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師教育一體化改革的新思路論文

探索教師教育一體化改革的新思路論文

  論文摘要:由於教師職前職後教育的互相隔絕,教育實習和教師培訓都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工程強化師範生培養的實踐環節,服務農村基礎教育,實現了高師院校、師範生、農村基礎教育與在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方共贏,催生了教師教育新模式。

  論文關鍵詞: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實踐,教師教育

  培養實施素質教育的高水平教師,服務基礎教育,是高等師範院校的根本任務。作為師範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專業訓練課程,教育實習的改革備受關注。如何強化師範教育的實習環節,提高教師培養質量,同時緩解農村教師短缺的矛盾,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工程實現了高師院校、師範生、基礎教育與在職教育專業發展的多方共贏,催生了教師教育一體化改革的新模式。

  一、“頂崗實習、置換培訓”:改革教育實習和在職教師培訓問題的新途徑

  教師職業是一項專業化、實踐性強的職業。教育學家舒爾曼指出“專業教育的基本教學問題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如何協調”,教師教育不管採取何種模式,都要求培養的教師有實際工作經驗以適應工作,這就要求在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必須加強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目前,高師教育實習和在職教師培訓均存在諸多問題。

  (一)高師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

  教育實習作為教育、教學專業實際鍛鍊的重要形式,是聯絡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紐帶,是培養專業化教師的的關鍵環節。實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師資培養的質量。然而,目前高師教育實習的效果不容樂觀。1999年,中國高校開始擴招。其後在連續9年的擴招中,師範院校學生實習面臨困難:一是城鎮小學師資超編,城鎮的實習基地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師範生實習之需;二是教育實習時間普遍存在偏少的現象,通常僅僅侷限於6-8周,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教學初戰經驗和反思自己的實踐機會;三是教育實習方式趨向於自由化,實習學校由學生自己選擇,實習成績僅憑加蓋了公章的評語,實習走過場。師範生教育實習的名存實亡,直接的後果就是從教技能較差,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意識淡薄,影響畢業時工作的選擇。

  (二)在職教師培訓出現的問題

  同時,目前在職教師培訓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一是政府期望透過有效的培訓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素質。這個目的由於缺乏有效的培訓模式和針對性的`課程,實效性仍然在探索之中;二是受訓的教師普遍缺乏參與培訓的動力。如果在正常工作日參與培訓,培訓前的調課和培訓後的補課讓教師煩不勝煩;如果在節假日參與培訓,休息調整的時間完全被佔用,教師身心疲憊,因此不少教師反感教師培訓,認為培訓是“自己的腰包被掏空,時間被佔用”;三是培訓方式單調,內容陳舊。在培訓過程中,以大課、聽講座為主,仍然採用以往慣用的“滿堂灌”、整體推進的教學方法,忽視了教師學習的個性特點,考核以筆試為主,本應豐富的中小學在職教師的培訓變得僵化呆板,實效性不強。

  高師教育實習和在職教師培訓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核心在於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的脫節。實施“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工程為同時解決兩方面的問題,推進教師教育一體化,以達成“合作雙贏”,創造了一種新思路。

  二、“頂崗實習、置換培訓”:角色的轉換促進了教師自我教育和能力培養

  “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即組織師範類高年級學生在學完骨幹課程,經過有針對性的系統培訓後,到中小學實習一個學期,承擔原任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原任教師到高師院校接受一段時期的專業培訓。這樣,將實習生入職前的“跟崗提升”與在職教師的“置換培訓”有機結合起來。

  (一)頂崗實習

  1.實習安排

  頂崗實習的時間一般安排在本科大四或專科大三第一學期進行。正值金秋季節,一方面避開了實習生最後一學期的畢業論文、就業競爭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正值實習學校開展多項活動,如教師節、國慶節、運動會、期中考試等,可以更好地鍛鍊培養實習生的組織管理能力。試點基地的選擇最好是農村中小學。因為我國城市教育相對發達,師資隊伍較強,師範生實習被它們視為干擾正常教學的添亂,這種課時量極少“蜻蜓點水”式的實習難以培養師範生的教育技能。農村教師工作艱苦,待遇較低,教師相對缺乏,而實習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缺乏的壓力,因此農村學校往往比較歡迎實習活動,這樣有利於頂崗實習的開展。

  2.組織管理

  ①採取混合編隊,實行雙重管理。即打破學生的學科專業,將不同專業的學生綜合編排,以有利於文理融合,互相滲透,使實習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以每所實習學校為單位成立實習分隊,由10-25名學生組成。各分隊配一名帶隊教師,同時接受學校和省教育廳或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雙重領導;實習生作為學生接受帶隊教師的管理,同時作為“全職教師”接受實習地教育局和實習學校的管理。

  ②重視崗前培訓,強化教學技能。準備階段,實習生在教學法教師的指導下,仔細研讀教材,編寫規範教案,並反覆進行校內試講。崗前培訓內容還包括班級事務管理、課堂教學組織方法、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方法以及班主任工作注意事項等。

  ③加強師德修養,注重業務提升。實習階段,實習生頂替的教師崗位可能分佈於一年級至六年級,課程包含了小學開設的各種課程,他們全方位地參與實習學校的活動,包括承擔班主任工作、上課、晨讀、早操、課外活動以及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習研討等。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實習生努力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教書育人。有些實習生還利用課餘時間展開調查研究,瞭解民俗民情,加強社會實踐,為農村基礎教育文化建設貢獻智慧。

  ④認真進行總結,綜合評定成績。頂崗實習結束,學生返校。以係為單位,學院組織實習生認真開展實習總結,加強經驗交流。實習成績由實習學校、專業指導教師和帶隊教師協商初評,最終由學院實習領導小組確定。

  3.意義成效

  一個學期結束,當實習生們告別天真、面露自信和收穫喜悅返校時,帶回了許多沉甸甸的實習報告,有些記錄了實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典型事蹟,有些對實習學校的情況作了調查和總結,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頂崗實習”有效提升了大學生的文化素質、職業素質,對於培養合格教師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增加了實習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克服了常規實習走馬觀花、淺嘗輒止的弊端。實習生與當地教師朝夕相處,共同生活、學習和工作一個學期,在“實戰”中接受鍛鍊和培養,其教學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二是有利於增強其教師職業角色意識,加深對教師職業價值的認同。透過教學實踐,實習生自身價值得到了體現和承認,並逐漸體驗到教師的多重角色,諸如團體領導者、教學設計者、紀律執行者、學生的幫助者等。在頂崗實習過程中,他們目睹孩子們對知識與發展的“渴望”,嘗試教師職業讓他們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教師職業的平凡而偉大、崇高而神聖。

  (二)置換培訓

  置換培訓,即由實習生完全承擔實習學校任課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將原任教師置換到高校進行免費短期脫產培訓。一般置換出兩類教師:一是無法很好地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教師;二是有提升自身教學、科研強烈需求的骨幹教師。

  高師院校要精心制定培訓方案,做到目標明確、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樣,管理規範嚴格。對無法很好地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部分教師,培訓應當貼近課堂,以提升教學技能為主。如課堂教學的匯入技能、提問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技能、如何把握課程的重點難點、控制課堂局面、結合學科特點製作通俗易懂的教學軟體以及如何板書等,有的農村教師可能還需要進行學科知識的擴充、深化,教育理念的更新等。對有提升自身教學、科研需要的骨幹教師,培訓應採用課程化培訓與非課程化培訓相結合的高階研修模式,採用“自主學習、專家引領”、“主動參與、實踐反思”等方式,圍繞研究專題組織講座、讀書指導、現場實踐、撰寫論文或研究報告等,從而傳遞大量新的有效資訊,促使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透過一系列的研究研討活動和專項技能訓練,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

  透過置換培訓,一部分教師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脫出來,得到了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使他們能有時間接受系統的培訓和提高,有效地解決了他們突出存在的工學矛盾,促進了小學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工程得到了省教育廳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援,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從教技能培養方面,促進高師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教師教育一體化,服務基礎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從反饋情況來看,實施中尚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需進一步加強研究。

  (一)學生師範技能不強,從師素質有待提高

  主要表現在教學語言的運用、課堂組織能力有待加強;班級管理經驗不足,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和問題學生個別教育能力有待提高;對新課標的要求與學生心理現狀把握不準;人際交往溝通能力需加強等。

  高師院校要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提高實習生從師素質。具體來說,一是要強化學生的職業理想教育,使學生及早建立“角色”意識;二是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定,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在強化專業學科教學的同時,一方面增強教育學科的教學時數,使它佔總課時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另一方面改變教育學科的課程內容;在教材教法課中應增加所學專業中小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教材分析等內容,拓寬專業基礎,增強適應性;三是強化學生職業基本技能的訓練。制訂教師基本功訓練方案,把“三字一話”、教學設計、班主任工作、課外活動輔導、藝術鑑賞、現代教育技術等基本功訓練納入教學計劃。

  (二)專業指導力度不夠,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高師院校部分指導教師由於缺乏對基礎教育現狀的瞭解,難以有針對性地對實習生進行指導。實習基地指導教師雖責任心較強,但部分教師受自身學歷、素質條件的限制,指導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需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制定指導教師選派標準,選派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具有較高管理能力與溝通協調能力的教師帶隊,並加強帶隊教師的管理與督導工作。其次,由高師院校教師和相關市縣優秀教師組成“頂崗實習專家指導小組”,加強對實習生的教學業務指導,及時瞭解教學情況,並做好相應反饋。再次,要建立由高師院校教師和基地在職教師組成的實習教師專業成長小組,構建研究、學習和發展的共同體,結合中小學實際進行集中研修、問題診斷,促進師範教育與基礎教育共同發展。高校教師精通教育理論與新課程改革的各項方針、政策,但是對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實際研究不多,在培訓中往往是就理論講理論。而廣大中小學教師迫切需要的正是對實踐的指導和對新課程實施方式的具體建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培訓不能完全滿足教師的要求。因此,在培訓前應讓培訓授課教師深入到中小學的教學實踐中,體驗與傾聽廣大教師的疾苦與需求。在培訓中,結合具體事例講解理論,做到有的放矢。同時,應該儘可能多地吸納經驗豐富的基礎教育一線老教師和優秀教師參與對教師的培訓工作。

  (四)高師院校與實習基地溝通不夠,應密切師範教育與基礎教育聯絡

  高師院校與實習基地溝通不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崗位需求數量和專業需求結構等方面缺乏有效溝通,致使部分學生出現專業不對口現象,所教非所學;第二,實習學校部分教育行政人員和教師不能清晰準確地理解“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工程的內涵和真正意義,對其持觀望態度;第三,在基層教師培訓方面,還沒有形成整體的制度和體系。

  因此,應發揮高師院校的主導作用,密切師範教育與基礎教育聯絡。首先,高師院校應爭取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中小學的支援和協助,以委託制、互惠互利為原則,選擇具備食宿、安全與教學條件的學校。其次,加大頂崗實習的宣傳力度,轉變實習學校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充分發揮中小學教師的指導作用。再次,依託高校的教學研究力量,聯絡當地優秀教師,成立區域教師教育研修中心,履行基礎教育研究和教師職後培訓的職能,以點帶面,促進本地區基礎教育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

  石本無火,相擊乃發靈光;水本無華,相蕩乃生漣漪。“頂崗實習,置換培訓”為構建職前職後一體化的教師教育體系搭建了橋樑和紐帶,高師院校的專業教師和師範生共同參與為基礎教育的服務與研究,既發揮了其自身人才培養、教育服務和教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又探索了在職教師培訓的新模式,使服務基礎教育和推進教師教育一體化水乳交融。

  參考文獻

  1 美]李·S.舒爾曼著,王幼真,劉捷編譯.理論、實踐與教育的專業化[J].比較教育研究,1999,(3).

  2 張琳.我國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與思考[D].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3 曹慧英、彭小虎.頂崗實習,置換培訓[J].愛滿天下,2008,(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