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徒制度下的高職課堂教學論文

現代學徒制度下的高職課堂教學論文

  摘要:現代學徒制是透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下高職院校的理論授課方式或者實訓方式已不適應新的教育模式,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必須進行改革才能培養出具有學歷與職業資格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課堂;改革

  一、概述

  現代學徒制是借鑑傳統的學徒制優點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而有效的職業教育模式。最早的現代學徒制誕生於德國,也就是雙元制教育模式,它被視為二戰後德國經濟恢復發展的有力教育手段[1],在西方國家引起了一股職業教育改革的浪潮。目前國際上現代學徒制比較成熟的模式主要集中在幾個經濟發達國家,典型模式包括德國“雙元制”、英國“三明治”、澳大利亞“新學徒制”、美國“合作教育”及日本“產學合作”等[2]。我國的現代學徒制研究起步較晚,最早的一篇相關文獻是2001何小瑜發表的《英國的現代學徒制》[3],在文中作者介紹了從1994年至2001年間現代學徒制在英國的發展情況,為我國職業教育提供了參考背景。自此國內展開了有關現代學徒制的各方面內容的研究。在政府層面上,國家也投入大量的資金、出臺各項政策支援現代學徒制工作的推進。在2011年6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國家試點推進會上,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魯昕強調“學徒制肯定是產業升級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現代產業的人才培養模式”;2014年9月,教育部出臺了《關於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遴選了165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在全國層面啟動了現代學徒制的探索工作,目前已在中國逐步形成了幾種較有代表性的現代學徒制模式。雖然現代學徒制的改革初見成效,但由於起步晚,目前現代學徒制仍處於初期建設、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在國家尚未出臺相關現代學徒制條例的情況下,職業院校只能根據不同的現代學徒制合作物件,選擇相應的合作模式,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以尋求突破。此外新的育才模式下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傳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已不再適用現代學徒制下的課堂,本文的研究目標即是探討現代學徒制下課堂教學相關工作的轉變。

  二、現代學徒制下教學目標的轉變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目標[4],但由於實訓場所的限制,目前的`高職教育更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傳輸,沒有體現其“職業性”。現代學徒制的主要特徵是師傅帶徒弟,很多的學習時間是在工廠,因此學歷式的高職教學目標不再適應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僅要滿足普通高職教育學歷要求,還要滿足專業學生面向的就業領域、目標崗位要求,完成符合學歷教育要求與企業技能人才需求雙目標。培養目標的制定人也不再是單純的高職教育機構,必須由校方、企業共同聯合制定,因為現代學徒制的學生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職,企業工廠在現代學徒制中佔據核心地位,因此培養目標要根據合作企業的人才要求,併兼顧學生職業發展、終身學習來制定。

  三、現代學徒制下教學內容的轉變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職業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工作過程,在教學內容上重視技術技能的訓練[5],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必須加以調整。教學內容的設定需要教育專家與企業行業專家、學校教師共同開發研究編寫,針對企業的工作內容與崗位要求以及高等教育系統知識的要求開發教學內容,培養既能滿足高等教育學歷要求又能滿足企業職業要求的全方面的技能型人才。除了專業系統知識教學內容之外,加入學生崗位所需的知識內容,實現了教育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專業設定與產業需要的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的對接,實現了素質教育,提高了人才質量[6]。

  四、現代學徒制下教學方式的轉變

  現代學徒制拓展了人們對課堂的認識。課堂不再侷限於學校的教室,也不僅限於學校的實驗室、實訓室,而是將部分課堂搬到了工廠,企業專家、高工則變成了課堂上的授課師傅。傳統的教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被迫接受知識的課堂,轉變為企業工作情景下的“工作過程”,學習變得更有針對性,學生知道學什麼、為什麼學,學習更有針對性、目的性,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職業院校的實訓、教學做一體化的學習以及少量的實習等有關提升學生技術技能的活動,和實際工作情景都有一定程度的脫離,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要的人才脫節,因此單純的職業院校教育模式無法完成適應相應工作崗位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只有採取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現代學徒制深化了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拓展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途徑,真正實現了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同時創新的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挑戰,學生在工廠裡的師傅教會學生怎麼做的技能,而為何這樣做、原理為何需要學校教師在理論課堂裡進行講解,因此需要教師進企業“回爐”鍛鍊,並參與到企業的研發專案中去,參與企業管理,並聯合企業師傅共同編寫出與企業產品、企業文化配套的教材。

  五、考核方式的轉變

  目前的職業教育考核評價模式還是有許多課程採用筆試,以理論知識考核為主,大大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現代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特徵。現代學徒制不僅要考核學生對系統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對其工作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考核。但是目前現代學徒制還沒有形成可推廣、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還在探索階段,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考核標準,每門課程的考核標準也會不同。比如湖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酒店類實踐課程考核時,採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過程考核在模組化教學過程中完成,當整體課程結束後,再由專業教師、企業師傅和部門共同按照職業資格應知應會內容和崗位要求進行課程結果考核,課程的總成績是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成績的加權平均值,權重為6∶4[7]。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高永梅老師提出了現代學徒制多元化考核模式概念[8]。該校學徒班的學習方式主要分為在校學習、工學交替和企業定崗實習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考核方式與考核主體都不相同,避免了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教學內容與技能體系相偏離的現象。

  六、總結

  現代學徒制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有利於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定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但是建立一套符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度還需要長期的實踐與改進,新的教育模式對目前的高職的教學模式發出挑戰,現代學徒制下傳統的課堂教學必須進行改革,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方式必須進行調整,才能使現代學徒制順利進行下去。但是目前針對現代學徒制的課堂教學的研究還很少,還需要更多的學者投入到相關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上。

  參考文獻:

  [1]關晶,石偉平.現代學徒制為何國際上受青睞[J].職業技術,2014,(10):20-21.

  [2]周明星,孟慶國.中外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模式的比較與借鑑[J].職業技術教育,2008,(4):82-85.

  [3]胡文鵬.國內期刊關於“現代學徒制”研究的內容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5,(12):10-163.

  [4]黃福盛.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2,(9):42-43.

  [5]王國強.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簡析[J].新校園旬刊,2015,(1):70-70.

  [6]周昆.試析構建現代學徒制的幾個問題[J].職業教育研究,2016,(4):15-18.

  [7]何麗萍.職業資格標準下的現代學徒制考核模式探討———以高職酒店類實踐性課程為例[J].企業家天地旬刊,2013,(6):25-26.

  [8]高永梅.基於現代學徒制的多元化評價機制研究[J].職教通訊,2016,(26):10-1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