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民間故事裡的擇偶風情論文

壯族民間故事裡的擇偶風情論文

  在壯族的民間故事中有許多關於擇偶的故事,圍繞著擇偶主題,有的恬靜祥和,有的誨教於人,有的風趣幽默,可謂林林總總,應有盡有。今天牛哥就跟大家一起走進壯族的文化長廊,去看看壯族民間故事裡的擇偶風情。

  擇偶,就是擇佳人而配成伴侶的一種現象,自古以來始終是壯族社會生活的一個主要部分。壯族是一個典型的稻作民族,歷來以水稻種植業為生,聚居地多山多水,歷來少有戰爭,人們多和睦相處,所以壯鄉的人們熱愛平和和安靜的生活,生活的最大願望就是求穩定,所以細膩、賢惠、不張揚、勤勞而樸實就成了人們擇偶的首選性格。民間故事《田螺姑娘》就反映了一個典型的男選女的擇偶觀。故事訴說的是一個小夥子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地勞作,有一天在田裡發現了一個大田螺,看著田裡水要乾涸了,他不忍心看著田螺死去,於是便把田螺帶回家,養在一個大水缸裡。後來這個田螺變成一個姑娘,幫他做飯做菜,洗衣服做家務。起初小夥子不知道誰做了這些事情,後來有一次外出勞動時他提前回家,才看到一個姑娘為他洗菜做飯,做好了回到水缸中變成一個田螺,才知道這姑娘是自己救下的那個田螺變成的。最終兩人結為夫妻,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生活。這個故事很簡單,基本沒有矛盾衝突,甚至沒有對話,也沒有提到田螺姑娘的外貌是美是醜,但在壯族地區卻是廣泛地流傳著,可見壯族民間理想的妻子首選像田螺姑娘那樣性格不張揚、平靜和懂得持家的'姑娘,不在乎外貌,在乎性情。

  故事《紅布娟》說的是一個戰功赫赫的壯族青年伊諾跟隨軍隊在外征戰,有一次遇到洪水大雨,他和軍隊離散了,被一名將軍收留。將軍欣賞他的才幹,決定把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他。但伊諾毅然拒絕了將軍盛情,將軍問他為什麼不答應,他便拿出一張紅布娟,說這是他結髮妻子的繡娟,“見娟如見人,永不相棄離”是他隨軍出征前對妻子的承諾,不管如何都要回家與妻子團聚。將軍覺得失去了面子,非常惱怒,於是給他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限他帶領一百人的軍隊三日之內平定一支叛軍,否則“罪同叛軍論斬”。伊諾深知百人的軍隊怎敵得過上千人的叛軍,完不成將軍的任務,必定會被斬首,但為了和妻子的承諾,他還是同意了將軍提出的要求。當晚,他便做了一個夢,夢到以前還沒有從軍時,在家裡的妻子燒柴做飯,煙火燻得他們不斷咳嗽抹眼淚。夢一醒來,他興奮不已,於是第二天便帶領百人的軍隊,用煙陣迷惑了叛軍,他帶領軍隊衝進叛軍帳營,擒得匪首,完成了任務。將軍見他有如此才幹,更加不捨得放棄,於是又生一計。一日,將軍叫來伊諾,拿出了兩塊紅布娟對伊諾說:“這兩塊紅布娟中有一張是我女兒做的,有一張是你妻子做的,我派人從你的房間裡把你妻子做的偷了出來,現在你若能辨出哪張是你妻子做的,我便放你回鄉。”伊諾乍一看確實很難分辨,但過了一會兒就哈哈大笑,說:“我和妻子曾立過誓,永不相棄離,妻子的繡娟我每天都綁在我的腰帶上,從來沒有離開過我的身子,你那兩張布娟是假的。”將軍百般無奈,只能放他歸鄉。《紅布娟》廣泛流傳在桂西南的壯族聚居地,歌頌的是人們對愛情忠貞不渝,它告訴壯鄉的人們,擇偶不應只看門第不重情義,忠貞不渝才是愛情的真諦。

  傳統的壯鄉一直被稱作歌海,一般青年男女到了擇偶的年齡,都會以歌擇偶,對得上山歌,才能進一步交流感情,談婚論嫁。於是便產生了很多“山歌擇偶”的故事。 《二男相親》就是一個典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勤勞善良的姑娘名叫迪嬌,很多人都想把她娶回家。一天,來了兩個相親的人,迪嬌用對歌的方式來了解他們的身份,於是便發問:“什麼穿鐵鞋?什麼走無腳?什麼犁田不吃米?什麼會去不會回?什麼與人永相隨?什麼無形走萬家?”其中一個人搶著答:“錢櫃穿鐵鞋,財富走無腳,奴隸犁田不吃米,姑娘嫁去不會回,金錢與人永相隨,鬼魅無形走萬家。”迪嬌一聽就知道是個財主,是欺負窮苦人的,當場就拒絕了他的求婚。另一個對道:“馬兒穿鐵鞋,蛇無腳會走,蚯蚓犁田不吃米,河水流去永不回,影子和人永相隨,善良無形走萬家。”迪嬌一聽就知道是個以種田為生的人,從對歌中知道他勤勞,瞭解農事,而且態度誠懇,便接受了他的提親。類似“以歌擇偶”的故事還有很多,故事裡的對歌往往答案不是唯一的,對歌只是想從對唱中瞭解對方的身份和態度。壯族是個情感含蓄的民族,不喜歡直接地問家庭問出身,所以喜歡用委婉的對歌方式未了解彼此,從歌聲中交流感情。

  壯族民間的擇偶故事還有很多,擇偶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但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經歷怎麼樣的考驗,最終為人們青睞的,都是那些勤勞而樸實,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對愛情忠貞的普通勞動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