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視傳播對地域傳統建築符號意義的論文
關於電視傳播對地域傳統建築符號意義的論文
一、現代語境中地域傳統建築符號意義的改變
中國傳統木構架建築經過三千年的發展,不僅具有成熟的設計與施工技術,而且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符號系統。以北京故宮為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太和殿建在三層漢白玉臺基之上,面闊11間,進深5間,重簷廡殿頂,梁枋施以金龍和璽彩畫,屋脊兩端有鴟吻,垂脊有仙人走獸11個,殿前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個,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都是按最高規制設計,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民間建築雖不似官式建築那樣有嚴格的規制限制,但建築中仍傳達出傳統文化意義。如北京四合院,在平面佈局中傳達出內外有別,長幼有序的文化意義,四合院分內外兩院,內外院間以垂花門作為分隔,外院待客,內院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場所,內院中正房是家中長輩居住的空間,東西廂房是晚輩居住的空間。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木構架建築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它們逐漸被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所取代。快速的城市化和現代化程序又進一步加速了傳統建築的消亡,面對千城一面的現代城鎮,人們意識到地域傳統建築對構建地方景觀特色,凝聚地方文化精神的重要性。於是許多城鎮開始重視保護地域傳統建築,將它們作為文物保護起來,或者作為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業。此時地域傳統建築原始的符號意義已經發生改變,它們雖然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物,但已經不具備產生原始符號意義的能力,如太和殿建築的符號意義,在今天公眾的理解中只是代表著一段過往的歷史。中國傳統文化既有適用於封建皇權統治的內容,也有對人、自然,社會的哲學思考和科學經驗,完全拋棄是不可能也是不理智的。在現代社會里,將中國傳統文化適用於現代生產與生活的內容發揚光大不失為傳承之道。地域傳統建築是地域傳統文化的物質表現形態,它們的原始符號意義已經解體,當代的符號意義正在建構。在符號意義重構的過程中,話語權處於多方力量的博弈中,其中傳媒對地域傳統建築符號意義的重構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而電視媒體因其官方媒體的身份,所產生的作用更為顯著。
二、地域傳統建築的電視傳播形式
地域傳統建築的電視傳播形式主要有三種:電視紀錄片、電視節目和影視劇。其中電視紀錄片是以地域傳統建築為主題拍攝的紀實性宣傳片,如《世界遺產在中國》系列紀錄片分集介紹了故宮、蘇州園林、麗江古城等地域傳統建築。電視紀錄片一般從建築技術和歷史文化的角度介紹地域傳統建築,從知識層面做科學、人文方面的解讀,宣傳目的在於科學或者文化普及,滿足了知識型觀眾獲得相關資訊的需求。電視紀錄片的製作方一般為各級電視臺或專業製作公司,投資方一般為各級政府部門及旅遊公司。他們不僅能夠調配地域傳統建築多方面詳實的歷史資料,而且有實力雄厚的專業團隊進行製作工作,因此完成的電視紀錄片水平較高。地域傳統建築電視紀錄片也是地方政府打造形象品牌,推介旅遊產品的宣傳形式。電視節目中,旅遊節目以各地獨特的風土人情為主題,向觀眾傳達旅遊資訊和旅遊體驗。地域傳統建築作為地方特色人文景觀常以旅遊景點或者拍攝環境的形式出現。當作旅遊景點出現時,數分鐘或者稍長的時間僅能標籤式展示地域傳統建築,因此某些易於成為獵奇或者娛樂物件的內容被選入節目中;當作拍攝環境出現時,地域傳統建築與拍攝主題產生關聯,某些關聯度高的特性得以強化。如《北緯30度中國行》節目,介紹了分佈在北緯30度線上的中國城鎮,當地的民俗生活經常在傳統街巷中拍攝,其中《重慶——山城味道》一集就介紹了重慶磁器口古鎮及其茶文化。其他電視節目,如娛樂節目、新聞資訊節目,一般對地域傳統建築的關注度低,地域傳統建築可能作為表現節目特色的場景出現,以烘托環境氛圍,或者作為討論的話題,問答的題目。由於與節目主題的關係不明顯,地域傳統建築不被單獨強調。影視劇攜帶著大量的文化資訊,是重要的大眾文化傳播媒介。透過影視劇推廣地方形象已經成為各地政府普遍認同的做法。吸引影視劇製作者來本地拍攝,可以使本地的風土人情隨影視劇的播放獲得長時段、不重複的持續宣傳機會。影視劇的拍攝需要固定在某些特定的場地進行,場地對劇情起著重要的烘托和渲染作用。反映晉商發展歷史的電視劇《喬家大院》即是一個典型代表。《喬家大院》是一部地域特色濃郁,時代感鮮明的電視劇,它採用了實景拍攝的手法,拍攝地選在山西祁縣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這裡曾經是劇中人物原型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真實生活過的地方。由於在真實的山西傳統建築中拍攝,建築藝術的.感染力,建築空間、造型、裝飾與劇中時代的緊密契合,使劇情獲得更好的烘托。隨著電視劇的熱播,喬家大院也受到旅遊者的追捧,成為山西4A級景區。地域傳統建築與影視劇合作共贏的案例不勝列舉,如電視劇《懸崖》與拍攝地哈爾濱歷史文化街區中央大街,《似水年華》與拍攝地烏鎮,《一米陽光》與拍攝地麗江古城。
三、電視傳播的印象建構作用
透過電視傳播,觀眾接收到地域傳統建築的資訊,建立起對它的第一印象。電視傳播形式不同對觀眾的影響也不相同。電視紀錄片以地域傳統建築為主題,將相關歷史文化、建築技術、名人名事等資訊組織在一起,塑造出體現歷史延展性,內涵豐富的建築形象,這一形象與地域傳統建築的真實形象基本一致,包含了多個視角對它的審視,挖掘了形象背後所隱含的文化意義。如《世界遺產在中國之蘇州園林》既在宏觀上從自然、經濟與人文的角度對蘇州園林的產生與發展進行了闡釋,又具體到堆山、疊石、理水、種植、建築等造景手法,還將園林與書、畫、曲等藝術形式之間的交流娓娓道來,並且講述了滄浪亭、拙政園等園林的建造故事,從而從多個維度構建出蘇州園林豐滿的形象。雖然電視紀錄片對地域傳統建築形象塑造具有完整、真實、深入等方面優勢,但電視紀錄片的觀眾群體比較單一,主要限定在知識型觀眾的範圍內,他們願意對事物建立客觀、完整的印象。而一般觀眾很難有耐心將知識性的紀錄片看完,他們對娛樂性的內容更感興趣。電視節目的娛樂性和參與性強,容易吸引各類觀眾的關注。但電視節目中地域傳統建築一般居於配角地位,觀眾印象容易受到節目主題的影響。根據節目需要,地域傳統建築某些利於烘托主題的特點被強化,從而在觀眾印象生成的過程中受到節目的引導或暗示。如《臺灣腳逛大陸——魅力城市之西安》中,主持人介紹了西安有名的歷史街巷德福巷,說它是酒吧一條街,也有很多茶舍和咖啡館,從而引導觀眾產生柔情浪漫氛圍的遐想,關於德福巷歷史文化和建築等方面全然沒有介紹,僅提到德福巷的位置和長度。觀眾受節目引導,對德福巷的印象建構在老城區的時尚休閒消費場所的定義上,對傳統街區的建築與文化印象模糊。由於電視節目主題對觀眾印象建構有明顯的引導作用,節目主題是否符合地域傳統建築當前的形象定位將對其產生積極或者消極影響。選擇符合地域傳統建築形象的電視節目有助於建立新的建築符號意義,並潛在地傳達給觀眾。近年來影視劇對地域傳統建築的推廣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地積極與影視劇組合作,希望借影視劇的廣泛傳播將地方資源與產品的資訊帶給觀眾。影視劇與拍攝地的合作也由影視劇一方決定拍攝場地和展現形式,發展到影視劇與拍攝地共同策劃並植入場景地,在不影響劇情和拍攝效果的前提下,拍攝地的商業需求被植入到影視劇中。地域傳統建築藉助影視劇傳播時,建築新的符號意義與劇情產生密切聯絡。電視劇《似水年華》帶給觀眾一段不期而遇,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也讓觀眾記住了烏鎮這個富於江南水鄉特色的古鎮。透過網路問卷對《似水年華》與烏鎮形象聯絡進行的調研顯示,隨機發放並回收的115份問卷中,58位調查物件看過《似水年華》,其中43%的觀眾看了電視劇後認為烏鎮比其他古鎮更吸引人,另有38%的觀眾看過電視劇後想去烏鎮遊玩。由此可見,電視劇對觀眾建構烏鎮傳統建築印象產生的強大作用。觀眾在觀看電視劇時,將對劇中人物的感情投射到他們所處的環境中,對建築場景也產生了移情心理。在觀眾印象中,劇中主人公文與英牽手走過的長巷不僅僅是白牆灰瓦,幽深靜謐的江南古建築,不僅僅傳達了烏鎮質樸古老的文化意義,而且被賦予了浪漫愛情的情感意義,長巷的符號意義因此在觀眾心裡被重新建構。影視劇對地域傳統建築原始符號意義具有消減或者增強的作用。《似水年華》中烏鎮傳統建築的符合意義沒有被改變,調查顯示,62.2%的觀眾看了電視劇後對烏鎮留下的最深印象仍是悠久的歷史文化。劇中烏鎮許多重要的傳統建築,如立志書院、宏源泰染坊、古戲臺、文昌閣等,被作為主要場景,既保持了古色古香的特色又被巧妙地融入到劇情之中,突出了傳統文化對現代古鎮生活的影響力,強化了傳統建築符號的原始文化意義。然而,如果地域傳統建築與劇情的文化氣質不符,它們的傳統符號意義可能被弱化,甚至發生轉化。電視劇《一米陽光》講述了糾纏在商戰、懸疑、倫理之中的愛情故事。故事中一個主要的取景地是雲南麗江,這裡是大研古鎮的所在地,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西南地區歷史上著名的集市和重鎮。這裡70%的人口是納西族,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東巴文化。納西民居大多采用木結構體系,常見的平面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等,以天井為中心組織平面,家家都有寬大的廈子(即外廊),供吃飯、會客、休息、操作副業等。電視劇中偶遇的愛情故事發生在麗江古城,納西族的建築與東巴文化在劇中被作為具有異域風情的場景,它們因劇情需要做了改變,建築拓展出更多的室內外空間作為酒吧、咖啡等時尚消費場所,裝飾上也極力營造富於浪漫休閒情調的文化氛圍。電視劇中麗江地域傳統建築的原始文化符號意義受到消減,異域、時尚、浪漫愛情的符號意義被加入其中。觀眾在看過電視劇後,對麗江古城的印象與邂逅愛情,時尚消費聯絡在一起,納西族的純潔古樸與都市人的獵奇浪漫交相輝映,建構了新的符號意義。
四、結語
電視以多種形式傳播地域傳統建築資訊,對推動觀眾建構建築符號意義產生重要影響。其中電視紀錄片從自然、人文、科學等多角度深入解讀地域傳統建築,幫助觀眾建立較為客觀、完整的印象;電視節目中,因與節目主題的聯絡,觀眾被引導關注地域傳統建築的某些方面,容易形成具有傾向性的印象;影視劇對地域傳統建築傳播的作用影響越來越顯著,透過劇情與建築的關聯,建築原始符號意義發生消減或者增強,甚至出現轉化。電視傳播對地域傳統建築符號意義的重新建構需要建立在傳統建築可發展的基礎上,以促進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為目的,合理選擇傳播形式和傳播內容,推動地域傳統建築的活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