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教學模式中支架式教學法論文參考
螺旋式教學模式中支架式教學法論文參考
1螺旋式教學模式
此教學模式很適合當前高職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以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為例,該專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較被動、對純理論知識的講授不感興趣、欠缺抽象思維能力等問題,加之以財務會計為核心的理論課程又存在理論知識強、知識點多等特點,使得該課程的講授一直無法走出平淡、枯燥的局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缺乏學習主動性。雖然各高校教師都嘗試運用工學結合等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受會計行業自身保密性的限制,實踐教學一直成為亟待突破的瓶頸。因此,對於高職學生而言,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感、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特點,將教學內容透過螺旋式教學模式降低知識難度,再配合現代的教學方法,就可以發揮學生的最大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從而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2支架式教學法
現代的教學方法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自我更新知識能力的終身學習者,它極大地衝擊了傳統教學方法“重教輕學”的觀念,動搖了教師“滿堂灌”“控制練”“考法寶”的教學方法體系,出現了教法與學法的整合統一。其中,建構主義理論發展出的支架式教學法,作為近二三十年來國外流行的教學方法,在處理“教”與“學”二者之間的關係方面,提出了富有創造性的見解。支架式教學的概念靈感來自於建築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Scaffolding)。透過在學生智力的“最鄰近發展區”來建立“腳手架”,利用這種腳手架的支撐作用(即“支架作用”),不斷地把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新的更高水平。支架式教學法是以支架問題為主線,以問題為中心,透過師生“合作”,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進入自主探索的過程,使其能夠獲取直接知識,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支架式教學方法下教學,教師對學生的需求要能夠及時地給予支援,即搭建“支架”,若沒有必要時就及時隱退,即撤掉“支架”。搭建支架作為基礎,要時刻依存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進行設計教學任務、實施教學以及對學生進行指導。因此,教師要透過對學生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以及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來做出診斷,發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最近發展區”定義為“一段距離”,即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前者由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定,後者由成人指導下或與能力較強的同伴合作時,其表現出來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最近發展區會在學生解決支架問題過程中顯現出來,因此教師需要透過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來搭設支架,運用材料、規劃、直接干預、介入等方式來調整教學支架,使學生的學習保持在其最近發展區內。支架式教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①搭建支架。支架的搭建圍繞當前的學習主題展開,將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支架問題中,形成一級“支架基地”。該支架基地的提出應該是能夠覆蓋到課程的主題,然後再對支架基地中每一支架問題進行分解,形成若干子問題;②進入情境。先將學生引入支架中的最末級子問題的情境中,然後透過教師的演示或介紹類似概念的過程,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中;③獨立探索。教師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要不斷地重新搭建新的問題支架,幫助學生在概念的框架中逐步攀升。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逐步放手,儘可能讓學生自己獨立探索,最後達到使學生能夠脫離教師的引導,而自己在概念框架中自主學習;④協作學習。當學生討論的問題出現多種意見相互矛盾時,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協商、討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學生會對當前所學概念有一個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從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⑤效果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進行評價。
3支架式教學法在螺旋式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在螺旋式教育模式下,不是將課程僅僅作為一個個孤立的知識去教學的,而是每個知識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絡,學生需要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整體結構,理解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係。而這層關係則需要透過支架式教學,由簡至難、由點到面迴圈上升的連線。因此,在螺旋式教學模式中運用支架式教學法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3.1如何選取支架點
搭建支架的關鍵點在於尋找最近發展區。但問題支架的選擇不應該建立在現有的發展區內容上,否則會阻礙教學的進行,使支架式教學流於形式;同時也不應該超越發展區,否則會使學生無從下手,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導致放棄學習。因此,可以根據式進行量化選擇合適的入手點。
3.2如何設定情境
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包括問題難度、呈現方式、提出時機。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創設的情境也不同,主要分為理論性情境和實踐性情境兩種:①理論性情境是以概念為主的新知識或以研究為主的知識,如財務會計課程中概念的介紹及科目的設定。此時,教師可以透過節目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師充當主持人的角色,將教材中的內容通俗化,透過用日常生活中的例項來創設教學情境,進行類比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形成學生思考的動力。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反饋、暗示、指導、解釋、示範、提問等工具,來幫助學生進入情境;②實踐性情境是以應用知識或實習、實訓為主的知識。教師要根據實踐內容搭建問題支架,問題支架要使難度由低到高逐層加深,全面、細緻地進行綜合教學。教師可藉助於現代教學媒體(如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網路、校園網和因特網等)等途徑,儘可能地創設模擬的實訓環境,使學生能夠以職場人的心理進行學習。如財務會計課程中,業務處理可以透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未來教室”(StarC雲端一體化學習平臺)等,將理論知識與實訓相結合,透過實踐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在螺旋式教學模式中,重點在知識的重複性和延伸性,因此在情境的設定時,要注意知識在跨越式的螺旋上升過程中情境的轉換與連線。
3.3何時拆除支架
當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有助於他們進步的支架後,就要考慮適時退出,即拆除支架。拆除支架的目的不是停止對學生的幫助,而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為學生留有自己探索、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去思考,從而發揮其主動性來提升能力。對於理論性的知識,教師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來“緩慢”拆除支架;而對於實踐性知識,只要學生一上手,教師就可以嘗試撤出指導,讓學生自己探索發展。
3.4如何進行評價
支架式教學是否成功,要透過對學習效果進行量化來評定。主要從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入手。評價內容包括:①自主學習能力;②對小組協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③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3部分分別由學生個人、小組成員和教師來打分,能夠比較全面、客觀地對學生及教學效果給予評價。支架式教學方法在螺旋式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在降低了知識難度的同時將教學手段多樣化,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但作為螺旋式教學模式中的一種教學方法,支架教學要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同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同時要求教師在支架的搭建與拆除上要適時、適度。隨著教學研究的深入,該種教學方法將會更加適合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