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海原縣莧麻河流域綜合開發專案建設的背景和意義論文
寧夏海原縣莧麻河流域綜合開發專案建設的背景和意義論文
1 規劃的背景和意義
海原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山區,中衛市的東南邊緣,南連西吉縣,東靠固原市原州區,北臨同心縣,西接甘肅省的靖遠和會寧縣,為中衛市所轄三縣之一。全縣轄18個鄉鎮,167個行政村,1 104個自然村,截至2013年底,全縣總人口37.33萬人,其中回族人口25.42萬人,佔總人口的68.10%,是典型的回族居住地區。
該縣深居西北內陸,屬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五副區,南北最長95 km,東西最寬80 km,在冊總土地面積6 899.00 km2(遙感面積5 489.00 km2)。縣境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397 mm,降水量由南向北遞減,南部為450 mm,中部為397 mm,北部為262 mm,全縣水資源總量為12 203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8 396萬m3,佔水資源總量的85.00%,地下水資源3 807萬m3,佔水資源總量的15.00%,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年際年內變化大。氣候特徵是乾旱少雨,蒸發強烈,風大沙多。水資源奇缺,屬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量326 m3,低於全國人均水量的八分之一,667 m2均水資源佔有量40 m3,是全國畝均水量的1/40。水土流失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80.40%以上。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群眾生活最貧困地區之一,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水資源匱乏,是造成當地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區域經濟落後,人民群眾生活貧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莧麻河流域位於海原縣東南部,轄賈塘、鄭旗、曹窪、九彩、紅羊5個鄉鎮,25個行政村總人口4.75萬人。流域面積688.00 km2,佔全縣總面積的'9.97%,主要支流有撒臺溝和鄭旗河交匯莧麻河水庫後入黃河一級支流—清水河。該流域是全縣水土資源條件相對較好,水資源開發利用較早的地區之一, 也是海原縣的糧油產區。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先後建成了一批庫井灌區,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對解決部分乾旱山區群眾溫飽問題起了決定性作用。近年來,隨著降雨量逐年減少,生態環境日漸惡化,更加劇了水資源緊缺矛盾。經過多年執行,庫灌區設計標準低,渠道老化失修及水毀嚴重,完好率不足30.00%,加之田間無配套設施,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致使灌溉面積逐年萎縮,灌區效益日趨衰減,造成原庫灌區農民返貧。該流域雖經多年的建設,但由於受投資額度限制,加之措施單一,未形成規模性開發建設,特別是控制性水庫工程稀少,且分佈不均,有限的洪水資源不能充分攔蓄利用,白白流失,即加劇了水土流失,又造成了水資源浪費。
為了遏制乾旱缺水、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搶抓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性機遇,在流域內以新建攔蓄洪水水源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建設為重點,最大限度地攔蓄利用洪水資源和合理開發地下水資源,結合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走節水型生態農業的綜合開發建設道路,透過綜合開發建設,實現流域內人口、水資源、環境和諧發展,達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群眾生活水平和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的目標,對推動全縣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協調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 主要建設內容及實施年限
2.1 基建工程專案 規劃新建中坪、撒臺2座中型水庫,年攔蓄洪水762萬m3,除險加固改造鄭旗、蓋牌、吳灣、鹼溝、南川、莧麻河共6座水庫,新增庫容5 758萬m3,可新增灌溉面積653 hm2,改善灌溉面積240 hm2。同時,可以減少對下游莧麻河水庫的淤積,減輕莧麻河水庫的防汛壓力。
2.2 庫井灌區節水改造專案 改造及新建水庫灌區有鄭旗、吳灣、蓋牌、莧麻河、中坪、撒臺共6處;可新增灌溉面積653 hm2,改善灌溉面積240 hm2。
改造井灌區有吳灣、鄭旗、曹窪、南川、巨灣、撒臺共6處;可新增灌溉面積1 040 hm2,改善灌溉面積360 hm2。
2.3 水土保持及生態建設專案 規劃新建水保治溝骨幹工程16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積286.00 km2;新建中型淤地壩74座;小型淤地壩45座;治理小流域9條;生態修復一處,面積176.20 km2。到2015年末,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5.04 km2,其中新增旱作基本農田1 011 hm2,水澆地1 693 hm2,新增造林:4 229 hm2,種草5 279 hm2,封禁治理16 292 hm2,小型水堡工程1 218座。
3 結論
莧麻河流域綜合開發建設規劃專案本著因地制宜,分輕重緩急,擇優選擇的原則,工程專案實施後,可使流域內水利水保工程整體佈局趨向科學合理,水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形成防汛、抗旱、水保及生態建設相互統一,相互協調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