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的再提高心理素質論文

教學質量的再提高心理素質論文

  論文摘要:討論學生自學在教學質量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自學效率的方法。

  論文關鍵詞:自學,學習環境,心理素質

  目前,我校關於教學的討論已告一段落,大家普遍認為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工作,的確,教師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這只是注重了教學中教的一面,教與學畢竟還是有區別的,如果從學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教育工作,就會有一些新的發現和認識。

  教學質量顧名思義,是指教與學的質量,教就是老師的工作,學則是學生獲取知識的行為過程。衡量教學質量的最終標準應該是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所以,認真分析一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很有必要的。假設有一位學習認真、基礎紮實的學生,他學習知識首先是從聽課開始,但是,無論他怎樣專心聽講,即使是位優秀教師授課,該學生也不可能堂堂課百分之百的聽懂,不清楚的地方往往自己看書解決。實際上,學生在兩節課中,每時每刻都能注意力集中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疑點總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如果學生要在第二天或第三天覆習課堂內容(實際經常如此),由於遺忘規律作用,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只會有個大概印象,許多細節要自己看書弄懂,實在看不懂才去問老師。這就是說,學生要完全掌握書本知識,除了聽課之外,還要經常地、大量地自學。所以,為學生創造條件,以提高他們自學效率,同樣也會對教學質量產生積極影響。那麼,自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呢?筆者透過自身的感受和與學生交流,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安靜的學習環境

  自學應該有一個安靜的環境,便於學生長時間思考學習中的問題。目前,我校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是本班教室。實際上,晚上的自習課很難保持安靜。那麼能不能再開避一個公共學習場所呢?比如在食堂或在學生活動中心放上幾排大的桌椅,能容納兩、三百人學習,桌椅的收放和衛生,由勞動周的班級負責。這樣,白天是食堂,晚上就成了學習場所。有人可能會擔心,這麼多人在一起,難道會比教室安靜?以筆者經驗來看,其安靜程度遠遠高於教室,原因是一個班只能有少部分學生去公共場所學習,而且散坐各處,就一個學生而言,其前後左右往往是不熟悉的人,自然就無話可說。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埋頭學習就形成了一種良好氣氛,這種氣氛對人的行為約束是很強的。當然必要是可以派專人管理,再公佈幾條紀律如:不準穿帶鐵釘鞋、不準小聲交談、開放半小時後不準進只能出。對公共場所學生登記,以配合晚自習的檢查。

  二、教材與參考書

  學生自學是從教材開始,好的教材易學易懂,不好的教材就象塊石頭,很難啃。目前,教材種類繁多,選教材應反覆比較,把它作為教研組重要工作之一。參考書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一本好的參考書可以頂半個老師。參考書的選擇應該在任課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這樣可以事半功倍,參考書的來源主要是本校圖書館,所以,購進一些關於學生用的專業書籍時,最好由各教研組來擬定。參考書的另一個來源是書店和省、市等各級圖書館,對於書店,大家都比較熟悉,而對公共圖書館就比較陌生了。實際上,公共圖書館不僅是藏書的地方,更是學習的好去處。應該向學生大力介紹這樣的圖書館。

  三、老師授課時應緊扣教材

  如果選用了一本合適教材那麼老師講課時內容順序以及符號、例題型別應儘量與教材一致,這樣,學生課後看書時,容易聯想老師所講的內容,有助於學生迅速掌握書本知識。否則,會影響自學效率。脫離教材的現象常常發生在有一定經驗的老師的身上,他們對教學內容非常熟悉,而往往忽視對新教材的深入瞭解。所以緊扣教材應該是全體教師注意的問題。此外,在課堂上,老師最好能向學生推薦一些參考書籍,以便那些沒聽好課而愛鑽研的學生藉助參考書也能迅速掌握知識。可以針對一些難點指定參考書,所以,一門課可能有多本參考書。

  四、良好的精神狀態

  學生精神飽滿,不僅上課容易集中精力,課後自學效率也高,影響人精神的.因素是很多的,如睡眠、體育鍛煉、生活習慣等,其中有兩個重要因素往往為人們忽視,那就是營養和心理素質。現代科學證明:營養不僅與身體健康而且和大腦思維活動密切相關。不同年齡的人、不同職業、其營養的內涵也不一樣。有人也許會說,以目前一些學生經濟狀況,根本無條件講究營養。這是對營養學的無知。實際上、即便是一百元的伙食標準,只要食物搭配合理,也能滿足營養要求,如果搭配的不好,三、四百的伙食也可能營養不良。這就是說,各檔次的伙食標準都存在飲食結構最佳化的問題。目前,系統學習過營養學的人很少,如果有人能對學生加以引導,不僅有利於他們學習,對他們的成長有深遠意義。科學的體育鍛煉不僅使人精力充沛,心情愉悅,還能一定程度修正性格上的缺陷,那種僅以運動水平為標準,不顧營養、犧牲睡眠時間的鍛鍊是對身體的一種摧殘,那麼如何協調鍛鍊、營養、睡眠的相互關係,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因人而異,所以更需要專家的指導。

  心理素質與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一個人心理素質過硬,就不會被生活瑣事煩憂,幹任何事就不會分心,否則,就經常會被一些小事所傷害,從而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目前,我校的學生絕大多數在十六――二十歲之間他們突然離開父母,離開溫暖的家庭,獨立生活、學習、幼嫩的心靈時時會受到現實風雨的吹拂,情緒的波動是不言而喻的,更糟糕的是,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情緒低落,這實際上是心理上生病,也需要看“大夫”,精通心理學的“大夫”,可以在心理上幫助學生增強抵抗力,提高心理素質。方式可以靈活多樣,既可以有講座,也可以象診所一樣接受學生的心理諮詢,另外還可以設立專門信箱,透過信函解答各種問題。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想學而勤奮的學生,其成績不一定好,這一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對此,筆者從某一角度出發,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對策,論點是否正確,還有待於實踐的檢驗。在這裡,只拋磚引玉,期盼廣大同仁的注意與評判。教學質量實質上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劉智勇.論新形勢下職業教育如何發展 大眾科技,2005,(3)

  2 王劍.淺淡以心育人與以德育人.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7,(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