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建築設計論文精選
地下室建築設計論文精選
1人防工程對抗力級別的確定準確度
在戰爭的情況下,人防地下室的主要功能有一、二等人員掩蔽所、專業隊人員掩蔽所、指揮、醫療救護、車庫和物資庫等。根據人防工程戰時技術要求的規定,一等人員掩蔽工程的抗力等級應該為4b級或者5級;專業隊人員掩蔽和醫療救護工程的抗力級別不應該低於5級;二等人員掩蔽所、車庫和物資庫等抗力級別全部都定為6級,該型別的人防地下室是平時修建最多的平戰結合人防工程。通常為了對工程投資進行節約,不管工程規模的大小以及具體實際情況,都是確定為6級,但是這種情況會導致一些大型平戰結合人防地下室抗力級別等級過低,從而導致在戰爭過程中一旦遭遇空襲,就會導致很多不必要的人員傷亡以及物資裝置的損壞。因而在對《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範》修訂之後,對於防空地下室的二等人員掩蔽所、車庫和物資庫的抗力等級可以選擇5級或者6級,並且需要對6級人防工程進行嚴格的限制。人防工程等級標準的準確確定,是確保人防地下室工程質量,抓好防空地下室建設的基礎和前提。
2合理劃分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
防抗彈級別為二級的人防工程,可以不需要考慮750磅普通爆炸彈的直接命中,但是需要採用防航彈的技術措施。人防地下室除了智慧工程以外都屬於防航彈級別為二級的人防工程。防護航彈的主要技術措施就是根據工程規模進行若干個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的劃分,在航彈命中該人防工程的情況下,對航彈爆炸時產生的碎片以及飛散物對工程內部人員以及裝備物資的殺傷和損壞進行避免和減少。上層建築九層及不足九層時,舊規範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的掩蔽面積見表1。修改之後的規範中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的建築面積見表2。從表1~2可看出規範修改之後,規定上部建築層數為九層或不足九層(包括沒有上部建築)的防空地下室,工程型別為醫療救護工程防空專業隊隊員掩蔽部時,其防護單元建築面積應≤1000m2,抗爆單元的建築面積應≤500m2;工程型別為人員掩蔽工程時,其防護單元建築面積應≤2000m2;工程型別為防空專業隊工程裝備掩蔽部和配套工程時,其防護單元建築面積應≤4000m2,抗爆單元建築面積應≤2000m2。防空地下室內部為小房間佈置時,可不劃分抗爆單元。當上部建築的層數為十層或多於十層(其中一部分上部建築可不足十層或沒有上部建築,但其建築面積不得大於200m2)的防空地下室,可不劃分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注:位於多層地下室底層的防空地下室,其上方的地下室層數可計入上部建築的層數)。對於多層乙類防空地下室和多層的核5級、核6級、核6B級的甲類防空地下室,當其上下相鄰樓層劃分為不同防護單元時,位於下層及以下的各層可不再劃分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的劃分對整個人防工程的設計有著直接的影響。正確的`理解和掌握規範,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進行合理的劃分,是進行人防地下室設計取得成功的關鍵。
3人防工程入口設計的合理性探討
人防工程出入口應該對平時消防和戰時防護掩蔽的要求進行滿足。平戰結合的人防地下室出入口,應該按照“平時大口、戰時小口”的原則進行設定。大口不僅能夠滿足平時人員和車輛進出的要求,還能夠滿足消防需要。為保障地面人員能夠迅速、順利地進入防空地下室,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範》(GB50038-2005)第3.3.8條要求,人員掩蔽工程戰時出入口的門洞淨寬之和(不包括豎井式出入口、與其它人防工程的連通口和防護單元之間的連通口),應按掩蔽人數每100人不小於0.30m計算確定。每樘門的透過人數不應超過700人,出入口通道和樓梯的淨寬不應小於該門洞的淨寬。兩相鄰防護單元共用的出入口通道和樓梯的淨寬,應按兩掩蔽入口透過總人數的每100人不小於0.30m計算確定。出入口的數量對工程的使用、防護效能以及造價影響較大。出入口數量增多,便於人員和裝置的進出,同時可以提高工程對常規武器的防護效率;但出入口數量過多,將會影響工程對核衝擊波、毒劑等的防護,使防護設施與裝置增多,同時增加了非使用性面積,提高了工程造價。因此,確定出入口數量時,應考慮工程的使用性質、規模及容量,以及地面建築和人員分佈情況。根據《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範》(GB50038-2005)第3.3.1條強制性條文的要求:“防空地下室每個防護單元不應少於兩個出入口(不包括豎井式出入口、防護單元之間的連通口),其中至少有一個室外出入口(豎井式除外)。戰時主要出入口應設在室外出入口”。
4結語
綜上所述,在人防工程設計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範》(GB50038-2005)的要求進行設計,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準確的確定人防工程抗力級別,合理的劃分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同時還應該對人防工程出入口進行合理的設計,從而對人防地下室的設計質量進行最基本的保障。
作者:石玉 單位:廣州市花都區
參考文獻
[1]《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範》(GB50038-2005).
[2]劉榮,林路雯,徐鑫鑫.有關人防地下室設計問題的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9(7):37~40.
[3]俞帆.地下室人防建築設計問題探討[J].建設科技,2009(14):74~75.
[4]丁建光.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的幾個問題[J].安徽建築大學學報,2005,13(4):21~23.
[5]朱傑利.談高層建築人防地下室設計[J].煤炭工程,2008(1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