,是改革課堂教學,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自主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