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普世倫理的考量論文

關於普世倫理的考量論文

  中庸在中西古典倫理思想中佔有中心地位。當代倫理致思中對於普世倫理的籲求,應當從古典中庸思想中吸取思想資源。詳細內容請看下文普世倫理的考量。

  中庸作為可能的普世倫理的理由在於:其一,中庸存在於中西古典倫理思想中,是一種各大文化傳統可以共享的倫理資源。其二,中庸具有倫理常識的特性;在中西倫理的不同歷史演變中,中庸成為終結倫理偏執的最佳選擇。其三,中庸適應各有傳統的倫理互動的需求。在普世倫理的建構中,中庸是道德準則與實踐原則的基準。

  1993年9月,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世界宗教議會,通過了一份世界倫理宣言的解釋性檔案,簡單明瞭地闡述此前圖賓根世界宗教議會寫成的《世界倫理宣言》的宗旨。在這一檔案中,有兩點被加以特別的強調。其一是我們堅信,有一種不可動搖的、無條件的準則,適用於一切生活領域、一切家庭和團體、一切種族、國家和宗教。這是一種對普世倫理的存在證明的信念。其二是在各種宗教的教義中存在著一套共同的價值,而這正是世界倫理的基礎。這是一種對普世倫理據以建立的深厚基礎條件的確認。[1]這兩點應當是致力推動形成世界倫理或普世倫理(theethicofworld,universalethic)的人士的觀念動力。對此,代表不同倫理文化傳統的學人,有著不同的反應。[2]但是,以對文化傳統中倫理基本價值的共同性追溯具有的理論意義,以及對多元化社會時代倫理實踐的共同關切而言,探討普世倫理的可能性,是獲得了普遍認同的。本文,正是在這種認同的基礎上,以中庸為題,為普世倫理的致思提供一得之見。重提中庸:以普世倫理為座標中庸,是中西文化軸心時代的重要思想家所闡釋的核心理念之一。中庸概念的中國提出者是孔子,它的古希臘的啟示者是柏拉圖。孔子和柏拉圖之後,這一概念分別在子思和亞里士多德那裡有過各盡其趣的詮釋。[3]柏拉圖指出需要中的原則以論證絕對精確的真理。[4](P75)而記載於《論語雍也》篇的那段孔子所說的話,更為人耳熟能詳: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5](P91)承繼柏拉圖思想的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和《尼各馬可倫理學》中都專門對中庸作了深入分析。與之同趣,孔子的孫子子思則撰有《中庸》,從道德形上學和政治學兩個層面詮釋中庸。

  但是,作為一種開啟倫理傳統的核心理念,中庸卻蒙受了知性的與實踐的雙重誤解。從古典觀念史線索上看,中庸後來逐漸失落,演變為一套一套的一曲之見。中庸的觀念追求,逐漸湮沒了。從其現代理解上分析,人們在知性探求時,大致將中庸理解為一種折中主義,以為其並無什麼高明之處。而在其實踐功用理解上,也大致將其定位為一種調和社會或階級矛盾的方式。這更強化了中庸在觀念演變史上的失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