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德育的腳步緊隨語文教學論文
讓德育的腳步緊隨語文教學論文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寫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性,主要體現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即尊重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內心體驗、情感表達,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創造性。而面對現在社會上存在的以分數來論斷一個人成敗與否的標準來說,我們往往輕視了對學生的道德方面的教育而比較重視工具性方面的教學。科學調查表明:情商可以填補智商方面的缺陷,而智商是不能填補情商上的缺陷的。可見,一個人的情商對於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
小學生就像是一張白紙,你教他怎樣就會怎樣。對於一名小學教師來說,啟蒙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又是至關重要。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形象思維比較豐富,對於我們的說教他們往往不能深刻認識。那怎樣把這種對學生的教育於無形之中發揮它的巨大作用呢?我們一定要利用好我們的學科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同時還要寓德育教育於語文教學之中。
一、寓德育教育於閱讀教學之中
閱讀在一個人生命歷程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他對一個人的成長尤為重要。它猶如大海中的航標,給迷失方向的人指明前進的方向;如漫漫黑夜中的一點星光,帶給夜行者以希望。人們會從閱讀中,得到知識、辨清是非、得到提升。
(一)明文章主旨促學生情感教育
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位心靈的使者,它或是向我們訴說做人的道理、或是向我們講述感人肺腑的故事、或是讓我們具有感恩的情懷,或是告訴我們怎樣鍛鍊我們的意志……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鮮活的德育教育的武器。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挖掘課文的思想內涵,透過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關鍵標點、重點段落體會到了文章的中心,並從這些文章中得到教育、受到啟示。以六年級上冊課文為例,透過閱讀有關描寫大自然自然風光的課文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透過閱讀愛國人物的文章激發學生愛國、建設國家的情感;透過學習人與人互相關心幫助的文章激發心中時時有他人的情懷;透過閱讀環保方面的課文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透過語文實踐活動激發熱愛語言文字的的情感;透過閱讀人與動物的感人故事讓學生認識與動物要和諧相處……這樣學生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不但被文中人物感動,被故事吸引,被事實折服,還能使心靈上產生共鳴,對思想方面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二)以朗讀提升學生的情感
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透過分析、理解重點內容,體會到了文章表達的情感。那怎樣使學生在整體上全面感悟呢?我想,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是最有效的辦法。在朗讀中學生可以把他體會到的情感透過他所認為的最能體現這種情感的文字表達出來,不但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還會使學生在朗讀中充分發揮個人的.想象,使人物學生頭腦中的形象更鮮明、具體,從而更能激發對人物的理解和崇敬,也將對學生今後的生活有一個引導作用。
二、寓德育教育於作文教學之中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在作文教學中,作文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在習作中受到德育教育。我的具體做法是:在選材時,抓住德育契機;在作文評價中,強化德育。
(一)作文素材的選擇促進學生健康思想
學生作文就是書寫自己的生活,反應自己的思想。對於一篇作文,只有真實可信才能打動他人,才能稱之為一篇好的文章。而選材上的健康與否是一篇文章好與壞的基石。有的學生不敢寫真實的事,怕自己寫的真實的事件會遭到同學的嘲笑和誤解,因此不敢寫最能打動自己的事。這時就需要我們會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指導,可以告訴學生知錯改錯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行。讓學生了解到作文的生命力就在於材料的真實性,越是真實、可信、有血有肉的材料,越富有表現力、感染力。從目前學生的作文現狀來看,主要是“假”“空”“抄”現象嚴重。說假話、寫假事;內容空洞,無具體事實;東拼西湊,抄作文選。這樣不僅嚴重地影響作文的質量,而且使學生的道德上的標杆也大大降低,無形之中降低了學生的誠信、自信等道德形象。
(二)作文評價樹立學生自信心責任心
我們在講評作文時大都是對大多數的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和指導,而那些與眾不同的作文,哪些需要教師個別指導的學生作文有時就會被我們忽視,可能因我們的疏忽會讓學生本來很有創意的作文,由於我們沒有及時引導而扼殺了,他們就會和其他大多數的作文一樣缺少了創新意識。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群批時,更要加強面批。面批不僅有針對性,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會使那些後進生接受教師指導的更到位,他們的自尊心會受到保護,會產生努力寫好的信心。可見,教師加強對學生採取有效的批改不僅會使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同時也會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德育方面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作文後能進行自我修改是一種很好的行為習慣。它能使學生自己透過讀文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一些小毛病,自己修改作文能使學生自己找到存在於其中的問題,體驗到成功,加強了自信。在自讀自改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互評,請同學提出修改意見是我在作文教學時經常採用的方法。實踐表明,學生樂於進行小元件的作文互評,互評不僅使學生自尊心得到了保護,還讓學生在作文互評中富有一種責任感、並形成一種合作意識。
三、寓德育教育於語文活動之中
活動是對一個人進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方法,它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比如課本劇的編排,會加強同學間的合作意識,並能透過情節的補充修改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不斷的提升;演講更是集中體現一個人的道德思想,學生能在演講中有理有據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他準備演講的活動中,透過大量資料的蒐集就會受到教育;我們還可以透過手抄報進行愛國教育;透過故事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透過辯論會使學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透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鍛鍊學生的意志,增進同學之間的信任、團結協作的品質……
四、寓德育教育於評價之中
誰都願意接受表揚,表揚能激起一個人的自信心、創造力。有時我們一句不經意的表揚就會使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怎樣更好的透過評價促進學生的成長呢?
(一)利用好作業的評價
有的學生在學校完成作業質量很好,可一到家中就變得比較鬆散了,作業完成的質量就大大降低。所以,我們要充分的利用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改變學生的現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利用好課堂的評價
課堂評價是最能激發一個人的創造精神的。有時我們看到這個課堂死氣沉沉,學生的思維也受到了禁錮。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在課堂中沒有起到調動課堂氣氛的作用。作為一名聰明的老師,有時候他的一句評價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激發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所以教師要善於運用評價的語言活躍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同學之間的評價也能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看到他人的優點和缺點,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既能正確對待一個問題。
總之,透過語文教學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這是既生動又深刻的。作為語文教師,要善於把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融為一體,讓這二者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讓德育教育的腳步緊隨語文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