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教育思想對班主任工作的借鑑意義論文

墨家教育思想對班主任工作的借鑑意義論文

  摘要:墨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平民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熱心施教,積極求知,所創立的墨家學派是一個有比較嚴格組織紀律的團體,墨子培養的學生有德行、有辯才、有技藝,他們能文善武,技藝精湛。墨子和他的墨家學派在機械製造、哲學、自然科學等領域都有不斐的成就。今天看來,墨家的育人理念與高職院校培養德才兼備技術型人才的目標頗有相似之處,對班主任工作來說,墨家悲天憫人的救世情懷、適應時代的育人要求以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尤其值得借鑑。

  關鍵詞:墨家思想;教育理念;高職

  班主任工作墨子是先秦時代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主要思想觀點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強力”“節用”。墨家學派在先秦時代影響力非常大,曾一度超過儒家,孟子曾經這樣評論:“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滕文公》)墨子著書立說,設壇講學,“從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弟子:有精通攻守戰術的大弟子禽滑釐;有因衛君無道背祿向義深為墨子欣賞的高石子;有德才兼備被墨子稱為“騏驥之才”的耕柱子;有起初橫行鄉里為人不齒,後學墨子之術成為天下名士顯人的高何、縣子碩等等。據西漢劉安《淮南子泰族訓》記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意思是說,墨子有名望的學生就有180人,這些學生都對墨子非常服從,他們都是不避艱險、奮不顧身、至死也不會回頭的人物。墨家作為手工業階層的代表,尤重艱苦實踐,墨家學派在戰國時期就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用今天的話說,墨子幾乎是中國百家中唯一與邏輯學、自然科學,以及現代民主政治體制和市民社會接近的一家流派。無論從哪方面說,墨子都是中國古代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對高校班主任工作藝術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一、悲天憫人的救世情懷

  墨子生活在禮崩樂壞、天下無道、諸侯混戰的戰國時期,看多了以強執弱、以富劫貧、以貴傲賤的不公平現象,他以悲天憫人的救世情懷,提出了“兼愛”的思想。墨子批判了當時不兼愛的社會現象:“今國之與國相攻,家與家相篡,人與人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呼籲人們要“兼愛”,兼愛,就是平等與博愛,“愛人之家若己之家,愛人之國若己之國”,如果“天下人皆相愛,則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為了實現這個偉大的理想,墨子號召他的學生為天下興利除害,“利天下,利萬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把維護公理與道義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墨子為救民於水火,俠肝義膽,為了制止諸侯間的非正義戰爭,一方面,他“上說諸侯,下說列士,席不暇暖,墨突不黔(席子來不及坐暖,煙囪也來不及燒黑),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另一方面,帶著弟子製造兵器,為弱國助力。《墨子公輸》就記載了墨子為制止強大的楚國侵略弱小的宋國,穿著草鞋不辭辛苦連走十天十夜來到楚國都城郢,以雄辯口才和強大的後方防禦力量軟硬兼施說服楚王放棄非正義戰爭,為宋國百姓解除了滅頂之災。這種悲天憫人的救世情懷,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作為學生思想工作的引路人,班主任在引導學生做一個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人方面負有很大的重任。古人云:“邦無道,富且貴,恥。”國家危難之際,有知識分子或投筆從戎或毀家紓難;建國伊始,為了建設新中國,一些專家毅然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國蹲守山溝溝裡作科研。也許有人說,悲天憫人是從上而下俯視眾生的態度,我們絕大部分人沒有這個資格;有人會說,現在是和平年代,大家都過著小康富裕的日子,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悲天憫人的了。其實非並如此,班主任要教育學生,和平年代自有和平年代的悲憫內涵,它表現為當國家需要我們時,是否願意全心奉獻;當同學遇到困難時,是否伸手相助;當災區需要援助時,是否慷慨解囊;當山區需要人才時,是否願意放棄城市的優越條件。作為大學生,是做一個關心時事與民生的憂天下者,還是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甚至渾渾噩噩混日子的蠹蟲?作為高校班主任自身,也應該以悲憫情懷體察他人感受,常抱憐憫之心,常懷寬容之情,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學生保持寬容慈愛,以教育之心去育人。班主任要為所有學生的未來著想,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心理健康,而不只是把教書當作養家餬口的謀生手段。懷一顆悲憫之心,用愛與付出推動教育改革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碾出開闊嶄新的教育新生活。

  二、順應時代的育人標準

  墨子招收門徒,並努力把他的弟子培養成有時代擔當的英雄俠士。《墨子尚賢上》對人才標準的描述是:“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技藝”是墨子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德行”,是指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中國傳統文化以“德”為衡量人的標準,要求統治者“以德配天”,要求讀書人透過“修身”完成“君子人格”塑造。先秦諸子百家都非常重視“德”。在《墨子》一書中,“德”的重要性也被多次提及。墨子還非常強調“行”的重要性,墨子認為“行”就是不斷做事,要求弟子“力行”,儘自己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並且要有很強的行動力,只要這件事情是對的,就要立刻、馬上去做。“行”以“德”為標準的,符合“德”才能做,不符合德的堅決不能做。墨子對弟子要求很嚴格,他有一個弟子勝綽,隨項子牛三次攻打魯國,這種不義的行為違背了墨家精神,墨子就派另一弟子前去交涉,請項子牛辭退勝綽。墨子自律極嚴,率先垂範,有一次他的弟子公尚過為他在越王那裡謀了個官職,越王許以五百里地迎他做官,墨子卻沒有答應,他的理由是不能以行道的理由向越王索取土地,況且他認為自己的節用思想也不會被越王所採納,不能為了高官厚祿而出賣義。墨子這種注重德行,強調身教的思想在他的《墨子修身》篇裡有論述:“源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君子只有率先垂範,才能教育別人,要老老實實踐行仁義,別人才會信服你。“厚乎言談”是人才的第二個要求。邏輯清晰,厚重有度的言談,是內在才情和外在魅力的重要表徵。一個長於言辭論辯的人必定知識廣博,頭腦靈活,其素質和能力都超越他人。墨子生活的戰國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口才的重要性,“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一個人擁有好的口才不僅可以平步青雲,還可以起到安邦定國的作用。先秦對口才的重視,以至於形成眾多辯者雲集的名家流派,墨子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墨子擅長言談,《墨子》一書每一篇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子墨子曰”時而旁徵博引、時而對比分析,時而反詰疑問,時而自問自答,說理清晰透徹,議論淺顯易懂,墨子豐富而系統的邏輯思想,對後來的說理散文產生深遠影響。“博乎道術”是墨子人才觀的第三個標準。“道”,是指人或事物所遵循的軌道;“術”可以理解為讀書人必須掌握的各種技能,對農夫來說就是“耕稼樹藝”,對農婦來說就是“紡績織布”,對達官貴人來說就是“聽獄治政”。社會有不同的分工,每個人都要幹好自己分內之事,為國家效力。墨子反對死記硬背以“六藝”為主的文史知識,主張學以致用,注重以實踐來檢驗認識是否正確。他說,“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修身》)。墨子和他的弟子在從事手工業製造的同時,在數學、幾何、物理、光學、聲學、機械製造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研究與貢獻,這些貢獻即使在當時整個人類社會都是比較先進的。比如數學方面有倍數、級數的概念。在幾何方面對圓、長方形、直角方面的定義都非常準確。在物理方面涉及槓桿原理。在光學方面最值得一提,有小孔成像的實驗研究。在機械製造方面更是精巧細緻,在軍事、農業與手工業等方面都非常實用。“德行”、“言談”、“道術”,構成墨家經世致用的人才規格。首先,“德行”是立人之本,“言談”是溝通之媒,“道術”養身之技。對比墨子的育人標準,高職院校育人又何嘗不如此?“立德”“明德”“修身”是大學教育的首要任務,作為大學班主任,應該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一個品行不端的畢業生,無論他技能學得怎麼好,首先都不是一個合格的公民,更不用說服務社會了。第二,高職院校的學生,不能培養成做事的工具,那樣只能成為“半個人”,大學生應該具備對外界事物和事件的認知與表達能力,要懂得如何與人溝通交流表達情感,要具備系統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說服他人的能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現象的審美能力就成為人文素質教育繞不開的話題,高職班主任應該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表達自己展現自己。第三,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最終落在培養特色上,這個特色就是高職學生的“職業性”,是區別於本科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為學生提供一技之長的謀生手段是高職院校的根本使命。班主任要督促並鼓勵學生學好一技之長,以更好地立足於社會。

  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墨子主張“非命”、“強力”,即反對天命觀,主張積極發揮人類自身的能力改造自然,發展生產。他說,“命者,暴王所作,窮人所述,非仁者之言也”,是害民亂國的東西。認為人的壽夭,貧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亂都不是由“命”決定的,而是人積極可為的,人的努力完全可以達到富、貴、安、治的目標。因此,墨子極力反對儒家所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認為這種說法“繁飾有命以叫眾愚樸之人”。墨家認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人必須有所作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必須有點公共意識,遇事只是抱怨自己命不好,而不去反思檢討自己,把一切都歸為宿命,把人放到了一個完全被動態度,是不好的。墨子反對怨天尤人,主張“強力”,即儘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份內之事。他說,人與動物不同,動物民羽毛為衣裘,以蹄爪為褲屨,以水草為飲食,雄的不用耕田種地,雌的不用紡線織布,只靠自身和自然界的條件就可以生存,人類則不同,社會的治安,人民的飢飽,全在人力,人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社會有不同的分工,農夫要早出暮入,強乎耕稼樹藝多聚菽粟;農婦要夙興夜寐,強乎紡織,多治麻絲葛緒;百工要積極修舟車為器皿;商人要“之四方”,不怕“關梁之難,盜賊之危”,這是他們的“分事”,每一個公民都要儘自己的能力為社會生產財富,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富裕,生活才能幸福。墨子主張自食其力,反對不勞而獲。墨子的非命強力思想,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也是很有啟發的。九五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嬌生慣養,沒有吃過苦受過累,遇上點難事就產生畏難情緒,事情做不成功則怨天尤人,在學校裡沒有學到多少本事,畢業後面臨著失業的危機。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處於失業狀態,其中不少選擇“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對工作的滿意度也不到一半。從“天之驕子”到“蟻族”的變化,使得這些人產生被時代和社會所拋棄的悲觀思想。高校班主任是學生的“精神領袖”,要給學生多一些關懷和教育,讓學生明白其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幸與不幸,與其一味怨天尤人,爭“最不幸”的頭銜,倒不如積極努力,創造改變命運的機會,一時的失意,並不意味著一生的失意,年輕時受些挫折,反而對未來的人生有更多的幫助。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告誡學生擔負起時代的責任,不向命運屈服,勇於自立自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推動社會前進,每個人都盡最大的努力,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參考文獻:

  [1]陳建華.墨子“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文化內涵及對現代職業教育的啟示.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3月.

  [2]崔永斌.墨子管理思想的現代價值.平原大學學報,2004.12.

  [3]李媛.墨子人才培養思想對職業教育的啟示.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02.

  [4]黃建聰.墨子尚賢思想述評.社科縱橫,2008.09.

  [5]黃建聰.墨子“節用”“尚力”思想述評.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S2.

  [6]張幼林.論墨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2010.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