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居里教授治療慢性腎病中醫溼證經驗總結論文

馬居里教授治療慢性腎病中醫溼證經驗總結論文

  論文摘要:名老中醫馬居里教授辯治腎病,審證求因,重視溼邪,對症下藥,臨床療效明顯。

  論文關鍵詞:馬居里教授,治療慢性腎病溼證,經驗總結,名老中醫

  慢性腎病是泌尿系疾病常見疾病,從中醫致病角度及現代飲食習慣出發,溼邪顯得尤為重要。導師馬居里教授,從事中醫腎臟病學教學、臨床研究30餘年,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治療腎系疾病溼證方面有獨特見解,筆者有幸跟隨馬教授學習,頗有感悟,現將其在辨治腎臟病中溼證方面經驗整理報道如下,以饗同道。

  一、腎臟疾病發病概況

  中醫角度腎為先天之本、水火之髒,與膀胱相表裡,主五液以維持體內水液的平衡。西醫角度腎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洩代謝產物及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可見無論中醫或西醫中的腎都與水有密切的關係。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腎臟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我國腎臟病發病率高達9.4%-11.8%。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之後又一個威脅健康的重要疾病,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

  二、慢性腎病中溼證的病因及病機

  溼有內外之分,外溼為六淫之一,多由於氣候潮溼、涉水淋雨、久居溼地等外在溼邪侵襲人體所致。腰為腎之府,感受寒溼、溼熱之邪,邪阻腰府,絡脈不利,則發腰痛。內溼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內溼的形成多因飲食不節,現代生活中多食肥甘厚膩,損傷脾胃,溼從內生,脾生溼,腎主水,水溼同類。溼為陰邪,易傷陽氣,腎陽虧虛,氣化不及州都,則發水腫,癃閉;且溼性粘滯,見腎病多起病緩、傳變慢、病程長、難速愈;溼性趨下,溼熱蘊結下焦,則發淋證、小便失禁、遺精、陽痿;溼性重濁、困阻陽氣,清陽不升,則發耳鳴耳聾。腎系病證治病因素諸多,多可有溼邪解釋,故溼為諸邪之本,兼它邪致病。

  三、馬師分型治療溼證(水溼、寒溼、溼熱、痰瘀、濁溼、濁毒)

  1.水溼證:主症:全身浮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腰痠困痛,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馬師治以健脾化溼、通陽利水,多選五皮散(茯苓皮、生薑皮、陳皮、桑白皮、大腹皮),五苓散(茯苓、豬苓、白朮、澤瀉、桂枝),加車前子。

  2.寒溼證:主症:胸悶氣短,咳吐白痰,怕冷,肢體困腫,納呆,泛酸,腰部怕冷,得熱則舒,小便清頻,大便溏。馬師治以溫化寒溼,多選二陳湯、苓桂術甘湯、真武湯,加溫陽之類藥物肉桂、乾薑、吳茱萸等。

  3.溼熱證:主症:肢體困重,胸脘憋悶,口膩不渴,泛惡欲吐,腰痠困,小便澀痛,或小便不利,腹脹、便溏不適,或大便不通,舌體胖大,苔黃膩,脈濡數。馬師治以清熱除溼,病偏於上,方選杏仁滑石湯;病在中焦,方選黃連溫膽湯;病偏於下,方選二妙散、三妙散、四妙散、八正散。

  4.痰瘀證:主症:全身發睏,胸脘憋悶,腰痠刺痛,納食可,夜休一般,舌暗,苔黃膩,脈弦澀。馬師治以健脾化痰、活血通絡,方選通瘀煎,當歸芍藥散,或二陳湯加紅花、桃仁、丹參、澤蘭、益母草等活血制之品。

  5.濁溼證:馬師認為此症多見於慢性腎病功能不全,此時因腎臟清除率下降,體內代謝產物排出不暢,聚於體內,發為濁邪。主症見:噁心欲吐,口苦,不思飲食,發睏,腰痠腿困,夜尿多,尿濁。馬師治以清溼化濁,方選扶正洩濁保腎湯,偏上焦加菖蒲辛開,在中焦以草果、川樸苦溫燥溼,在下焦用澤瀉、薏苡仁利溼。

  6.濁毒證:馬師認為此症亦多見於慢性腎病功能不全,濁邪化熱則為濁毒。主症見:噁心嘔吐或欲吐,口苦、口乾,不思飲食,顏面色淡浮腫,發睏,腰痠腿困,尿多或尿少。馬師治以清熱解毒,通便洩濁,方選五味消毒飲加大黃、當歸、益母草。

  四、病例舉證

  患者師某,男,50歲,2010年9月30日初診。反覆顏面及雙下肢浮腫32年,加重1周。患者32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顏面及雙下肢浮腫,無噁心嘔吐、心慌氣短,休息後緩解不明顯,在當地醫院診治,診斷為“急性腎小球腎炎”經治療(具體不詳)顏面及雙下肢浮腫消失,此後時有上症再發,患者未予重視,亦未檢測尿常規、腎功等。1周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全身發睏,顏面及雙下肢浮腫,噁心欲吐,口苦,遂在咸陽市中康醫院做全面檢查,血壓160/80mmHg,腎功:BUN27.32umol/LCR1000umol/L,尿常規:蛋白2+,血常規:血紅蛋白68g/L。泌尿系B超:雙腎瀰漫性損害,右腎大小約7.3×4.4×3.2cm,左腎大小約9.8×4.8×4.7cm,為求中西醫治療今來診,時見:顏面及雙下肢浮腫,貧血貌,噁心欲吐,口苦,胸悶痰多,全身發睏無力,腰痠困,夜尿5-6次,納呆,夜休差,大便不暢。舌紅,苔薄黃而膩,脈弦。診斷:西醫診斷:慢性腎功能衰竭高血壓(衰竭期)腎性貧血腎性高血壓;中醫診斷:溺毒證屬痰濁中阻,水溼內停。治以化痰祛濁,利水消腫,方選黃連溫膽湯加減,具體藥物為:黃連10g陳皮10g姜半夏12g土茯苓15g竹茹10g枳殼10g車前子15g菖蒲15丹參20g澤瀉20g焦山楂15g魚腥草15g水蛭10g金櫻子15g芡實15g,七付,水煎服,日1劑。同時配合硝苯地平緩釋片10mg,分早晚口服,日2次,右旋糖酐鐵50mg日3次口服。10月7日複診:患者顏面及雙下肢浮腫基本消失,無口苦,胸悶氣短,噁心明顯改善,納食好轉,面色較前紅潤,夜尿4-5次,夜休可,大便調,日1次。查血壓140/80mmHg,腎功:BUN26.66umol/LCR966umol/L,尿常規:蛋白2+,血常規:血紅蛋白81g/L。腎功:上方去菖蒲加生大黃8g,七付。10月14日三診:患者浮腫消失,納食香,精神可,無乏困,大便調,日2次。查血壓130/70mmHg,腎功:BUN27.5umol/LCR840umol/L,尿常規:蛋白2+,血常規:血紅蛋白88g/L。上方加黃芪30g黨參15g懷牛膝15g。10月21日四診:患者無明顯不適症狀,腎功:BUN33.85umol/LCR713umol/L,尿常規:蛋白1+,血常規:血紅蛋白96g/L。上方去澤瀉,車前子加地龍12g、紅花10g、山藥15g、熟地15g、砂仁8g。隨後患者無明顯不適,繼續服上方,隨訪1年,患者無明顯不適,血肌酐維持在630-700umol/L。

  五、體會

  目前慢性腎病致病因素眾多,各種病因夾雜致病,然慢性腎病與溼的.關係緊密相連,溼是發病之因,又是進展過程中的病理產物。從除溼治療慢性腎病正引起中醫界的廣泛重視,馬居里教授近年來致力於臨床,潛心研究腎病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透過不斷總結與探索,結合西醫病理診斷,認為各種腎病祛除溼邪很關鍵,溼邪得除,脾胃健運,諸症得以緩解或消失;馬師認為溼邪重濁粘膩,易阻氣血執行,經絡受困,在溼邪治病中常配以活血化瘀之品(多用紅花、桃仁、丹參、川芎、三七粉、焦山楂)兼蟲類藥物(多用地龍、水蛭、殭蠶、蟬蛻、土元)以通絡,臨床療效顯增。馬師在臨床祛溼方面也注重於健脾,溼能困脾,脾易生溼,瀉補並用,重在於瀉,靈活運用於各型,臨床上療效滿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