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院校中醫學教學實踐與探索論文

西醫院校中醫學教學實踐與探索論文

  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針對西醫院校的學生,中醫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與中醫院校有較大區別,淺述如下。

  1、教學過程中注重中、西醫學的正確比較

  西醫院校的學生以西醫為主要專業,在接觸中醫學課程之前,已經較系統地學習了西醫學的理論,在其頭腦中形成了固有的觀念,因此在接受各種資訊的時候,總是將來自外界的資訊與已經形成的思維方式、認知方法進行比較,從而,在學習與西醫學有較大反差的中醫學時,理解和接受有較大困難。透過多年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學生產生思維碰撞的主要原因是將中醫學理論與醫學理論進行片面、膚淺比較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應把中醫學理論和西醫學理論的比較引上正確軌道,讓學生明白不同的學科體系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不同的學科體系有各自不同的強項與弱項。學習瞭解兩種醫學體系的應用方法和應用價值。透過科學比較,正確認識中醫學的價值和地位。

  2、用西醫學知識加深對中醫學知識的理解

  西醫院校學生與中醫院校學生的專業知識不同,故中醫學授課內容和方法上也應有所不同,在授課中既要保持中醫學理論的完整性、突出中醫學特色,又要多用西醫知識來加深對中醫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授清熱藥時,既按中醫理論講授其功效和臨床應用,又講授清熱藥的現代藥理研究,如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時強調並舉例說明清熱藥不等同於抗生素,使學生加深了理解。又如在講授腎主骨時,同時介紹現代藥理研究補腎藥物可以促進骨折的癒合,且能促進骨骼的生長髮育。

  3、介紹中醫藥科研成果以提高對中醫學認識

  教學中介紹中醫藥科研成果,如血瘀證的研究進展、腎虛與衰老的研究進展等。介紹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在臨床應用,如中西醫結合治療腎臟病、血液病、腫瘤等,可以引導和激發學生對中醫學以及中西醫結合的興趣,為今後學習中醫學、研究中醫學打下良好基礎。

  4、充實現行教材以提高教學效果

  近幾年來,我國西醫院校的中醫學教學均使用《中醫學》第7版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但教材中針灸學基礎章節,無按摩基礎知識及針灸治療常見疾病的相關內容,我們增加了按摩學基礎知識和在臨床和養生、保健中的具體應用,針灸治療的常見疾病。另外,在講解常用中藥時,配了藥物圖片,並增加現代藥理研究內容,從而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收到良好教學效果。

  5、重視臨床示教

  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基礎理論與臨床聯絡密切,故講課時應多舉臨床病案,以增強中醫學理論的說服力,從而加深學生對中醫學理論的理解。近幾年來,我校中醫學課程設定為72學時,其中大課60學時,示教12學時(分4次進行第1次為中醫診法示教,重點在舌診和脈診;第2次示教先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用中醫理法方藥的'知識診治疾病,然後給學生介紹臨床常用中成藥的劑型和使用要點;第3次示教是帶領學生參觀中藥標本室’對照各種實物標本,結合大課所講授的中藥學知識著重介紹各類中藥的臨床作用特點和區別;第4次示教為針灸示教,讓學生了解怎樣用針灸治療常見病。透過多次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學生對中醫學教學的滿意度名列各科教學的前茅,多數學生要求增加中醫學示教時間,表明學生對中醫學已經有濃厚的興趣。

  6、中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①教材內容需要進一步修正與完善;②尚無統一的教學大綱;③中醫學授課學時和示教學時偏少;④中醫學教材深度和廣度欠合理。

  綜上所述,讓西醫院校的學生學好中醫學不單是多掌握一門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對今後的工作可以起到拓寬思路、啟迪思維、激發創新的作用,並更好地用現代醫學知識研究、解釋、提高中醫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