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訓練個性化教學論文範文

發聲訓練個性化教學論文範文

  一、案例描述

  本節課使用的教材是西南師範大學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聲樂1》(聲樂作品集),進行聲音的發聲訓練及作品演唱。學生物件為某學校音樂教育專業12級本科班的學生。授課方式是一對四,學生性別為男生。時長為45分鐘。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1.掌握歌唱的呼吸技巧;2.透過母音與音階的級進訓練學生的發聲及音域;3.能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演唱作品,並能初步完成二度創作。教學過程如下:1.氣息練習。首先,教師口述發聲基本要求:口鼻同時吸氣,吸氣擴充套件肺部,吸入氣息後發聲繼續保持吸氣狀態,小腹支撐發聲等。發聲母音為lv,儘量拖長,力度呈漸強式,音高走向為向上式。然後,教師示範,學生集體發聲。教師偶爾先示範,讓學生模仿自己,再讓學生集體發聲。時長約2分鐘。2.母音訓練。訓練1:首先,教師口述發聲要求:喉開啟穩定,吸氣擴張肺部,腰部緊張,口腔開啟等。然後教師在鋼琴上彈出音階,五度下行式,教師示範母音為mima後,彈奏音階,學生集體開始唱。練習曲呈級進式上行後,下行,音域上至a2,下至A.約6分鐘。訓練2:首先,教師口述發聲要求:喉穩定,吸氣擴張肺部;吸入氣息後發聲繼續保持吸氣狀態,小腹支撐發聲,腰部緊張,口腔開啟等。提示學生找打哈欠的感覺。然後教師在鋼琴上彈出音階,大調音階級進式練習,教師示範母音mima後,學生齊唱,級進上行後,下行,音域上至B2左右,下至A.。中間,教師偶有停頓,讓學生模仿自己,並提示學生注意發聲要求,並比喻,如發聲像給聲帶按摩等等。時長約8分鐘。訓練3:首先,教師口述發聲要求:喉穩定,吸氣擴張肺部;吸入氣息後發聲繼續保持吸氣狀態,小腹支撐發聲等。此過程中,腰部緊張,口腔開啟,提示學生找打哈欠的感覺,並告訴學生這是條跳音練習,要求氣息斷開。教師彈奏練習曲旋律,為大三和絃式級進式練習曲。教師示範母音mima後,彈奏提示音,學生齊唱,中間偶有提頓,提示學生注意發聲要求,音域上至b2,下至A.。時長約5分鐘。3.聲樂作品演唱。教師講解作品風格,讓學生齊唱聲樂作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教師伴奏時利用伴奏推進學生情緒和音量。學生齊唱時,遇到個別句子,教師停下示範。時長約15分鐘。

  二、案例分析

  1.優點:首先,教師在發聲訓練開始前講解學生基本發聲理念,讓學生的發聲實踐有規可循;其次,教師在訓練過程有基本示範,讓學生的實踐有聽覺基礎;再次,教師在作品演唱時,對作品進行講解及示範,讓學生對作品有初步感悟,學生演唱時,教師能充分利用鋼琴帶動學生的情緒。2.缺點:首先,練聲區母音的`選擇過於單一,幾乎都採用母音“mima”沒有照顧到個別學生的發音問題,喪失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如有些學生邊音鼻音不分,有些學生髮聲閉合狀態差;其次,教師只是一味讓學生集體發聲,沒有關照個別學生的發聲情況,如,練聲區2中,有學生在起音時聲帶閉合嚴重漏氣,聲音發虛,急需單獨解決並量身定製練聲曲;再次,教師在練習曲的音域選擇上未顧及學生的能力,高音區延伸過高,疑似揠苗助長,讓學生滋生出擠喉、跑喉及身體僵硬使勁,甚至聲帶閉合變形等問題,不利於學生科學發聲系統的建立;最後,在作品的選擇上,教師並未給每個選擇合適自己的曲目,而是統一演唱一首曲目,未顧及每個學生的音色,音域,及聲音表達能力等問題。

  三、改進建議

  通過了解,此校的聲樂課程設定為一對四,大三主修後才進行一對一的教學,根據此校的基本情況,改進建議如下:首先,對本班學生的聲音條件進行了解後,根據音色及發聲問題等進行分組,類似的四名同學上同一節課,如,將閉合漏氣的同學安排在一塊,初學者放在一塊,發聲技能較好的學生分到一組等。這樣,不僅可以使練習曲的母音、音域的選擇能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還能在教學中,讓學生站在客觀的角度上相互聽辨,發現問題、在練習母音的選擇上,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四條練聲區裡體現,不能籠統選擇一樣的母音一唱到底。其次,在練聲過程中,教師應該給每個學生單獨發聲的機會,這樣既有助於瞭解個體的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還可以檢驗母音是否有利於解決學生的發聲問題,以便於及時調整。再次,教師的示範應該根據學生情況做到及時、夠量,並充分利用同組問題類似的情況讓學生相互聽辨,客觀地認識自身的問題。在發聲訓練中,教師應該做正反兩種示範,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初步聽覺印象,在一些只能憑肌肉感覺記憶的訓練中,應該讓不懂的學生來感觸自己的腔體運動。聲帶、橫膈膜,肺部等歌唱中運用到的器官,一般情況下,我們都看不到,那麼相應的聲帶閉合,橫膈膜升降運動及肺部擴張等運動,我們只能靠感覺或腔體外部表象來獲得認知。教師應該在相關的發聲訓練中做正反面示範,讓學生去聽去感觸,幫助學生區分正誤,學生獲得的初步聽覺或觸感映象後將對自己的實踐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差別,進行示範。最後,在聲樂作品選擇上,教師不能因為一對四的上課方式可能導致時間不夠用而輕易讓學生同唱一首歌。除特殊情況,教師應該根據每個人的音色、發聲技能等選擇合適學生個體的曲目,時間不夠,可以每次上課只唱一段。且在唱歌之前,應該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歌詞,既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咬字吐詞,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總之,聲樂教師應該讓因材施教貫徹於聲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才能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發聲系統,進一步實現對作品的二度創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