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小品社群文化建設的論文
戲劇小品社群文化建設的論文
一、戲劇小品樣式能夠增加社群文化建設的表現形式
(一)目前社群文化建設中文藝活動較為單一
國家部委、省、市、區出臺了一系列關於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對於群眾文化、社群文化等方面,也加大投入。具體體現在社群文化設施建設、社群文化經費保障、社群文化隊伍建設、社群文化資源提供、社群文化建設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社群各項文藝活動也日益增多,各類群眾文藝表演團體或組織眾多,各種群眾文藝演出越來越多。但是,在越來越多的群眾表演隊伍中,基本都是歌舞或器樂為主,戲劇表演類節目很少,在許多社群甚至沒有。一搞活動就是組織大家唱歌或者跳舞,一演出就是表演歌曲或者舞蹈,有條件的社群加入幾首器樂演奏。然而,再好看的節目,老是這些形式,觀眾也不願意再看。參與者倒是樂此不疲,但時間一長,觀看者卻逐漸產生對歌曲、舞蹈、器樂等表演形式的審美疲勞。因此,就社群文化建設而言,有必要嘗試、拓展更多的藝術表演樣式和表現載體。
(二)戲劇小品的多樣效能夠豐富社群文化建設的表現形式
戲劇小品可根據主題或表演人員的不同採用多種表現方式,具體可分為話劇小品、戲曲小品、方言小品、音樂劇小品、歌舞小品等。戲劇小品以其表演形式的多樣性,能夠極大的豐富社群文藝活動的節目樣式。比如:在2011年以前,攀枝花市文化館每年所組織、實施的慶祝“建黨”“建國”“建市”及節慶等群眾文藝活動中,基本都是以歌曲獨唱、歌伴舞、合唱、舞蹈表演等樣式,少數的戲劇小品節目也都屬於數量少,質量不高。在每次的活動中,組織者盡心盡力,參與者熱情積極。雖然場面很熱鬧,觀眾反響也很熱烈,但同時,不管是組織者、參與者還是觀看者,大家都有同樣的遺憾,那就是節目的樣式和表現形式比較單調。因此,從2011年開始,我們組織的群眾文藝演出中,特意加入了戲劇小品、戲曲選段、情景劇等戲劇節目,結合音樂快板、詩朗誦等語言類節目進行綜合演出,兩三個歌舞類節目加入一個戲劇或語言類節目,這樣的演出組合引起了觀眾極大的興趣,特別是戲劇小品類節目獲得了廣大觀眾的極大歡迎。因此,可以肯定的說,戲劇小品樣式的加入,豐富了社群文藝活動的表現形式。
二、戲劇小品題材能夠豐富社群文化建設的展現內容
(一)社群情況的複雜性為小品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題材
眾所周知,一個社群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社群的情況複雜多變,包羅永珍。對於黨和政府的政策宣傳、群眾的呼聲、人民的心聲、人與人情感的交流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對社群不良現象的鞭撻、對好人好事的頌揚等等,都可以成為小品創作的題材和內容。對於這些題材和內容,歌舞由於其藝術形式的限制,不能完全表現相關的主題和內容,有的根本表現不了。而戲劇小品以它的敘事結構,就可以將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經過藝術的加工,以群眾看得懂,都看得明白的方式表現出相應的主題和內容。比如:2012年我們組織了“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群眾文藝活動,號召社群居民關注、幫助留守兒童,給他們關懷和溫暖。大部分的歌舞節目都以廣義的關愛為主題,對此次要幫助的物件不具體,缺乏特指性。這樣就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達不到這次活動的目的。由此,我們特意組織創演了戲劇小品《迎春花開》,來表現留守兒童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春天時一家團圓的嚮往。這件作品根據社群的真人真事而創作,演出非常成功,許多群眾眼含熱淚,喚起了他們對身邊留守兒童的關注,並促使社群內的一些單位和個人給予留守兒童更大的幫助和更多的關愛。對於社群的種種情況,經過創作人員的發現、挖掘、收集、提煉,就形成了戲劇小品的種種題材。像對於社群中有個別人從樓上扔東西下來的不良現象,我們創演了話劇小品《天降“杯具”》;對社群弘揚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的傳統美德,創演了喜劇小品《麻辣婆媳》;對社群中單身大齡青年婚戀現狀,創演了音樂小品《相親》等。
(二)戲劇小品以不同的題材可以服務於不同的演出物件
正是社群的情況多樣,為戲劇小品提供了許許多多的題材,而這些題材經過提煉加工後,又可以為不同主題的表達服務。戲劇小品透過故事的敘述,將需要表達的主題以通俗的方式傳達給觀眾。當然,在這個傳達過程中,要注意採取藝術的方式和技巧,也不能直白的用宣教、口號、誇大等方式進行,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還可能產生反面效果。比如:在2012年春節期間的社群文藝活動中,演出的主題為:“祥和、喜慶、歡樂”。除了喜慶歡快的應景歌舞節目外,我們創演了戲劇小品《龍大叔過年》,小品講述劇中的主人公“龍大叔”是一名國家幹部,姓龍也屬龍,生日也是農曆的正月初一,晚輩和親朋好友為他慶祝生日和拜年,而多數人送禮都是為了求他辦事的故事。這個作品結合了當下一些社會中一些人投機取巧,藉著節慶和生日送禮的歪風現狀。既表達了中國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統習俗的傳承,又諷刺了一些人的不良習性,更表現出守法平實才能讓一家人真正的祥和幸福的'深刻含義。
三、戲劇小品創演人才能夠充實社群文化建設的隊伍
小品這個戲劇藝術樣式,最初是作為藝術專業院校的課堂練習和考試科目。如今隨著小品藝術本身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群眾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同時,戲劇小品的創演人才也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在幾年前,能夠進行小品作品創演的人員基本集中在專業文藝院團和各文化館之中,各個社群基本沒有固定的能夠創演戲劇小品的人員。一個生活著幾千人口的社群,人員情況形形色色,所從事行業、職業的居民各式各樣,那麼怎樣發動戲劇愛好者、參與者積極投入到戲劇小品的創作演出中去呢?我們採取了以下幾點方法,發現、挖掘、指導、鼓勵社群小品創演人才,以改變社群文化建設隊伍的結構,充實社群文化建設隊伍人員。
(一)建立社群戲劇愛好者名錄檔案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有相應的人員保障,我們透過張貼通知徵集社群內戲劇愛好者的方式,鼓勵、號召本社群中的戲劇愛好者報名登記。再將報名人員按照職業、性別、年齡、興趣愛好、表演特長、可排練時間、文化水平、聯絡方式等綜合情況一一核實記錄,編匯成冊,形成社群戲劇愛好者名錄檔案,搭建基本的社群戲劇小品創演隊伍,並根據人員變化情況每6個月更新一次。
(二)舉辦戲劇小品創演興趣輔導班
在社群文化活動室的使用安排中,將“戲劇小品創演興趣班”同舞蹈、聲樂、器樂等其他藝術興趣班一同納入社群文藝培訓範圍。制定符合社群戲劇愛好者實際情況的訓練、培訓日程安排,邀請專業藝術院團和市、區文化館的專業老師進行輔導,進行比較系統、比較專業的訓練。比如:2013年4月~6月期間,我們在某社群文化活動室舉辦了“社群戲劇表演輔導班”,透過老師講課、戲劇作品觀摩討論、老師帶學生示範表演等方式,共進行了8個課時的專業輔導。在這期輔導班中,有老、中、青共計14人參加了輔導培訓。在輔導期間,社群的戲劇愛好者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投入到培訓之中,透過輔導培訓,增長了學員的戲劇知識水平,提高了學員的戲劇表演能力,增強了本領,增加了自信。在這次輔導培訓結束時,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一共有4部小品作品由學員們自己創作,經過老師的修改,並由學員自己表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透過整合資源、利用資源,組織戲劇愛好者參加專業培訓,擴大表演隊伍,提高表演水平,是豐富社群文化內容和群眾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徑。
(三)推薦社群創演小品多參加演出和比賽,鼓勵社群戲劇愛好者創演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社群戲劇愛好者在提高了水平,增強了自信後,一定要為他們創造和提供展示能力、釋放能量、展現精彩的舞臺。只是關在屋裡練是不行的,只是在社群的文藝活動中亮亮相也是不夠的,要充分利用資源,利用每一次群眾文藝活動,甚至是專業比賽,為他們創造參加更高層級、更大規模演出或文藝比賽的條件。透過推薦社群創演的小品作品參加各類大型活動或比賽,讓社群的戲劇愛好者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尋找差距,學習優點,積累經驗,鼓勵他們的參與熱情激勵他們創演出更多更好的小品作品。比如:2012年,在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某社群在市文化館專業老師的輔導下,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劇小品《家有喜事》,透過作品鮮明的主題、完整的結構、生動的情節、精彩的表演,獲得了文藝演出比賽二等獎(是所有參加演出節目除歌舞類節目以外的最好名次),2013年,該社群戲劇愛好者再接再厲,又在市文化館的輔導下,創演的戲劇小品《回家》透過選拔,參加了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與文明同行群眾文藝匯演”,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獲得了“演出突出貢獻獎”。
四、戲劇小品能夠形成社群文化建設的品牌效應
在目前攀枝花市的社群文化建設工作中,有的社群舞蹈節目比較突出,有的社群音樂節目比較突出,有的社群戲劇節目或語言類節目比較突出。這些社群的文化建設已經初步具備了自己相對獨特的表演優勢,也初步形成一定的文化品牌,併產生了一定範圍的品牌效應。那麼,在這些社群的文化品牌中,戲劇小品又具備哪些特點和優勢呢?
(一)創演戲劇小品,樹立社群文化品牌
在社群文化建設的文藝活動中,絕大多數情況是觀看錶演的人比較多,參與表演的人相對較少;在表演的節目中,學演的節目比較多,原創的節目比較少;在參與表演的人員中,舞蹈人員最多,歌曲次之,器樂再次之,而能進行戲劇表演的人員則少之又少。就算能夠排演出一兩個小品,作品的質量大多不高。而戲劇小品從所需資源和人員結構上來說,同舞蹈、合唱、器樂等其他群眾表演方式,具有所需資源少、所需人員少、事少、效果好的優勢。比如:在同等客觀環境、人員素質和物質條件下,排練一個舞蹈節目,選擇“單、雙、三”的話,對演員的舞蹈基本功、藝術表現力、演員形象等專業要求較高,一般社群的舞蹈愛好者完成不了。選擇群舞的話,由於舞蹈表演基礎較差,就需要人員去排陣容,必然牽扯較多人員參與。而小品一般只需要三兩個人就能完成;在排練場地的要求上,群舞節目需要較大的排練場地,需要音響裝置等。而小品則靈活得多,雖然後期也需要在較大場地合成排練,但使用量小得多;在服裝、道具等舞美需要上,群舞的服裝必須購買、製作或租賃。而大多數小品的服裝都是生活便裝,道具都是生活用品,比較簡單和容易完成;在表演效果上,不同的藝術樣式有不同的藝術效果,而在群眾文藝演出中,小品以特定主題的表現和敘事的結構,透過演員精彩的表演,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當然,這裡不是說小品比舞蹈好,僅僅是就社群的文藝活動中,兩種藝術樣式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有所不同。由此可見,當某個社群能夠持續創演出質量相對較高的小品作品,就能表現其相對突出的文藝演出特色,成為社群獨特的演出招牌,進而形成樹立社群文化品牌的基礎。
(二)透過戲劇小品所形成的社群文化品牌效應,又能產生社群文化建設新的推動力
當社群中的戲劇小品創演,成為了自己相對突出的文藝演出特色,成為了社群獨特的演出招牌時,將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更大範圍、更高層級演出和推廣,並獲得更多的資源,激勵更多的參與者,從而形成自己的社群文化品牌,再透過品牌效應將影響力不斷擴大。在社群的文化建設中,一枝獨秀不是春,滿園春色更怡人。當戲劇小品成為社群的文化品牌後,要充分發揮其影響力和覆蓋面,激發更多的社群居民、文藝愛好者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有了品牌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關注,有了關注就可以爭取到更多投入,結合國家、省市、區政府對社群文化建設政策的傾斜、投入的加大,透過戲劇小品品牌效應所形成的新動力,帶動社群各項文化活動廣泛開展,讓群眾感受到火熱的社群文化生活,享受到豐碩的精神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