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遊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思考

論文:《導遊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思考

  論文摘要:在旅遊管理專業中,《導遊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此亟需解決人問題,所以對該課程進行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很有必要。

  論文關鍵詞:導遊基礎知識,導遊基礎,教學思考

  《導遊基礎知識》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作為旅遊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研究、學習旅遊文化知識、培養學生從事旅遊服務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入門課程,也是全國初級導遊資格證三門統考課程的必考科目之一,是提高學生職業、參加導遊證考試和就業的支撐課程。

  1.教學要求

  1.1對教師

  這門課程體系龐雜,內容繁多,涉及面極廣。《導遊基礎》幾乎涵蓋了導遊員在介紹景點過程中所要涉及的所有知識,既包括自然景觀知識,又包括人文景觀知識。在自然景觀知識方面,涉及地文景觀、天氣與氣候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等四大主類,景觀建築等14個亞類。這門課所涉及的知識包羅永珍,囊括地理、歷史、建築、藝術、宗教、民俗等各大學科門類的知識幾乎所有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識都濃縮在這門課裡。

  要想上好這門課,沒有廣博的知識,沒有開闊的視野,沒有良好的駕馭能力是很難的。開展“專案化”教學,突出技能培養。將導遊基礎紛繁複雜的內容進一步按照工作過程進行挖掘。力求每一個專案圍繞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職業技能展開。同時,將導遊基礎與其它相關的專業課程統一隴調,開展綜合實踐專案,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效果。在授課時,適當穿插一些風物傳說、歷史典故、民間傳說等,增加趣味性,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作為一名專業課老師,應當經常閱讀一些旅遊方面的讀物,並時常做一些讀書筆記,不斷拓展自己知識面,使自己的授課內容豐富多彩,有著較強的時代感。除了專業知識的積累外,還要注意對邊緣學科知識的汲取,如有針對性的看一些地理知識、歷史常識和一些優美的散文,以及報刊和網上登載的對教學有幫助的資訊。此外,通常利用暑假時間研讀教材,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回顧與反思,然後整理、修改教案,使自己的教學不斷趨於完善。

  1.2對學生

  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許多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演說大師都得益於良好的讀書習慣。因為說話能力的提高並非一蹴而就,這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積少成多,山量變到質變。必須廣泛閱讀,多多益善,小僅要讀課本還要向課外輻射,小僅要讀文學的,還要涉獵科技、政治、經濟、禮會、文藝、體育等科類。讓學生廣泛閱讀並且勤加思索,便可以由此及彼、由點到面、開闊知識面,從而啟用思路,為他們能侃侃而談提供廣泛的素材。

  導遊基礎是導遊資格考試必考的科目之一,學生今後要想從事導遊工作,必須具有相應的資格證書。從歷年考試透過率來看,一般只在10%左右,難度是很大的。目前考試還受到考生地域的影響,各省考試還包含一部分本省的旅遊景點知識,這在無形中加大了考試的難度。而學生對能否擁有導遊證非常在意,因此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與他們的學習目的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教學目的

  2.1課程要求

  根據旅遊管理專業"培養職業素質和人文素養良好,專業技術和技能較強,市場意識和創業精神較為突出,在旅遊相關企業從事接待、導遊、旅遊服務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透過教學,使學生明白作為一名導遊員應該具備的基本文化知識和素養,全面系統地瞭解和掌握中國歷史、民族民俗、旅遊地理、古代建築、古代園林、四大宗教、飲食文化、風物特產、旅遊文學等方面的知識,為日後從事旅遊工作打下紮實的文化基礎;透過實踐教學,加深對導遊文化知識內涵的理解,在實踐中提高人文素養和職業技能。

  2.2透過導遊資格考試

  《導遊基礎》作為導遊人員從業資格證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在筆試和現場導遊考試都有涉及。目前,在全國導遊員資格證考試中,《導遊基礎》這門課程的特點顯然在向公務員考試方向靠攏,題量的劇增使很多學生對於知識點的記憶感到頭疼。這就要求學生對知識點必須十分熟悉,在學習時既要有重點地把握一些知識點,也有必要兼顧全書。

  2.3能力的鍛鍊與培養

  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僅要重視傳授知識,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差,這是目前教育模式造成的問題之一。要改變過去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填鴨式的傳統的灌輸教學方法。建立以師生問答式對話、課堂討論、情境教學、欣賞教學、案例分析、模擬導遊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運用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能夠綜合理解各類史地文化知識並將其融會貫通、靈活應用,對導遊人員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導遊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可以與《導遊實務》、《模擬導遊》等課程相結合進行,加強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在教學當中,注重學生能力的鍛鍊與培養。

  3.教學設計與方法

  3.1課前小故事,口才與膽量的鍛鍊

  開學初就做出明確要求,每次課讓一到兩個學生在講臺上做三個主題的口述表達。(1)自我介紹(2)介紹家鄉(3)自己熟悉並感興趣的話題,作為一個小故事講述。運用欣賞教學法。欣賞教學法要求教師從教學內容出發,引起學生的欣賞興趣;激發學生較強烈的情感反應,使學生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的欣賞和鑑別能力,並且能夠對學生的膽量、口才進行很好的鍛鍊,培養大眾面前開口說話的能力。每次課給學生一部分時間,進行導遊模擬講解,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當導遊員的樂趣,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家庭環境,學習基礎不一樣,透過每個同學上臺鍛鍊,找到每個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助其揚長避短,也便於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因材施教。

  3.2學生教學,學生點評,教師總結

  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使學生的想象力與表演力得到提高,為其今後從事導遊服務工作奠定基礎。教學中遵循“精講多練”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導”的實踐,如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和任務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等收集資料,然後進行課堂討論、課堂演示、旅遊案例分析和導遊模擬講解訓練等。組織學生在自願的基礎上成立各種學習小組,以達到互幫互助的`目的;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如導遊大賽等。透過課堂實踐和校內實踐,在此基礎上,每節課,讓事先準備好教材內容的學生,學生本人要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有助於學生主動吸取知識、消化知識、鞏固知識。在充分備好課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上課,學生點評,教師總結,透過這種授課模式,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寓教於樂,讓學生快樂學習,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3.3實地教學,教學實踐,模擬導遊

  課程教學總時數為36課時,其中理論課時為30課時,實踐為6課時。實踐教學與學生獲得從業資格證和畢業證,成為“雙證融通”型人才關係密切。校外實踐。一方面積極組織參觀教學,根據教學的需要組織和帶領學生到校外的一定場所對實際事物進行觀察研究。參觀前,要實事求是地根據教學要求和現實條件確定參觀的目的、時間、物件、重點和地點並做好充分的準備;參觀時,要提出具體要求,組織並指導學生參觀;參觀後,要及時進行總結,引導學生把所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比如講授中國園林建築時,組織學生到市郊水磨溝公園進行參觀學習。僅僅在課堂內學習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除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相應知識的講授外,讓學生利用週末、節假日去景點實踐,對於學生順利透過職業資格證考試尤其是現場導遊考試,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等都大有裨益。

  3.4假期實踐,跟團,帶團

  與導遊業務課程相結合,課本知識用於實踐,實踐推動課本知識的補充,另一方面我們的教學應該與社會接軌,與行業同步,隨時接受市場的反饋。假期過程中,鼓勵學生走出去,去景點實地多鍛鍊,在大自然廣闊的世界中,感受生機與活力,欣賞美景,陶冶情操。或到旅行社進行實習,熟悉業務,親身經歷導遊的酸甜苦辣,多觀察別的導遊員和講解員,學人所長,避人所短,多請教經驗豐富的導遊員,多和遊客交流,回校後,透過各種途徑多求證知識並加以總結。假期實踐後,根據學生自己跟團,帶團的切身體會,感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的差距,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必要性和運用知識的有效性的意識,也有利於他們自身職業生涯的設計與瞭解行業狀況和自身職業的定位。

  4.結語

  提高《導遊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只要教師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透過“導遊基礎”課程建設,推動課程體系的整體最佳化,真正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