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優良學習環境最佳化古詩教學論文

構建優良學習環境最佳化古詩教學論文

  古詩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之一。小語教材中收錄了許多其中名作佳篇。修訂後的大綱也要求在小學階段背誦80首古詩詞。這充分說明古詩是小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的古詩教學,往往注重講解註釋,教師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花費在把古詩的意思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傳授給學生上了;而學生在枯躁無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釋中,根本就不能體味到我國古詩獨有韻味美和意境美。

  我校在小語四結合的教學實驗中,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將計算機應用到古詩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改變傳統的古詩教學方式,從建構主義出發,為學生提供一個優良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發現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致極大地增強,古詩的學習對師生而言,已成為“有趣、有味、有意”的學習,而不再是頭痛之事了。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於他人的幫助,如協作、交流、利用資訊等。透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創設良好學習環境,對於學習者意義的建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不僅包括裝置、工具、資訊資源等物理環境,還包括學習任務、策略等軟環境。在古詩的教學實驗中,我們從這兩方面考慮,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良好的、有利於激發學生思、支援學生建構知識的學習古詩的環境,以促進古詩教學的學習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教學設計中,創設有利於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環節。在情境教學實踐中,也早已證明透過圖畫、攝影、音樂等多種手段,再現教材的情境,能提供給孩子們鮮明、準確、豐富的感性認識,把學生較快地帶入“智力發展區”,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力。

  新編入小語教材中的古詩大都是聲情俱佳的.動人圖畫,具有意境美和圖畫美,是陶冶性情,培養想象力的好教材。我們在實驗中,應用多媒體,透過各種手段,像色彩鮮豔的動態影片、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等。提供給學生與所學古詩有關的背景材料,為學生創設出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學生對所學古詩有一個很好的感知。

  如《暮江吟》一詩,一開課,我們就為學生提供了一段秋天江邊日落的影片圖象,並伴以婉約動聽的古箏曲,讓學生通讀古詩。既激發了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又讓學生在秋江夕照圖中領略到詩中所描繪的美景,使學生對詩意有了一定的感知,為學生迅速、正確地理解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建立資訊庫,幫助感悟

  資訊庫是學習環境中最主要的資訊資源。它負責向學生提供要學習的領域知識和教學材料。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收資訊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以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新大綱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

  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在實驗中,我們利用計算機的檢索功能和高互動的特點,設計了一個有利於學生知識獲取和應用的具有多種外部表徵的資訊庫。將與所學古詩有關的資料,如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典故趣事、學習任務、檢測目標等等,透過圖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錄,並透過程式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對計算機所供資訊加以選擇吸收、加工處理,計算機又幫助校正掌握,從而使學生真正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地學習理解古詩。

  像在中高年級的教材中,有一些古詩需要我們透過註釋和詞典理解詞義,進而理解詩句意思。我們就在資訊庫中設計了可供學生選擇的詞典註釋。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中,我們將“孤、盡、唯”的多種意思在資訊庫的詞典中列出,讓學生在誦讀感知古詩的基礎上,選擇符合詩意的解釋,學生也就自然能感悟到全詩的意思了。

  又《泊船瓜洲》一詩,在學習“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時,就可以讓學生查詢“典故趣事”,瞭解“綠”字的由來,知道王安石從到、過、入滿“到”“綠”字,幾經變換,最後才確定,從而體會到“綠”一字的妙處——不僅表現出春風吹到江南,更能表現出春風吹,大地著綠、萬物生長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機,真正讓學生學會品味,鑑賞古詩中的精妙詞語。

  三、發揮教師主導,促進理解

  葉聖陶先生指出: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情趣,擴充套件想象力。如果抓出精要之點,增出一兩句話,也許就是夠了。學生在計算機提供的情境中感知感悟古詩,然而由於古今異義及古詩的特點,總難免還會存在疑難。建構主義也強調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那精要之點還是需要教師去精心點撥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