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少數民族語文的教學論文
關於少數民族語文的教學論文
透過與少數民族學生的相處和語文教學實踐,我就少數民族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一些建議:
一、抓好早讀,提高學生“讀”、“說”、“寫”能力
囿於歷史和地理條件等原因,少數民族學生在漢語聽力、會話及寫作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首先要抓住早讀,讓學生在早讀時間透過聽課文朗誦來提高聽力、糾正讀音;透過組織情景對話來提高表達能力、練習口語;透過誦讀課文和高中生優秀作文來提高寫作能力、積累寫作素材。
一是科學制定早讀計劃。高中學生課程任務重,早讀時間彌足珍貴。只有合理制定早讀計劃,有的放矢,才能確保早讀質量。
二是老師跟班抓好輔導。高中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弱,只有老師跟班抓輔導,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覺,確保早讀實效。
三是緊盯重難點逐步攻關。
二、利用課堂,提高學生理解領悟能力
從學生學習情況來看,雖然大多數學生入學成績在新疆地區處於中上水平,但與內地學生相比,能力素質很難達到陝西省高考要求。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講,理解領悟能力是制約成績提升的關鍵因素,題幹理解不透、不準,各科成績都受影響。提高學生的理解領悟能力,要抓住語文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
一是講授閱讀理解方法。
教會學生區分各類文體,學會在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不同文體中提煉總結中心句,掌握領會文字大意的方法。在幫助學生提升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強化在各科考試中的審題能力。
二是組織文字閱讀練習。
在文字的閱讀過程中,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透過自己朗讀,自發學習,自主討論,自覺利用教輔資料來尋找問題的答案,進而對自己得出的答案進行概括、提煉、加工。
三是互動交流提升能力。
老師要以一個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在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後,讓學生充分互動交流,互相學習借鑑,在相互之間的啟發與被啟發中掌握技巧,最後老師再作以總結歸納,從思維方式和具體問題分析方法上給予指點,最後達到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的境界。
三、做好複習,提高學生消化積累能力
高中教學課程多,新知識新內容多,加之教學節奏快,學生學習中往往出現“漏斗”現象,學過的東西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現學現忘”。因此,要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特點,制定專門的複習方案,幫助學生消化積累,進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首先,要抓好階段性複習檢測。在每一單元教學活動結束後進行單元複習與測驗,每一單元寫作課程學習完後反覆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互改互評,當堂指正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其次,抓好興趣性培養鞏固。抓住閱讀課與課後點滴時間,讓學生多讀美文,背誦滿分作文,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同時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練習書法,參加興趣小組,提高學生書寫表達能力,夯實語文學習基本素養。
最後,抓好隨機性抽查檢驗。老師要採取不定期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隨機抽查學生的摘抄本與字帖等方式,瞭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認清差距,迎頭趕上。
四、點點滴滴,提高學生感情控制能力
少數民族學生大多能歌善舞,活潑好動,熱情開朗,同時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特殊的生活習慣,加之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情緒自控能力較差,不能正確看待老師的批評與指導,不能及時積極合理的調整自己的情緒,容易形成負面牴觸情緒,影響學習效果。
一是調動積極因素。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少數民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自卑心理,有的擔心發音不準,不善於主動與老師交流;有的擔心表達不準,不敢在課堂上積極發言;還有的擔心自己考慮問題不夠深入,新課改後課堂交流中不能很好地與同學溝通,等等。任課教師應該多從正面誘發學生的積極因素,透過課堂朗讀、舉辦演講等形式,給學生多創造讀、說和表達自我思想的機會,給予肯定鼓勵,以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增強克服自身消極因素的能力。
二是幫助解決困難。
積極為學生排憂解難與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是相輔相助的。 民族學生的實際困難主要是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文化處理矛盾,如學習吃力、成績不佳、人際交往遇到障礙等,只有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對話、談心,瞭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研究,加以解決,才能使教育管理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三是科學緩解壓力。
學生也希望老師能多與他們交知心朋友,少一些威嚴,多一些親和力,少一些隔閡和誤解,多一些信任和理解。老師要本著真正為學生減負減壓,讓學生在學習中輕裝上陣的目的,靈活採取措施,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比如,可以圍繞高中學生面對繁重學習任務產生的種種不行為,舉辦辯論賽,讓大家在正反辯論中自我釋放不良情緒,達到明辨是非,自我矯正的目的。比如,可以在平時作文中引導大家圍繞正確看待學習壓力進行思考,自我剖析,宣釋不良情緒。再比如,可以透過觀看勵志電影、閱讀勵志故事等方式,讓學生從中感悟奮鬥成才的艱辛,堅定勤奮好學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