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作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及有效措施論文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及有效措施論文

  一、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

  (一)重操作,輕體驗,教學模式存在雷同化傾向

  筆者認為,很多老師容易把寫作訓練課上成閱讀鑑賞課、寫作技法指導課。許多學生只會寫三股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沒有思想,又沒有創新,且模式雷同化現象嚴重。更為重要的是這樣做對學生的創作是一種干擾和束縛。教學中我們在有意無意之間替學生製造出一個框子,沒有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激發他們的寫作動機,喚醒他們的生活體驗,調動他們的寫作思維。

  (二)隨意性大,教學設計存在單一化的傾向

  一是執教者按部就班,有引人入轂之嫌。寫作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思維活動,教師預設過多,難免會使學生的思維朝一個方向發展,導致的結果就是思維的僵化,寫作千人一面,缺少個性色彩。二是教師授課隨意性大,沒有系統的環節設定和教學要求,雖然整體目標大都明瞭,但各階段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並不十分明確。這樣的訓練程式僵化呆板,訓練手段陳舊單調,無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重形式而忽視內容,教學效果存在空洞化傾向

  重形式的創新,輕內容的'充實,已經成為高中作文教學的一大特色。在實際作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作文結構佈置、寫作技巧上,而忽視了最根本的作文內容的充實。這樣就會讓學生的作文缺少感情,表述蒼白無力,寫的東西大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套子,無論寫什麼文體,幾十個人都差不多,有時連語調都是一樣的,完全沒有個性和情感。

  二、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探究

  (一)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突出對話性特點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僅僅對作文進行寫作角度的分析和寫作方法的指導,而沒有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或者讓學生也參與到作文寫作的討論之中,這樣的作文指導課起到的效果是極其微弱的。新課改下,教師要與時俱進,透過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注重寫作指導課的對話性教學。可以透過富有鼓勵性的對話教學,為之後的授課做很好的感情鋪墊。

  另外,寫作的對話性教學還體現在老師在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中把脈學情和學生的思維,啟用其生活積累,進而引導、開啟其寫作和創作的思路,讓學生有情可抒,有話可說。比如,在上課前讓學生說一說學語文最頭疼的事和平時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看動畫,寫作文"上來;再如,讓學生說一說心中的美景,學生或多或少都能說一些,師生在"聊"的過程中,雙向互動,慢慢打開了思維。

  (二)在教學環節的設定上體現層遞性的特點

  作文教學課的最大挑戰就是師生之間都需要有一個相互適應、相互磨合的過程。為了化解這一難題,我們應該在授課過程中注重課堂推進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使得課堂教學如水行舟,自然流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寫作規律,我們可以將整個課堂分為感悟、表達、寫作三個大的環節,依次對學生進行感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這樣的教學步驟,符合學生的創作思路與規律。如景物描寫寫作指導課,可以將教學環節分為"慧眼尋景""妙筆繪景""融情於景"三個部分,由觀察到描述再到情感化的表達,步步為營,逐層深入,最終完成由詞到句到段到篇的寫作訓練,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還訓練了學生想象、聯想和情感融入的創作意識。

  (三)在教學流程的操作上突出寫作的情感性融入

  一篇好的作文要做到內容充實、富有情蘊,就不能僅僅注重作文的形式的創新而忽視情感的抒發。作文最忌無病呻吟,強調寫出真情實感,而作文教學同樣要凸顯情感性。從教師層面,要透過飽含深情、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教學來調動、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從而誘發學生內心的真情。透過設定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身邊的人、物、景等方面寫起,努力用情感打通學生的情感世界、生活世界、知識世界和心靈世界,觸動他們的精神,啟用他們表達的內驅力。情感的煽動性較強,學生不僅能發現生活中人物活動的細節,還能透過一定的生活場景發揮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完成對人物細節描寫中情感因素的挖掘,情感教育目標就可以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文群。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北橋,2014(3)。

  [2]陳庚。淺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課外語文,2014(4)。

  [3]魏娜。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1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