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知識城市發展路徑研究的論文

關於知識城市發展路徑研究的論文

  社會知識轉化視角下的知識城市發展路徑研究

  摘要: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下,知識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以知識創新為發展動力的知識城市應運而生,知識城市的轉型成為城市競爭的關鍵。社會知識的有效轉化直接影響到知識城市的成功轉型,因此在文獻和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社會知識轉化對知識城市轉型的作用機理,根據具體的影響機理進一步提出了知識城市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知識轉化;知識城市;發展路徑

  在過去20年的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知識成為了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由知識推動的創新型經濟體系的產生導致了“知識經濟”的出現。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下,知識在生產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並逐漸成為新型的資本,由此“知識管理”也應運而生。最初的知識管理主要應用在企業內部,後來逐漸運用到政府組織和其他一些組織機構,並進一步擴大到知識型社會。城市作為經濟發展的載體,在資訊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背景下,以知識資本為經濟發展主導因素的知識城市轉型成為未來國際城市競爭的核心能力。知識城市的轉型逐漸被納入城市發展戰略規劃中,而成功轉型的關鍵在於有效促進社會知識的創造和創新,進而提升整個城市的知識量,透過知識培育、技術創新、科學研究來提升創造力。

  一、有關知識城市研究的文獻回顧

  國內研究方面,許妙玲等提出了城市知識資本的概念,將城市資本分為過程資本、勞動力資本、社會資本和發展資本等,並構建了城市資本的管理框架\[5\];陳搏提出並完善了知識城市的概念,在闡述社會知識管理必要性的基礎上從政府參與的角度構建了社會知識管理的框架\[6\];吳敏華強調知識城市的建設在國際上仍處於開始階段,並選取了全球知識城市建設最成功的三個城市分析它們的發展路徑,從而為我國城市提供了借鑑\[7\];另外洪江濤等則透過實證研究分析了知識管理、知識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之間的關係,得出知識管理對知識競爭力和核心競爭有著正的影響\[8\]。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知識管理和知識城市進行了一些基礎理論研究,但具體的社會知識轉化如何影響到知識城市的轉型研究較少,這為本文的進一步探討提供了研究空間。

  二、知識城市研究理論撮要

  (一)社會知識轉化理論

  社會知識轉化是基於社會層面的知識有效轉化,仍屬於知識管理的範疇,但管理的主體不再是企業內部人員,而是全體社會成員,是一種社會活動,作用範圍是整個社會活動網路。我們可定義社會知識管理為透過社會的力量建立各種組織和平臺,以促進社會知識的創造、交流和創新,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迴圈體系,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在這裡範疇更廣一點的社會知識包括社會各種無形的知識資本,具體包括市場、人力、技術、環境等要素。而社會知識的轉化更進一步地強調社會知識如何有效地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從而加快社會知識的創新,因此可以定義社會知識轉化為促進社會各種無形知識資本創造、傳播、創新的過程。

  我們可以藉助Nonaka的知識轉化過程理論來更好地理解社會知識轉化。Nonaka提出知識轉化要經過四個過程:社會化(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外化(從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連線化(從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內化(從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從而實現企業內部知識的創新。社會知識的轉化同樣要經歷這四個過程,只不過知識創造的主體是整個社會成員,其傳播範圍是整個社會網路。

  (二)知識城市理論

  其一,知識城市是一種其成員的思想和行為“知識化”的社會。在知識城市中其成員必須擁有大量的知識,社會大多數的資源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中去,社會成員能夠經常努力地收集、開發和傳播新的知識,從而運用這種知識來倡導和衡量他們的價值和目標。

  其二,知識城市是以知識創新為主要推動力的社會。 知識的創新推動了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城市由資本密集型產業逐漸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如文化創意產業、知識型服務產業等,知識的創新成為該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在城市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

  其三,知識城市是資訊化社會。科學技術代表著一個世界的生成,資訊科學技術代表著知識城市的生成。知識城市的建設注重城市的開放性和資源的整合性,優先構架城市網路,利用全球聯網實現知識資源共享。

  其四,知識城市是一個多元化社會。知識城市要求城市注重知識的開放性,在發展主導文化產業的同時相容文化多樣性,接受不同的文化在社會範圍的傳播,並逐漸融入到主流文化中去,從而促進知識的創新。

  2.知識城市的衡量標準。知識城市作為新型的城市發展戰略,如何有效衡量也是至關重要的。參考2004年的巴塞羅那《知識城市宣言》,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屬於知識城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城市知識傳播的基礎設施完善;二是城市資訊化、數字化程度較高;三是城市知識產業發達;四是市民平均閱讀水平較高;五是文化服務資源豐富。在評價一個城市是否屬於知識城市時,通常由世界範圍內的100個專家和學者組成的評審團對符合條件的城市進行提名,然後對各項評價指標進行嚴格評審,最終確定獲得“知識城市”稱號的城市。

  三、知識城市轉型的必要性

  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下,知識城市的轉型已經成為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城市向知識城市轉型有其客觀必要性,這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 知識城市的轉型是時代發展的潮流

  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知識取代了勞動力成為了新型的資本,資本時代已經過去,知識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創新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在此環境下,城市作為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集中地,當仁不讓地處於知識的衍生地。因此,城市未來發展方向必須順應時代潮流,逐漸向知識城市轉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不斷輸出知識創新人才,促進城市全面可持續發展。

  (二) 知識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促使知識型城市的轉型

  知識經濟的發展衍生出許多知識產業,知識產業主要包括資訊產業、媒介產業、設計策劃產業等創新產業。在如今高速發展的城市經濟中,這類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斷改變著城市的產業結構,對城市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這類產業的興起,推動著城市經濟結構的轉型,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業的熱情無形中為城市轉型提供了條件。同時,這類產業的發展需要城市管理者進行有效管理,使得城市轉型變得更加必要。

  (三)知識城市的轉型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知識城市的轉型要求整個社會實現全民自主化的創新,使社會成為一個開放式創新的社會。在知識經濟的驅動下,知識城市的轉型將改變城市的執行模式,會特別強調技術創新來提升城市的創造力,對知識進行有目的的培育,使得城市充滿活力。西方一些國家已經將知識城市的'轉型納入了城市發展戰略,並對一些城市進行了成功的轉型,從而使一些舊的工業城市或處於“頹勢”的城市煥發出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我國知識城市的轉型顯得更加必要,只有加快城市的轉型,吸引更多人才和先進技術的湧入,才能提高城市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四)知識城市的轉型最佳化社會資源配置

  在後工業時代,經濟高速發展留下了諸多後遺症,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著城市失業、城市基礎設施缺乏、環境汙染嚴重等問題。這是城市工業化發展所導致的普遍性社會問題,並隨著社會矛盾的加劇而更加尖銳,直接影響到城市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知識城市的轉型可以最佳化社會資源配置,整合城市資源,由產業升級所造成的環境危害更小。同時在知識型的文化氛圍下,城市整體素質更高,社會矛盾得到緩解。因此知識城市轉型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城市所面臨的諸多社會問題,有利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四、社會知識轉化對知識城市轉型的作用機理

  知識城市的轉型對我國城市經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在此過程中社會知識的有效轉化直接影響到知識城市的轉型。社會知識轉化從知識創造、傳遞、創新三個方面影響著知識城市的轉型。

  (一)社會知識的創造影響著城市的知識水平

  一個城市整個社會成員知識量的大小決定著整個城市的知識水平,是城市成功轉型的基礎。同時,知識密集型企業的數量也決定著城市的發展能力。實踐證明,以知識為基礎的第三產業對經濟的增長貢獻遠超出其他產業。在知識城市中,知識的創造是全民性的,城市管理者要做的便是如何正確有效地指導社會成員進行知識的創造活動。知識組合和交換是知識創造的兩個途徑,透過對新的不同知識和資源的重新組合從而產生新的知識;透過不同主體知識和經驗的交換實現知識的互補,從而加快知識的創造。城市主體同樣透過兩種不同的路徑進行著知識的創造,從而實現城市知識量的快速增長。

  (二)社會知識有效傳遞是知識城市轉型的先決條件

  知識型城市的成功轉型不僅僅在於城市知識量水平,更在於知識的有效傳播,從而實現知識的創新。知識的傳播在於傳播主體的自願,而城市管理者的職責便是如何激勵社會主體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實現知識的共享。只有使得社會知識在社會範圍內廣泛傳播,才能更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實現知識創新的效率最大化。在如今資訊化高度發達的城市中,知識的傳遞更容易實現,也為知識性城市的轉型提供了方便。城市管理者一方面要實現全民獲取知識的便捷化,以提高城市居民知識量,同時也要鼓勵高科技技術企業實現知識共享,以促進知識的創新。 (三)社會知識的創新是知識城市轉型的決定性因素

  最終知識城市的形成在於其創新能力,如果一個城市的技術、資本、資源等均來自於其他城市,則城市的發展必然會落後於其他城市。創新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是知識城市轉型的決定性因素。沒有技術創新,城市生產力就無法提高;沒有文化制度創新,城市資源將會流失。只有實現技術、生產模式、管理制度的創新,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生產要素的轉型,從而加快城市轉型。

  五、基於社會知識轉化的知識城市發展路徑構建

  在知識轉化的視角下,透過促進知識的創造、傳遞和創新,可以推動知識城市的轉型。根據知識轉化對知識城市的作用機理,可構建知識城市的發展路徑。首先是社會知識的創造,其實現路徑包括知識城市理念的宣傳和公共文化設施的完善;其次是社會知識的傳遞,其實現路徑則是城市資訊化、數字化建設和完善及知識交易平臺的構建;最後是知識的創新,需要構建相應的創新制度鼓勵知識創新,同時注重城市多樣化文化的相互促進作用。

  知識城市形成要求城市經濟結構、執行方式、人們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等進行一系列的變革,這離不開政府的總體規劃和戰略支援。只有充分調動整個社會成員的積極性,發揮社會主體的創造性,才能更快地促進知識城市的全面轉型。

  (一)積極樹立個人和組織的知識城市新理念

  隨著經濟時代的變革,人們的價值觀也在不斷變化著。當知識取代勞動力成為新的生產力時,知識的價值觀便逐漸形成。在知識城市的建設中,要樹立人們知識城市的新理念,強調知識是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促進整個社會知識觀的形成,突出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城市在理念宣傳上,應樹立人們新的知識價值觀,使人們充分認識到知識對個人以及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沒有知識文化是站不住腳的,以此引導人們學習知識的價值觀。

  (二)完善促進社會知識轉化的資訊基礎設施建設

  在知識城市的轉型中,數字化城市建設是知識傳播的關鍵。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誰擁有了資訊,誰就能擁有主動權。資訊化是一個城市現代化最高層的標誌,建設具有國際水平和國際規範的資訊基礎設施,利用先進的技術處理和網路通訊技術,將城市知識資源加以收集整合,並完善城市知識體系從而促進社會知識的有效傳播,轉變城市的經濟執行方式,與國際市場同步。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公共數字圖書館、免費無線網路、文化交流場所等。

  (三)建立社會知識創新制度體系

  任何一種經濟執行方式,必須有相應的制度體系加以保障。知識城市也需要相應的創新制度。制度的功能在於保障知識在創造、傳播、共享過程中的連續性和永續性,實現知識資本的最佳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從而保障整個社會創新體系的運轉。社會知識轉化制度體系是知識創新的血液。制度的制定以社會成員為物件,一方面規範知識的傳播機制及知識型產業的合法經營;另一方面則是培育社會知識創造人才,鼓勵社會創新。因此為促進知識城市的成功快速轉型,相應的教育體制、科技創新體制、人才引進機制都要相應地作出調整,相關政策也要完善。

  (四)為企業打造專業的創新交易平臺

  在知識城市的建設中,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對知識創新的貢獻是巨大的。政府部門一方面要鼓勵企業加快創新,同時也要為企業的創新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創新交易平臺的構建,可以促進不同企業間資源的交換利用,在自願交易和公平交易的基礎上,推動實現整個社會的創新。同樣,政府部門可以採用激勵措施激勵創新要素提供者自願提供創新資源,在交易平臺上實現免費共享,從而實現協同創新。

  (五)塑造知識性組織,營造學習型文化氛圍

  知識城市擁有多樣性的開放文化,文化氛圍影響到知識城市的形成。積極打造知識型組織,營造學習型文化氛圍,能豐富人們的知識水平,提高人們學習創造的熱情,為社會知識的創造、創新提供環境。因此,知識城市轉型建設程序中,要加大知識性組織的投入,實現全民學習的氛圍,從而不斷形成知識型企業、知識型社群,進而形成知識型城市。

  六、結語

  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下,知識城市的轉型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本文從社會知識轉化的角度研究了知識城市的發展路徑,研究得出社會知識轉化從知識創造、傳遞和創新三個方面影響著知識城市的轉型,在此基礎上分別從基礎設施建設、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交易平臺構建等方面提出了知識城市發展的路徑。本文研究也有不足之處,僅從社會知識轉化的角度研究知識城市轉型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也缺乏有力的實證研究來支撐研究結論,同時不同的城市有其各自的資源優勢,其知識城市的轉型路徑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是今後我們要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2\]McAdam R.Knowledge management as a catalyst for innovation within organizations:A qualitative study \[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2000,7(4):233241.

  \[3\]Nonaka I,Takeuchi H.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8586.

  \[4\]Carrillo F J.Capital Systems: Implications for a Global Knowledge Agenda\[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2(4): 379399.

  \[8\]洪江濤,楊曉雁.知識管理、知識競爭力與核心競爭力關係的實證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版,2013,47(3):44444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