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語文特級教師教學共性論文

探語文特級教師教學共性論文

  教學共性是指多數教師所共同具備的概括化了的教學傾向。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的教學共性經歷了長期實踐的檢驗和理論的論證,是合乎科學的語文教育規律的體現,它突出表現在形象性、情感性、靈活性、開放性這四方面。研究並學習語文特級教師的這些教學共性,有利於語文教師把握教學規律,由“入格”到“出格”,即由恰當學習到合理創新,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語文教學風格。

  一、教學共性的內涵及研究意義

  支玉恆、李吉林、於永正等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如語文教苑中朵朵奼紫嫣紅的奇葩,在長期的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中,他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是個性化了的教學藝術。個性貴在獨創,它具有非模仿性、非遷移性的特點,若生搬硬套,只能是東施效顰,縱有其形,而失之其神。對特級教師更為有效的學習應是把握他們教學藝術中的共性。所謂教學共性是指多數特級教師所共同具備的概括化了的教學傾向。它是教學個性(即教學風格)產生、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只有在遵循教育科學、掌握教學規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具有積極意義的教學風格(即能在學生身上實現更高教育價值的教學個性)。研究並學習語文特級教師的教學共性,有利於教師較快地把握語文教學的真諦,並能如學書法一樣由“入格”到“出格”--在體現科學的教學共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自由創造”,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學生身上實現更高的教育功效。

  二、特級教師教學共性的具體體現

  教學的形象性是指依靠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打動、吸引、感染受教者,以達到教育目的的特性。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是“物、情、辭”的結合體,具體形象的“物”是“情生”、“辭發”的刺激源。作為“作品再創造”的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深切領悟文中之情,自覺內化文中之辭,就需要教師透過各種恰當的方法與手段,再現具體的生動形象,讓學生能“觸物而生情”,“情生而辭發”,興趣盎然地進入思考的王國,與作者、與老師產生共鳴。著名特級教師有的擅長於透過圖畫、音樂、幻燈、錄影等手段為學生再現生動的情景,有的透過音韻、內涵兼美的生動語言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有的透過教師恰當自然的動作、表情、手勢或學生的角色扮演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從而讓學生學得興致勃勃、欲罷不能。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持續學習,向“自主性學習”階段飛越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朱熹雲:“教學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在倡導愉快教學、自主學習的今天,語文教學就更不能忽視教學的形象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