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語境論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正規化論文

淺述語境論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正規化論文

  語境論是一種與形式論、機械論和機體論相平行的世界觀,其作為一種構造世界的新的“根隱喻”、一種普遍的思維特徵,近年來在科學哲學各研究領域中蓬勃發展起來。語境論作為一種世界觀正式進入心理學研究中,可追溯到20 世紀70 年代,當時心理學內部認知革命的興起,使得在心理學研究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機械論世界觀的本質缺陷逐漸凸顯出來,而語境論解釋的實用性、整體性、層級性、主動性以及擴充套件性,恰恰有效地改善了機械論世界觀的簡單性、線性和孤立性。因此,在1971 年至1981 年的十年間,心理學研究中關於語境及其相關問題的論文和著作數量增長了近六倍。因為相關出版物的急劇增加,1986 年羅斯諾(Ralph L.Rosnow)和喬古狄(Marianthi Georgoudi)專門對新出現的語境論心理學觀點進行了系統梳理。到1993 年,海斯(Steven C.Hayes)明確表示,“語境論正被看作是一種推動心理學進步的框架,這一框架消除了多餘的機械論和哲學上的不協調”。到目前為止,經過短短几十年的發展,在社會建構論心理學、敘事心理學、生命全程發展心理學以及後斯金納行為分析學等心理學的分支領域中已經形成了明顯的語境論趨向,並且語境論解釋在各心理學分支領域中不斷成熟和體系化。

  心理學中語境論解釋的形式主要分為三類:描述語境論、發展語境論和功能語境論。其中,描述語境論的代表人物有羅斯諾和薩賓(Theodore Sarbin)等,他們試圖藉助具有描述性質的方法來對心理事件的參與者、事件本身的特徵等進行考察和描述,將實驗所無法描述的那些關於社會、文化和歷史的語境知識納入心理學解釋過程中。特別是薩賓,他將心理學等同於敘事,認為敘事的結構就是意義的框架,敘事的原則指導著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因此,隨著語境發生變化,意義也會隨之變化。發展語境論的代表人物有福特(Donald Ford)和勒納(Richard Lerner)等,他們認為人類發展與個體生活的多重語境密不可分,因此,重視構成心理事件的多個層級的變數和變數內部及其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由此構成的一個隨時間動態變化的因果場。正是因為語境論解釋所構造的這些關於可塑性、多重方向性和隨壽命發展變化的資料,為研究生命全程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資訊來源。功能語境論的代表人物有海斯和莫里斯(Edward Morris)等,他們強調語境對於行為預測的功能性,一方面承認心理學研究處於特定的歷史和環境中並與之相互作用,因此語境論方法具有多層級的決定性;但另一方面又試圖構建出一般抽象的、像科學原理一樣的規律性知識,以實現對個體行為的預測。

  在心理學從機械論世界觀走向語境論世界觀的過程中,語境論心理學正規化不僅以其整體性、統一性和動態性,呈現出作為一種新的理論正規化的'優越性,更代表著心理學元理論的一次突破和創新。在本體論層面上,揭示出心理過程和狀態產生的多層級語境結構,在動態的整體層級結構中呈現出解釋心理事件的複雜性。在認識論層面上,如佩珀(Stephen C.Pepper)所說,“語境結構為認識提供了可能”,語境論所代表的語言學轉向使人們開始關注語言和世界的關係問題,人類透過語言表述自己所獲得的知識,語境因此構成了人類認識心理過程和心理特性的前提和基礎。在方法論層面上,語境論解釋突出了複雜性、動態性和層級性等語境自身的鮮明的方法論特徵。例如,在發展語境論中,生命發展被看作是多元的、多層級的組織起來的一個過程,其語形基礎是生命發展的多重複合層級的句法形式體系,語義分析是對生命發展的句法形式體系的語境架構的語義學說明,而語用分析是對言說主體的認識活動的進一步研究。另外,語境論心理學研究還有利於超越傳統心理學研究的狹隘疆域,使心理學研究獲得以問題為中心的重新組合,藉助跨學科多元化的方法推動心理學學科的長足進步。目前,語境論已經作為一種世界觀滲透到了心理學研究的各個領域中,其作為一種新正規化正帶給心理學這門學科一些重大的革新和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