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論文:一位初入教壇的語文教師的心聲

語文論文:一位初入教壇的語文教師的心聲

  我於2002年從師範院校畢業,至今整整三年了。三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但是卻是我教學前後感受變化最大的時期。回想三年前,我是滿懷熱情,滿懷希望地走上講臺,還未開學,我已為學生們設想出了花樣翻新的種種語文教學的方式:開辦每週一次的讀書課,開展演講或詩歌朗誦比賽,閱讀名著交流會,優秀習作展示臺,小作者報,補充傳統文化知識等等,我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奇妙,感受萬物的情態,體味萬種的風情。

  可是當我走入實際的教育之中時,我卻不得不感言:原來是痛苦的教學經歷開始了。初入教壇,我如一粒風塵,毫無自由選擇方向的能力,就這樣被接連不斷的狂風吹得東搖西擺。而我的學生呢,也在我的擺動之下無意識的擺動著。他們的無意識實際上使他們擺脫瞭如我一般的有意識的痛苦,每天還是很開心的期待著我的到來。雖然我對待每一節課都很認真,很敬業,但是這種認真、敬業在我看來卻是沒有任何意義和教學效果的做法。如果非要說出成果的話,那也是我對學生進行灌輸而使他們記下的缺乏真情實感的隻言片語;再就是我的認真也是為我無為的工作做一點心理上的安慰,讓我在情感上得到一些補償,──沒有玩世不恭,即使是做的無用功,也要做的像個樣子罷了。

  但是從內心上講,我是很痛苦的,這種痛苦曾經令我產生拒絕教書的念頭,因為我生生的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語言的精妙絕倫在我的講授下卻毫無生機與情趣可言,轉化在學生面前的只是白底黑字、有角有稜的方塊,生硬,呆板,他們從4、5歲就開始看起,直到現在的14、15歲依然在看,不但要看,還要大段大段無意義的背誦,一想到在這之後的至少六年內,依然要看它,寫它,背誦它──這才是最讓人感到害怕的事情。想想看,學生倘若以如此的心態來學習語文,對待語文,能不讓他們感到痛苦和厭倦嗎?於是我很想放棄。但是最終我沒有那麼去做。在經歷了內心煎熬的同時,我也想了許多分析了許多。

  我之所以沒能很好的按照我的教學想法走,客觀上的原因在於:

  1.學生對於學習的觀念沒有變。

  語文教師都知道,雖然近幾年的語文試卷已經開始由生硬的背誦死答案轉化為考察學生的語言表達,增加了靈活運用題型的比重,但是,新的改變並沒有深入到上上下下的教學環節中。中考在變,高考在變,但是小學卻變化不大,聽學生說,小學的語文在考試前就是背中心思想,背問答題,這樣學生來到初中便本身帶著它的後遺症走來。學生的學習觀念沒有變,如何應對靈活的考試。

  2.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沒有變。

  由於家長們從事著各行各業,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更何況是久待研究的教育問題,因此,對於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本應是每一個負責任的教師要研究和實驗的問題,如今卻因為教學的過於公開而成為了家長們的眾矢之的。正是由於學生學習方法的單一,以及家長對教學實驗的不理解,才導致了有些教師本想採用新的活潑的教學方式,卻被部分學生或家長告倒在案,為了避免再出這樣的風頭,“得不償失”,眾多的年輕教師也就會暗暗告誡自己,“你經驗不足,可別剛剛參加工作就冒泡啊”,於是,新一代的“老”教師產生了。

  3.教師的業務也是相當繁忙。

  除了正常的上課之外,備課時間並非是工作的全部,佔去備課時間的大部分的是一些無意義的形式主義常規工作要求。比如,每月要寫兩篇教學心得,青年教師每週要聽課不少於三節,每週三下午進行教學研討會,每學期要交一篇教學論文,黨員要交每月的理論學習心得,要進行教師上崗考試,要參加觀摩課的聽課和講課……這些時間並非是完全集中在一段的。它們看似有意義的外表實則對教學備課任務認真嚴謹的年輕教師而言,就是一種負擔。對於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來說,聽課無疑是一件要事。然而是否需要聽,何時聽最好完全將權利交給年輕教師自己去主動選擇,一旦加上了量化,就讓人很難做到保證質量,易走入應付的泥潭。再者,諸如教學心得,教學論文一類的要求,本身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但是硬性規定一出,反而易產生反感情緒。誰都知道,要想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教學心得或論文,是需要醞釀和經驗的長時間積累的,誰能每月都寫每年都寫出佳作?別說是中學教師,就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們的教學時間更靈活,他們怎麼沒有能力每年都寫論文呢?很明顯,沒有韻味,缺乏積澱的文章只能是多產的垃圾製造,無任何實用意義可言。這種種的要求讓許多教師感到勞心,不得不也和學生一般高舉雙手,大呼“減負”。

  4.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對知識,只有複製貼上的時間,而沒有建立新檔案的時間。

  其實這一點在上面已有類似的論述。只需要將上述第三條中的教師換為學生即可。教師有學校領導下壓來的各種“作業”,同樣的,學生的課業負擔則是來自於各位任課教師。我所在的學校是地處中原,升學壓力很大,學生的在校時間基本上有10個小時,每天的課程平均為六門,那就有或多或少六門的作業要完成。學生晚上回到家吃完飯後大概已經是九點了,即使每門作業的要求時間不超過半小時,那麼學生也要學習到深夜十二點鐘。那就讓我們來設想作為中學生的半小時作業可以是什麼吧。題量大則很難有足夠的`思考時間,所以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就最好題少,然而實際上可能嗎?學生的練習題少嗎?語文呢,就更不能佈置什麼類似小作文性質的活題了。從構思到下筆再到斟酌語句,半小時豈能完成。當然要想完成也容易,怎麼辦?應付性的寫唄。但是那樣既浪費了學生的休息時間又沒有達到教學的目的,對於佈置作業本身還有什麼意義呢?仔細考慮一下,有時我們是怪不得學生的不認真的。

  5.考試的指揮棒讓我不得不因它指向哪裡就打向哪裡,沒有空餘的時間來傳授學生感興趣的知識。

  學生自從走入初中就開始明顯的感覺到了壓力的來臨,他們開始被學校、老師、家長催促的不停的轉動,沒有喘息的機會,這一轉就是六年。每本教科書中都有類似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的活動建議,那本該是學生非常樂於參加的。但是每當時間有限,任務多多時,他們在權衡利弊之後,還是不得不選擇在自己的房間多做些練習,多背些單詞。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心理素質,處理事物的能力……就是這樣被一年一年忽視掉了的。現實如此,我沒有充足的時間,學生也是忙的團團轉,那我們還能怎樣很好的開展什麼辦報活動,朗誦興趣小組,美文交流會呢。課本上的實踐活動就這樣也成了一紙空文。

  因此,只能說,是現實逼迫著我和我的學生在教學與求學的過程中距離趣味性的語文學習越來越遠。就這樣,我在忙碌、自責、迷茫和懺悔中送走了我的第一屆成績優異,但滿眼毫無生氣的學生。不知道為什麼,我本應因為他們在中考中取得的優異成績感到驕傲的,但是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我又開始了新的擔心:他們在高中,會不會又遇到了一個象我一樣的老師,於是未來的三年裡,依然這樣面無表情地學著,記著,揹著……而我將又見到新的一屆學生,在他們厭倦又無奈的表情面前,身不由己地重複著將要考試的內容……

  編輯短評:這位老師參加工作才三年,卻已深感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也許很多老師的激情就是這樣被澆滅的。我們每個人都該反思,為什麼會這樣,怎樣做才能不至於這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