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設計研究論文

綠色建築設計研究論文

  第一篇: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設計方法探討

  一、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的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建築行業的不斷髮展,建築行業中的綠色建築規模越來越大,綠色建築的設計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在此基礎上,作為建築行業中的一支重要的分支,保障性住房中的綠色建築設計理念也在不斷深入。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保障性住房設計中,綠色建築的設計程度仍處於比較低階的狀態,保障性住房設計中,綠色設計仍在起步階段,綠色建築的總量仍較小。其實,保障性住房與綠色建築是可以同為一體的,但現實是,由於保障性住房中的綠色建築設計理念仍處於初級階段,保障性住房與綠色建築之間的交叉部分比例較小,在保障性住房中,只有約3%-5%的部分為綠色建築,其餘保障性住房仍屬於傳統建築。鑑於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越來越不平衡,建築行業成為經濟領域中能耗最大的行業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作為建築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勢必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但擴大其中綠色建築的比例,甚至保障性住房規模能夠全面實現綠色建築。

  二、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的設計實踐

  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的設計是一種雙重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既要體現保障性住房的特點,同時也應該體現綠色建築的特點,只有二者結合,才能有效地提升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的設計水平。本文將以北京某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設計案例為基準來探討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的設計原則。專案介紹及專案技術運用:該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設計專案為北京政府主導的政策性住房專案,主要受用群體為入京務工的外來人員及北京高校畢業留京的大學生。該專案是北京第二個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設計,整體建築面積在5000平方米左右,樓層設計高度為15層,主要房型為80-100平方米的小戶型。在該保障性住房的綠色建築設計中,為了充分利用好太陽光等自然能源,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這些設計原則同時也是所有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設計的基本原則。首先,利用好太陽能的被動節能技術的運用。在房屋朝向的設計時,要充分利用太陽光,確保每戶兩到三間居住空間朝南,尤以臥室、客廳為主。在餐廳的設計中,要將餐廳與客廳連線在一起,並利用好南北通風的便利,建築體形的凹凸變化及高低錯落可保證充足的日照通風,同時形成建築自遮陽。在外牆結構的設計中要採用保溫隔熱的材料,同時做好門窗等封閉式處理,確保屋內熱量流失度較小。其次,照明、水管等採用綠色環保技術。在屋內相關裝置,照明燈具、屋內器具、排水管道等設計中,要採用質量較好的環保材料。在樓道燈的設計中,要採用感應燈,以有效節省電源的消耗。在建築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間,透過地下停車場、地下商場等設計來充分實現集約化利用。最後,透過採用迴圈性施工材料來實現節約設計。在該保障性住房專案的設計中,特別是外牆材料的選用上,要選擇施工方便的混凝土材料,這種施工材料既能夠提升施工的效率和速度,同時也能夠較好地保障建築設計的安全,確保一定的抗震等級。

  三、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設計的方法

  在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的設計過程中,採用科學的設計方法能夠提升保障性住房的綠色節能環保效能,同時還可以確保專案施工與周邊生態環境的和諧。

  1、保護專案施工區域的生態平衡

  在保障性綠色建築設計中,首先應該對專案施工區域進行科學詳細的考察,以確保設計人員熟知施工區域的整體生態環境,進而能夠在設計過程中,本著環保低碳的原則來進行建築設計。在綠色建築的場地設計中,應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場地設計和景觀設計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在設計過程中,要確保土建施工不會造成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不會破壞當地的水文地理。在土建施工過程中,要做好雨水防護處理,及時開挖導水槽,便於降水或積水能夠順暢地流入附近河流,或者地下水中,有效避免雨水沖刷帶來的水土流失。同時,在綠色建築設計中,還應該著重考慮到保障性住房周邊的綠地面積,為人們居住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及休閒環境,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減少熱島效應。

  2、保障建築物合理的朝向及間距

  在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築設計中,為了充分地利用好太陽能資源,在建築物的朝向及間距設計上要保障科學合理。首先是建築物的朝向,建築物的朝向要保障南北通透,尤其要保障建築物能夠在冬季時間,保障屋內較長的陽光直射。其次是建築物之間的間距,建築物之間的間距,要同太陽的直射角相符合,確保建築物中最低一層同樣能夠享受到陽光。最後,在建築物內部功能設計時,要合理分析建築物不同內部結構的功能,如果該結構無需陽光,那麼可以將該居室設計到建築物內部的北面。

  3、在建築設計中要全面採用節能技術

  在保障性住房的綠色建築設計中,為儘可能地減少能源的消耗,建築節能設計就變得十分的重要。在建築物電源設計中,要儘可能的採用太陽能技術,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等。透過合理開發地熱能來減少建築物熱能的消耗,減少建築物空調的使用。此外,在建築物內牆、外牆及門窗等設計中,要採用科學環保的節能材料,牆體材料要選擇阻熱效果較好的材料,門窗設計要儘可能地封閉,避免室內溫度的流失。總結保障性住房是政策性住房,是未來建築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綠色建築是建築行業發展的走向,在保障性住房融入綠色建築的設計理念,能夠不斷提升保障性住房的節能環保性,能夠實現建築行業與生態環境的平衡。

  第二篇:綠色環保理念在建築設計中的融入

  1、綠色環保理念

  1.1概述

  綠色環保理念在不同研究領域有著不同的闡述,在建築設計中,綠色環保理念運用其中需要抓住建築設計的方法與設計原則,再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其中。該理念在建築設計中主要分為兩點:第一,對建築資源有效利用。例如,在自然中的建築周圍會有很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而綠色環保理念是要將這些資源在建築設計中得以充分利用,在環保的基礎上,達到資源的節約與迴圈使用。其中,太陽能與風能就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築設計中應該充分將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環節設計合理;第二,建築設計需要與自然融合,在自然建築設計中應該注重建築融於自然,並且迴歸自然,例如將自然中的美麗風光在建築設計中充分體現,充分營造建築設計與自然空間整體融合的景象,促進建築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1.2在建築設計中的原則

  1.2.1以人為本。以人文字理念在建築設計中充分體現,是綠色環保理念的延伸。建築設計的發展不能離開人對環境的主觀訴求,在建築設計的各個環節中都應該充分尊重人的權利。而在綠色理念倡導下的建築設計,能夠充分堅持以人為本的建築風格,建立與自然環境共同發展的和諧氛圍。

  1.2.2減少汙染。建築工程在建設初期對於環境的汙染不能避免,那麼基於綠色環保的建築設計應該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對環境的汙染。例如建築中原料使用對環境的影響,建築施工所產生的噪聲等。設計人員應該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汙染進行充分考慮。

  1.2.3能源節約。能源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問題,因此,建築設計節能是綠色環保理念與之融合的關鍵,因此,在建築設計中,需要設計人員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與規劃,在發展經濟與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將綠色環保理念逐漸深化。

  2、實際設計應用

  2.1節能方面

  綠色環保建築設計的節能主要體現在建築採光、室內光照環境以及水源利用三方面。建築設計需要對氣候條件進行考慮,氣候條件影響著建築設計的採光、採暖以及自然風向等諸多環境因素。建築的主體朝向對採光有重要影響,因此在設計中需要考慮光照等條件,並充分利用太陽能和風能進行設計。好的建築設計可以減少夏季的空調能耗,增加冬季的取暖,避免寒冷氣流衝擊;而建築設計的採光效果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在照明系統的設計中應該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合理設計光線入射面,減少電能消耗比例,從而改善室內環境;建築設計中應該注重水源利用設計,水資源的充分利用是建築設計綠色環保的體現。例如,水龍頭的設計採用節水型過濾器具,與衛生間以及花園澆水建立迴圈水利用方式。人們生活中的熱水供儘量採用太陽能熱水器。

  2.2材料方面

  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到建築設計中,首先在建築選材上應該選用環保材料,減少對人體的危害,並且要節約能源,減少資源消耗。社會不斷髮展,人們對環保材料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生產出眾多型別的建築環保材料。建築材料市場上的環保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砂石、石膏、原木材等,這些材料的特徵就是基本無毒無害,成本較低;第二,纖維板、大芯板等,這些材料都是排放比較低,無毒材料,這些材料經過一定的工業加工,在生產中對有害物質進行化工堆積以及釋放,避免對人體造成危害,是建築選材中的重要材料。

  2.3自然用地以及自然資源

  綠色環保理念在建築設計中充分融合,對於建築工程用地來說較為複雜,因此,在綠色建築設計過程中節地設計是新時期建築工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例如,建築中的裝置、帳篷以及建築用料都會佔據一部分土地面積,這些都需要被考慮其中,對於施工人員來說,需要不斷減少土地的死角,並提高土地使用率。在實際的建築設計中應該兼顧周圍環境,並盡最大可能減少建築垃圾的擴散。此外,在建築設計中應該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將綠色環保理念運用到對自然資源的利用上。在自然資源利用中太陽能是最佳利用物件,在建築中引入光熱轉換裝置,實現太陽能小區,例如,太陽能光伏板的使用,利用矽電池光照釋放電子的物理現象,從而實現光電轉換。除了對太陽能的充分利用外,還應該對風能進行合理利用,在小區內安放小型的風力發電機,可以在緊急情況為住戶提供用電。

  2.4電氣方面

  在建築設計中增加電氣設計是節能環保的具體體現,設計者應該明確建築物是核心的供電系統,因此,在設計時減少對無用的線路鋪設,儘可能的減少能源的使用,在建築燈具的選擇方面,需要注重節能、光通感率高其反射係數高的燈具,並附帶節能控制開關等。在實際設計中,工作人員應對新型節能裝置的引用,並熟練掌握裝置操作規範,對實際應用做好詳細規劃,在細節上將節能環保理念落實。

  3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建築設計行業不斷髮展,在設計中融入綠色環保理念是科技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綠色環保的建築設計理念同時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充分體現,在實際的建築設計中將人的需求與自然相結合,並充分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在建築設計中融入綠色環保理念,主要體現在四方面,分別是建築節能、建築材料選擇、建築用地以及電氣方面。

  第三篇:淺議綠色建築設計

  一、綠色建築概念

  1、綠色建築的定義

  “綠色”之於“綠色建築”,不僅僅指如屋頂花園或立體綠化等一般意義上的具體措施,更是一種概念或象徵,指建築能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綠色建築還被稱為生態建築、節能環保建築、可持續發展建築、迴歸大自然建築等。

  2、綠色建築的三大要素

  綠色建築的三大要素是節能、環保、適用。與傳統建築相比,綠色建築能夠更好地節約能源與各種資源,減少固體廢棄物的產生,並改善室內的空氣質量,提高建築室內舒適度,降低建築在全週期內的執行成本和維護成本。綠色建築兼具有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對於綠色建築,基於當地的客觀狀況,因地制宜地運用自然通風與自然採光技術,採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效地降低空調裝置與照明裝置的使用;普通採用保溫效能較好圍護材料,減少室內的熱量損耗,從而能夠降低採暖製冷耗能。同時,綠色建築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及新能源利用,建築執行過程中減少了煤炭、電能、天然氣等資源的消耗,從而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及酸雨的形成,有效地減少環境汙染,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同時綠色建築能夠提高建築室內的空氣質量與舒適度,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環保的活動空間,抑制室內健康問題的發生,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狀況,能夠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改變人們的環境理念,從而能夠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

  3、綠色建築與氣候

  現代科技造福人類生活,機械空調被用來調節改善我們的工作生活環境。這種違背氣候的方式被廣泛應用在建築中,會產生大量的經濟和能源消耗,加重生態環境汙染,使居住者與自然環境隔絕。綠色建築設計根據氣候條件和人體舒適度要求,合理組織各種建築因素,進行系統地建築設計。綠色建築是一個動態的、發展中的新興概念,它的意義會隨著技術和社會的進步逐步充實。現在,很多國家已很重視綠色建築的發展和研究,建築設計的方方面面都已滲入了綠色建築的思想,建築師們正在努力引領一種“迴歸自然”的建築模式。

  二、綠色建築評價體系

  1、世界各國評價體系

  近十年來。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相繼開發了各自的綠色建築評價體系,如英國的建築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BREEAM)、美國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導計劃(LEED)、加拿大的綠色建築工具(GBTOOL)、法國的綠色建築評估體系(ESCALE)、日本的建築物綜合環境效能評價體系(CASBEE)等。在這些綠色建築評價體系中,英國的BREEAM和美國的LEED開發較早,影響也較為廣泛。GBTOOL能適用於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可以將其作為國際標準來使用。德國、法國、挪威等國家的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無論是完善程度還是影響力都不及以上幾個。日本的CASBEE雖然開發較晚,但卻是亞洲國家開發的收個綠色建築評價體系,對我國有較大的借鑑意義。

  2、我國的綠色建築評價體系

  中國綠色建築運動相對國際來說要晚15-20年。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築標準體系由國家標準、行業協會標準和地方標準三個層次構成。國家級標準對全國的建設都具有約束力,影響面廣,但受到地區發展不平衡、區域差異明顯等因素的制約,標準的編制特徵傾向於一種原則性的粗獷要求,相比國家標準,行業協會的標準,沒有那麼權威的推動力,但是行業標準是結合具體的工程總結歸納的標準,在實施過程中更具有適用性和靈活性,這對於推動市場和指導企業是很有利的;地方標準是貫徹國家標準的重要一環,將國家標準的原則性要求變為可操作的、具有地方針對性、建築型別針對性的細則,從而有利於發揮國家標準的作用,但是,由於地域的差別,地方標準編制水平參差不齊。

  三、綠色建築節能技術

  1、綠色建築節能技術措施

  1)合理佈置建築佈局

  綠色建築節能是建築設計和裝置節能的綜合,初期的建築設計為用能裝置奠定良好的基礎,對減少建築能耗負荷有著重要的影響。當建築物周圍的環境確定後,建築節能主要依賴建築佈局來減少建築的耗能。

  2)有效控制室內環境

  晝光照明透過一定方式將太陽光引入室內,透過有效地分配,提高室內的光感,給人帶來舒適感,適合廣泛用於綠色建築中。

  2、建築節能設計因素

  1)體形係數

  建築的體形係數是指建築與空氣接觸的面積與建築包圍面積的比值。體型越複雜,傳熱面積越大,其耗能也越大。但是並不是體型係數越小的越好,需要存在一個最佳的節能體形係數。矩形建築的係數與建築物的層高,體量無關,與天氣和建築平面長寬比有關。

  2)圍護結構的傳熱係數

  圍護結構主要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外牆起到重要作用,一般使用輕質高效的保溫材料。在寒冷的地區,一般都採用實心磚岩棉夾芯複合牆體,但是通常達不到節能保溫的要求。即使在相同的寒冷條件下,保溫層設定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建議保溫層設定在外側,可以起到防止牆體內冷凝水的產生。

  3)門窗面積比

  在建築結構中,門窗的保溫能力最差,通常門窗的滲透熱量佔總數的50%左右。因此,保溫的薄弱環節是門窗,同時也是最需要節能的重點。

  4)建築位置及朝向

  建築物所獲得的熱量與該建築的方位和季節的不同而不同,當太陽角小,房間獲得的太陽光線面積就會很大。所以建築物位置與朝向與節能息息相關。

  第四篇:綠色建築設計策略及其實踐

  1背景

  1.1解析人們對綠色建築的誤會

  比起人們通常對綠色建築的認識,從《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中還能看到綠建更多的內涵:涉及整個建築的全部生命週期,不僅是減少汙染也包括對能源、土地、水資源和材料的節省。可以認為,綠色建築並不是指代綠顏色的建築,它代表的是一種設計的態度和未來趨勢,它不僅是人們創造友好環境的意願表達,更是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讓未來的生活也能保持舒適度的強烈渴望。

  1.2發展綠色建築的必要性

  傳統的發展模式給人類文明帶來了豐富的物質享受,但是也給地球帶來了生態危機的大難題,人們不得不調整已有的生產方式來應對這一危機,於是出現了產業技術生態化的趨勢,而作為能源消耗巨大的建築產業自然也要順應這一趨勢。我國是能源大國,也是能耗大國,我國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採暖能耗與處在相似氣候條件的發達國家相比高出其3倍,而這其中,建築行業的能源消耗佔到了50%。所以說,重新審視綠色建築設計策略,是建築從業者不得不正視的課題。

  1.3我國綠色建築現狀

  目前我國綠色建築發展水平良莠不齊,有部分專案已經處在世界領先水平,但是大部分只能接近西歐發達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而且由於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嚴重偏離,導致大部分人對綠色建築產生很多誤會,綠色建築也成了“高技術、高成本、不實用”的代名詞。

  1.4綠色建築發展前景分析

  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綠色建築,新能源利用等等方面都要有嚴格的、與之相對應的方針政策和檔案。近幾年出臺的相關政策,比如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關於轉發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築行動方案的通知》等等表明了我國進行綠色建築發展的決心,綠色建築行業的發展空間也非常巨大。

  2深圳地區氣候分析

  2.1基於典型年氣象資料下的深圳氣候分析

  深圳位於祖國的南疆,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風清宜人,降水豐富。本文研究的氣象資料來自於廣州氣象臺提供的典型氣象(設計典型)年逐時引數報表。分析出深圳地區春秋氣溫適中;夏季氣溫較高;冬季氣溫一般為10℃~13℃;夏長冬暖。常年平均氣溫22.5℃,極端氣溫最高38.7℃,最低0.2℃。無霜期為355d,平均年降雨量1924.3mm,日照2120.5h。建築的主要能耗是夏季空調的使用。

  2.2基於建築熱工設計分割槽下的深圳氣候分析

  深圳處於《中國建築氣候區劃圖》的ⅣB區,建築熱工設計分割槽的夏熱冬暖地區。ⅣB區氣候對建築的基本要求是:1)必須充分滿足夏季防熱,冬季可不考慮保溫。2)開敞通透,自然通風,被動降溫。3)避免西曬,宜設遮陽。4)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擊。此外,夏熱冬暖地區主要位於我國東南部,夏季時間較長,氣候炎熱潮溼,冬季時間短。除此之外深圳地區還處在沿海地帶,夏季多有颱風和暴雨天氣。再由典型年氣象資料及其建築熱工設計分割槽下的深圳地區氣候分析可以看出,深圳地區綠色建築設計的目標主要是夏季的降溫。

  3深圳地區綠色設計策略研究

  要達到降溫,在規劃設計以及建築設計中,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3.1規劃設計

  3.1.1通風廊道的應用

  通風廊道類似一狹長的通風管道,利用風的流體特性,將新鮮潔淨的空氣匯入小區,從而使小區獲得良好的自然通風效果達到降溫的目標。通風廊道的佈局應該與當地主要風型相對應,深圳地區規劃設計通風廊道應該呈東南—西北或者東西走向。

  3.1.2綠化和水體的應用

  綠化主要起到降低空氣溫度、遮蔽空間、導風的作用;水體蒸發冷卻也可起到降溫作用。森林、湖泊、草坪等自然形成的空間與城市道路、廣場等人工空間形成了強烈溫差,而這便是綠化和水體降溫作用的良好表現。綠化以及水體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國的規劃設計中。在建築平面設計中也可以適當引入中庭形成微氣候改善建築室內熱環境。

  3.2建築單體設計

  在建築設計領域,建築設計的主要運用表現為建築被動式設計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上的應用。

  3.2.1朝向和體型

  根據《建築氣候區劃標準》:“……建築主立面應與夏季主導風向形成夾角。方向夾角為大於0°而小於90°時候,方向夾角越大,通風效果越好;方向夾角為大於90°而小於180°時候,方向夾角越小通風效果越好。方向夾角為0°和180°時,通風效果最差,90°時,通風效果最好。”南向建築牆面冬季最有利,東、西向牆面夏季最不利,建築外表面中最大表面應朝南,最小表面應朝東、西方向。

  3.2.2外圍護結構

  1)屋頂。屋頂採用架空屋面、淺色屋面、種植屋面等節能措施,隔離太陽輻射熱,減少陽光直射,以此達到降溫的效果。2)牆體。遮陽、淺色塗料、外牆增厚、提高通風散熱等手段是深圳地區常用的提高牆體熱阻效能的方法。其中,東西面以實牆為主,減少開窗洞。在必需開窗開洞的部位如衛生間,設定遮陽構件。在最近幾年中,木格柵和金屬穿孔板因其能同時滿足遮陽和美觀的需求,在深圳地區廣受歡迎。3)門窗。門窗在外圍護結構中佔據最大比例的傳熱量,達到70%以上,外窗可以說是熱工效能最弱的環節。這是因為玻璃本身傳熱溫差小,熱量大部分能到達玻璃內部,所以遮陽係數小的玻璃,比如隔熱節能玻璃、熱反射鍍膜玻璃等能很好地提高圍護結構的熱工性。

  3.2.3建築平面設計

  深圳地區夏季,以平屋頂的太陽輻射強度峰值為最高,而不同朝向牆面的輻射強度根據西、西南(東南)、西北(東北)、南、北依次降低。因而從節能角度出發,在平面佈局的時候主要使用的房間適合佈置在南面,次要房間可以佈置在西向或者東向。合理的平面佈局能極大地減少能耗。

  3.2.4體型係數

  體型係數反映的是建築外形的複雜程度,而根據建築外表面越大散熱面積越大能耗越多的原理,體型係數也反映了建築能耗的高低。體型係數越大能耗越高,反之則越低。在建築常用的幾何圖形中,正方形、長方形或者這兩者組合的體型係數相對較低,在設計初期考慮使用這樣的設計方向有利於控制建築能耗。

  3.3可再生能源的應用

  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上的應用對實現綠色設計有著重要的作用。深圳地區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深圳地區夏季太陽輻射強度大,分佈較集中,是進行太陽能應用的最好時段。深圳地區風能資源豐富,設計中宜充分考慮風能的應用。再者,生物質能的應用在深圳地區也已經略有成效。同時,建議強化自然通風方式縮短空調期,延長過渡期。

  4深圳地區綠色建築實踐

  4.1專案概況

  專案位於深圳南山區蛇口片區,現為某酒店,南臨蛇口工業一路,依傍蛇口海灣,毗鄰蛇口港澳客運碼頭,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佔地面積1513.63m2,總建築面積為5984.06m2,酒店為80年代現代建築風格,框架結構,建築柱網結構為7.2m×7.2m,從5層開始,層層退臺。外圍護材料為單層深藍色的玻璃幕牆(單玻),分體空調,機位外露。酒店入口緊鄰道路,空間侷促;裝置房為後期增補,佈局凌亂;豎向交通為兩部電梯加疏散通道;外臨商業街,車流量大,噪聲大,灰塵大。本專案決定在保留建築主體的基礎上,採用綠色設計策略,改造成為綠色養老公寓。

  4.2綠色建築實踐簡析

  深圳地區日照強烈,專案南面臨街、噪聲汙染大,結合深圳地區建築綠色設計策略以及專案具體情況,因此遮陽和隔聲成為本設計主要面對的問題。專案為改造設計,考慮上文綠色建築設計策略得出本次改造設計具體設計手段。傳統遮陽板位置固定,且不可調節,不能較好的滿足夏季與冬季的遮陽需求。一般建築隔聲處理都沒有很好的結合遮陽等外部構建。利用引數化和生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設計出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多功能外牆表皮———結合了“追蹤式太陽能光電遮陽板”和“分級式降噪吸聲板”的綜合表皮。

  5結語

  工業時代的舊發展模式在現在已經逐漸被注重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所取代,而作為資源消耗巨頭的建築行業走上綠色生態發展的道路也是大勢所趨。經過前輩們的努力,現如今綠色建築技術已經有了很大進步。然而目前國內許多綠色建築在設計之初就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只注重技術的應用,導致了綠色建築實際上並不低能耗的局面。而在單體設計方面,為了造型而忽略窗牆比、體型係數等導致不得不運用大量昂貴的材料和技術保障建築達到節能要求,導致綠色建築造價過高,民眾無法承受,推廣受阻。因此,有必要從實際使用的角度出發,認真研究真正的綠色建築應該如何進行設計才是合理的、可以被大眾接受的,對於設計師來說十分有必要。只有這樣才能促使人們在生態建築的設計上發現更貼合實際的操作點,減少技術的堆砌。綠色建築將勢必會成為未來建築設計的主流與常態,文章結合深圳地區的實踐案例來分析綠色建築設計策略,旨在為綠色建築在其他地區的建設與推廣提供更多參考。

  第五篇:淺析綠色房屋建築設計

  1綠色房屋建築

  按照國家的有關標準,綠色建築指的是在房屋建築的使用的週期中,能夠充分地減輕資源浪費,起到環境保護的效果,同時給人們的居住提供良好的、健康的使用空間,和自然能夠和諧共存的房屋建築。根據自然的環境,綜合各種不同的學科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建築進行組織規劃工作,使得物質能源可以在房屋建築內部進行不斷的、有效的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給你以舒適的居住環境。

  2綠色房屋建築特徵

  按照生態學中的內容,綠色房屋建築需要和周邊的自然環境相互結合,使得建築和自然能夠成為一個有機統一的系統。綠色房屋建築有這些特徵,從房屋建築和自然二者的關係講,綠色房屋建築能夠和環境融合,使其參與生態的能量迴圈環節,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汙染。從能源利用方面考慮,綠色房屋建築自身有著節能環保的優勢,從材料使用方面考慮,綠色房屋建築,其使用的屬於可再生的或者可降解的環保材料,從房屋設計方面考慮,綠色房屋建築大多是開放式的建築設計,房屋建築外部和內部使用連通方式,可以自動地進行調節,從廢棄物排放方面考慮,綠色房屋建築可以有效進行資源的迴圈以及利用,減少排放量或是無排放,能夠有效的節約資源,避免環境的汙染。

  3綠色房屋建築的設計原則

  在綠色房屋建築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堅持生態原則,就是需要保護生態環境,做到能源節約,避免能源的浪費。其次,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應該考慮到人們對於房屋的居住感受,既要做到節能環保,並且不能降低人們居住的舒適性。還有,需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不能夠照搬照抄,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舉個例子,對於建築來說,倘若其分佈範圍比較廣,那麼使用太陽能進行節能工作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建築分佈較為緊密,並且樓層較高,那麼使用太陽能節能技術則是不恰當的,因此,設計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最後,還需要遵循整體性的設計原則,做到協調統一,需要結合各個方面的因素,綜合地進行分析工作,不能只關注區域性而忽視整體。

  4綠色房屋建築設計要求

  4.1能源系統

  綠色房屋建築,對其進行能源方面的設計,應該在建築節能、常規節能和綠色能源利用等方面加強關注。對於房屋建築進行節能設計,首先,需要加強建築結構的隔熱保溫效果,使其能夠符合國家有關的標準。建築內部利用隔熱保溫層,能夠有效減少建築產生的能耗。還有,對於常規的能源節約需要給予重視,避免由於出現多種的能源形式,導致能源出現浪費,需要充分的使用綠色能源,並且考慮到具體實際的情況,選擇效能高成本低的方案,太陽能屬於綠色能源的一種,其十分潔淨,並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現今,在綠色房屋建築中,通常在三個方面使用太陽能,有太陽能的電池、太陽能的熱水器以及太陽能的空調系統。

  4.2水環境系統

  對於水環境有關係統進行節能設計,需要重視節水設計、水資源的迴圈利用以及水環境整合等問題。在綠色房屋建築進行節水設計時,需要加強對於節水性器具的利用,在進行水資源迴圈使用時,需要關注雨水的收集利用等。水環境系統需要滿足兩個要求,在使用的過程中,節水量需要滿足國家有關標準,還有水質需要達標。在房屋建築內部,可以按照使用的途徑,安裝兩套的供水系統。一套系統給居民專門提供飲用水,這個系統需要滿足國家飲用水的標準。第二個系統專門給居民提供使用水,可以把洗衣服、洗菜洗澡水和地面雨水、屋面雨水送入蓄水池,經過過濾環節、淨化環節、去汙環節等,然後送到居民使用的水管中,可以使用於擦地洗車、園區綠化、製造水景、沖洗廁所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水資源。

  4.3聲光熱環境系統

  在聲環境的系統內部,需要關注如何控制室內外的噪聲來源,使房屋建築的噪聲級別能夠滿足國家有關的標準。光環境的系統內部,需要關注採光問題以及使用節能燈具上,儘量地使用自然光進行內部的採光工作,還要避免出現光汙染。熱環境的系統內部,需要控制好環境的溫度,選擇生活熱水、空調、採暖三聯供熱環境技術,還有考慮到各個地方不同的情況,對於地熱能源、太陽能、風能等能源進行合理利用,做好房屋的採暖和空調的執行工作。

  4.4氣環境系統

  現今,在我國的房屋建築設計規劃之中,還沒有對於住宅的氣環境進行具體的要求。但是考慮到國際大環境,綠色房屋建築需要滿足以下的要求。在小區內部,其氣環境需要滿足國家對於二級標準的要求,在房間內部,應該有效實現自然的通風,確保房屋內部的空氣新鮮。儘量使用無汙染的材料裝飾材料,降低揮發物的排放。

  4.5廢棄物管理與處置系統

  在房屋內部,對於垃圾進行收集工作,需要做到完善的處理,其回收以及利用率需要到達50%,並且不同的垃圾應該使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其配套裝置需要裝備完善。需要充分地利用垃圾分類設施,對於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工作,並且做好無害化處理工作,儘可能使垃圾處置不斷朝資源化、減量化以及無害化發展。

  4.6建築和自然社會共生

  綠色房屋建築,需要具有良好的空氣、乾淨的水源和土壤,能夠抵抗外界帶來的不良的影響,有效的進行節能工作。在房屋建築的外圍結構,需要使用隔熱保溫的結構,充分地使用太陽能。與此同時,還要和房屋建築四周的生態環境系統保持平衡,保護好自然環境,保護生態系統。還有,在社會的環境中,需要關注居民出行問題,交通順暢問題,可以設定中心廣場,使空間更具有開放性,建立起配套的、完善的基礎設施,創造有利於不同型別人群的居住環境。

  5綠色房屋建築設計的常見方法

  5.1綠色房屋建築設計的策劃

  由於綠色房屋建築的設計工作有著以人為本的特點,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對於設計者和居住者的建議都要進行採納。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需要結合節能環保問題,並且在最初設計完成後,需要再向使用者尋求建議,完善設計。並且設計的內容需要透過不斷論證才可以進行確定。

  5.2選址和現場設計

  選擇一個適合的地址,對於綠色房屋建築的設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進行綠色房屋建築的選址工作,需要考慮以下的因素,首先,和公共交通的距離要近,有利於人們的出行。在居住區域內部,需要安裝基礎的裝置,有利於人們正常的生活。還有需要按照具體的氣候環境和自然條件,選擇有利於自然能源使用的場所。選擇完施工的地址,就需要進行現場的設計工作,設計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則。首先,需要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儘量地降低對於生態系統的破壞。儘量地減輕周邊的熱島效應,加大綠化的面積。

  5.3建築佈局設計

  進行建築的佈局設計,需要充分地使用到現場的資源,來改善內部居住環境的質量,使用有效的措施,最佳化建築內部的結構佈局,使用樹木或者是其它的植物,降低建築內部產生的熱負荷。按照具體的建築緯度以及主要的風向,對於建築的朝向進行適當的最佳化設計,充分地使用太陽能以及風能這些有效的自然資源。使用原有的地形,組成建築的圍護結構,能夠有效降低建築內部的能源消耗。對於建築內部的功能區進行詳細分割,將沒有用到窗戶的地區進行具體的安排,在建築北面,將使用功能一樣的地區安排在一起,有利於建築的通風以及空調系統的節能設計。

  6結束語

  綠色房屋建築設計,對於我國的節能環保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關單位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做好綠色房屋建築設計工作,從而促進我國節能工作的開展。

  第六篇:綠色建築設計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引言

  從傳統的建築學專業教育模式來看,建築設計的側重點主要傾向於建築的功能、形式等方面,對於建築綠色化設計、節能節材、改善室內物理環境的技術方法不夠重視。隨著全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關注,綠色建築已成為當今建築學領域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目前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已經相繼開展了綠色建築教學改革的探索,如清華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並取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和優秀的成果。因此,構建完整的綠色建築教學體系,將綠色建築理念能夠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可持續資源和環境觀念,瞭解並掌握綠色建築的設計方法,是目前我校建築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

  二、綠色建築設計的課程特徵

  綠色建築是將人、建築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作為目標,在創造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的同時,儘可能地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以保持其平衡性。這需要許多與建築相關的專業之間的相互配合,因此它具有多元性、交叉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1、多元性:建築設計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徵,它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還體現在藝術層面和社會人文層面。綠色建築同樣具有多元化的標準,要滿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汙染的多重要求,從而達到人、建築、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目標。

  2、交叉性:綠色建築的設計涉及到許多建築學以外多個學科的知識,例如結構、裝置、管理、計算機等。因此,從教學上就不能只侷限於本學科的內容,要積極引入相關學科領域的教師,配合設計課老師進行理論方面的指導。

  3、開放性:由於建築需要各個學科的介入和融合,因此設計本身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拓展,以達到對設計更深入的闡釋和理解。

  4、實踐性:在綠色建築設計的教學中,將理論知識和實際動手操作相結合十分重要。可以讓學生親自去認識建築材料的效能、體驗建築裝置的執行過程、甚至親身參與建築的建造;也可以透過實驗模型的製作及對建築空間現場測試等方法讓學生加深對綠色技術應用效果的認識和理解。

  三、綠色建築設計的教學模式

  透過對綠色建築設計教學特徵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構建完整的綠色建築設計教學體系,需要對原有的教學體系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整合教學資源,最佳化課程設定。因此,為了更好地將綠色建築理念融入到建築設計的教學和應用中,在教學中應該採用全程式、交叉式和開放式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1、全程式模式

  為了讓學生樹立較牢固的綠色意識,應採用一種全程式的綠色建築教學模式,即將綠色建築教學貫穿於整個教學體系。從現有的教學體系來看,建築設計課作為建築學的主幹課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基礎階段、拓展階段和綜合階段。每個階段都安排有相應的設計題目,全程式綠色建築教學模式就是從一年級的建築導論到五年級的畢業設計,不同程度地加入綠色建築設計的思想、理論和技術。在基礎階段,主要包括一、二年級,在這個階段主要讓學生了解綠色建築的基本概念和較容易使用的被動式技術,有助於其樹立正確的綠色觀念;拓展階段主要包括三、四年級,主要側重於在被動式基礎上加入主動式技術,如空調通風技術、太陽能建築一體化等,以及計算機模擬技術的引用,讓學生在定性瞭解綠色技術優越效能的基礎上,能夠進行定量分析。對於綜合階段的五年級的畢業設計,需要完成一個綜合性的題目,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一次全面的檢驗。

  2、交叉式模式

  從傳統的教學體系來看,設計課通常作為主幹課貫穿五年教學始終,而其它的理論課,如建築結構、建築構造、建築物理等作為分枝是為建築設計這門主幹課程服務的,但實際操作起來,經常會發生理論課與設計課脫節的現象,學生在理論課上所學到的知識沒有被充分地消化理解,不知如何運用到設計方案中,以至於學生的許多好想法得不到有效的實施,有時反而畫蛇添足,弄巧成拙。甚至有的學生仍然只考慮建築的功能和形式,而忽略了建築的技術性。針對這一問題,為了讓學生在設計過程中能及時有效地得到相關技術問題的指導,可以讓相關理論課的教師參與到設計課程的教學之中,形成交叉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將理論指導與設計實踐結合,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技術在建築中的應用方法。

  3、開放式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這種模式很難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可以在上課模式上做適當的改變,適當地以學生為中心,採用比較開放的形式。例如教師在講授幼兒園建築設計時,確定以“光”為設計主題,由學生圍繞主題進行資料查閱、方案設計、技術運用,並在設計過程中採用分階段彙報的形式。在彙報時,每個學生利用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方案,闡述設計構思,同時回答老師和同學的提問,經過多輪修改,最終完成設計方案。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有助於改變傳統的死板、單調的課堂氣氛,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其積極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化了學生的綠色意識。其次,對於綠色建築開放性的特徵,可以建立網路教學網站,讓所有對綠色建築感興趣的各專業的學生都可以在網路平臺上進行學習和交流,由於學生專業的多樣性,可以激發出更多的思路和靈感。

  四、結語

  本文根據綠色建築的設計特點,針對我校現有的教學體系,進行綠色建築的教學改革與探索,嘗試採用全程式、交叉式和開放式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將綠色建築設計的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了解並掌握綠色建築的設計方法及相關技術。

  第七篇:綠色建築設計中的資訊模型建構

  1理念闡釋

  1.1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提倡與大自然和諧共生,在減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的同時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質量,為人類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活動空間。綠色建築涉及面寬廣,是一門多學科、多工種交叉的系統工程,以建築人本論來理解,綠色建築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適應能力強,是一個身心健康、不浪費有限資源的建築。

  1.2建築資訊模型

  建築資訊模型的建構是在於建築使用過程中的一切物質運動和能量運動在虛擬建築中都被資訊運動所替代,建築師可直觀預計建築的使用能耗,選取可操作性強的節能技術。建築資訊模型的建立過程是建立並利用數字模型對專案進行設計、建造及運營管理的過程,即利用計算機三維軟體工具,建立包含建築工程專案中完整數字模型,並在該模型中包含詳細工程資訊,能夠將這些模型和資訊應用於建築工程的設計過程、施工管理,以及物業和運營管理等建築全生命週期管理過程。

  1.3建構

  建構具有技術和文化雙重的含義,要求建築師既瞭解建築建造的過程同時又清楚如何把握建築設計的美觀,是客觀地表達建築空間、材料、結構與建造的.方法。建築的根本在於建造,在於建築師應用材料並築成整體的建築物的創造過程和方法。綠色建築的模型建構是指從建築設計到建成過程中,既符合結構特徵,又遵循生態理念,同時也符合從藝術審美角度去審視其自身所應具有的美學法則,並且在建造實施過程中保持其以上特徵的過程。

  2綠色建築與資訊模型建構相得益彰

  2.1對既有建築進行改進

  首先對既有建築進行資訊模型建構來分析綠色建築設計的得失,研究的物件是華北理工大學第二教學樓工程。該項工程於2012年竣工,建築面積達16818.35m2,為二類高層公共建築,雖然木已成舟,不能再對該建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建,但對其設施可以進行最佳化,減少建築的使用能耗。利用建構軟體eQUEST對這棟教學樓建立模型,採用本地氣象引數進行能耗模擬。在建築模型中選取SingleClr/Tint,SingleLow-E,DoubleLow-E三種類型的玻璃進行模擬,由於不同的玻璃型別對建築採暖和空調的能耗影響不同,三種不同型別的玻璃全年累計耗電量如圖1所示。比較可以發現採用DoubleLow-E玻璃節能效果最好,原因在於其傳熱係數的降低使得該玻璃的保溫效能更好,在炎熱的夏季減少了室內冷量的散失,即降低了空調的冷負荷,同時其較低的遮擋係數使得室內能有充足的陽光,減少照明燈具的使用時間,也降低了室內的燈光熱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空調的能耗。

  2.2模型建構始於方案設計

  在構思方案、勾勒草圖、研究美觀的過程中,建築師就應處理好生態技術與造型藝術的關係。在綠色建築設計中運用資訊模型建構的軟體,如Autodesk公司出品的REVIT設計平臺,藉助其先進的輔助功能,建築師就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設計之初考慮生態技術因素,將對整個專案實現綠色目標起到指導作用。由於建築模型中已經包含了大量設計資訊,透過相應的分析軟體,幫助建築師在設計伊始就透過資訊模型建構來統一生態技術和造型藝術,讓建築形態的推敲和生態技術的應用有機結合。目前建築師在做方案設計時,多是基於CAD平臺,使用平、立、剖三檢視的方式來表達,或採用SketchUp軟體三維建模後渲染的方式來展現設計成果。這些傳統的設計方法是透過線面組合以形成幾何形體,再在幾何體表面賦予材質,依靠人的空間想象力來實現設計者與觀察者之間溝通。這一過程不可避免的忽視了建築結構、材料和構造應有的明晰屬性,尤其體現不出與實現綠色目標相關的建築材料屬性,省略了各組成部分的真實的組合方式。繪製建築的過程畢竟不能全面反映實際建造的過程,甚至會產生虛假的後果。隨計算機模擬技術的成熟與跨學科應用,資訊模型的建構技術應運而生,為建築師提供了一條解決上述弊端的途徑。資訊模型建構建築所見即所得的過程讓建築師使用三維的思考方式來完成建築設計,使其更專注於設計而不是畫圖。

  2.3借模型資訊助綠色資料分析

  初期建構好的粗線條模型可以方便的匯出建築平、立、剖各個方面的圖紙,基本滿足方案表達的要求。而資訊量進一步豐富的建築資訊模型後可以透過資料子集與其他軟體對接,進行建築採光與日照、建築及其材料熱工、建築能耗等綠色設計分析。在筆者參與設計的北京市昌平區某小學方案構思中體現了基於綠色設計的模型建構,透過建構資訊模型與Ecotect設計軟體平臺相結合,模擬在實際場地環境,包括建築朝向、與太陽輻射相關的日照與遮陽、全年風場等影響,得出較直觀的數字化分析圖,保證從方案階段開始就將綠色建築的理念貫穿設計全過程。根據小學所處的居民區環境,首先進行室外採光分析,室內全年日照百分比分析,以及遮陽設計。針對該專案首要滿足周圍高層建築對本案無陰影遮擋,其次減少新建建築自身的陰影遮擋。遮陽策略要考慮兩方面,一是夏季周邊住宅最好把陽光擋出去,冬季讓陽光儘可能多的照進來,二是遮陽會使自然採光受到影響,會增加室內人工照明。透過太陽軌跡顯示出一天內陰影的變化情況,一方面平衡室內自然採光,另一方面調節全年能耗,兩方面結合起來形成最優的方案。最終基於兩者策略平衡下采用的垂直交錯組合的方案,總平面佈局合理,建築體型設計採光良好。初期的方案是沒有庭院的,對室外風場進行分析發現:冬季1.5m高度場地內風速過高,考慮到是小學,又是北方,冬天小學生遊玩時會冷,方案調整佈局造成半圍合佈局,活動場地減少了寒風的侵襲。

  3殊途同歸的綠色設計

  根據我國能源科技發展路線圖,建築節能技術要從現階段牆體、屋面和門窗節能技術、採暖和空調節能技術、採光和通風節能技術向建築節能環保一體化技術發展。綠色建築要求設計師跨學科綜合性全過程設計,將設計資訊在不同的領域中分享和延續,建築資訊模型的建構順應了這個要求。現階段的綠色設計在不同專業設計中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條件圖共享之前,各專業綠色設計在侷限於不同的圖紙上,就像跑在不同車道上的車,不小心會撞車。施工圖節能設計審查階段是個關鍵的節點,綠色設計得到全面重視,這時如果某項節能檢驗不過關,必須對作品針對性的修改。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修改多為應付審查,不能有效實現綠色目標,還可能造成各專業因前期設計不合理產生碰撞,耽誤設計程序。資訊模型的建構將各專業整合在一個三維模型中,是一個整合所有設計的過程。資訊的建立本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資訊模型的建構是一個高效動態增加、處理資訊的平臺,碰撞、修改、調整一目瞭然,比傳統方式高效且直觀。比如:在設計後期一個樓層層高要增加500mm,按傳統方法,若將改變了的工程量資料結合各專業重新整理出來,可能要一個月時間,而在一個完善的資訊模型裡,只要調整一個層高參數,重新計算,通常是幾分鐘時間就調整好,一套新的資料就出來了。建築資訊模型的建構基於實現全過程的與現行設計標準、資訊標準無縫化結合,使其易用性、整合性空前強大,將從根本上改變工程專案投資、設計和施工三方的溝通方式。

  4結語

  資訊模型建構是一副“解毒劑”,讓建築師擺脫了喧囂塵上的技術重負和審美意識的不確定性,使建築設計迴歸本源,是綠色建築發展的必由之路。總體上看,綠色設計與資訊模型建構結合的價值體現還不理想,因為好多的建築師不願摒棄傳統的設計方式,為學一個處於探索階段的新東西費時費力。目前結合工作還需完善,實現常用的綠色建築設計標準和規範在資訊模型虛擬建構的軟體中得到全面支援,讓建築師有的放矢。只有建築師體會到了新技術的方便、快捷與準確,自動就捨棄了簡單過時的設計方式,資訊模型建構才會登堂入室,成為綠色建築推廣的強勁動力。

  第八篇:綠色建築設計的新探索

  1專案概況

  巴里考克斯在紐西蘭建造了一座教堂,這座教堂的主要材料為綠色植物。這是建造者在周遊世界,訪遍各地教堂之後,得到的靈感。他決定用樹木建造一座“原生態”的教堂,整個教堂設計採用了五種不同種類的樹和一個液壓樹鏟建造了一個有生命、會呼吸的房屋,能容納100個人。這個教堂建成後將會成為一個旅遊景點,與周邊的旅遊景點共同構成一個樹教堂花園,花園將於2015年10月18日對外開放。這裡的景點有3英畝的公園和一個迷宮。由軍用投物傘建造、液壓千斤頂支撐的一個大型遮篷為遊客提供了另外的座位區和蔭涼地。另外,這裡還可以舉辦盛大的婚禮,開放後這裡將吸引大量的遊客。

  2綠色建築的內涵和發展概況

  2.1綠色建築的內涵

  綠色建築一詞中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理解的綠化,也不是指建築表面的顏色,它區別於普通的建築,具有一定的生態效益,並起到環境保護的作用。在功能上,綠色建築又可被理解為可持續發展的建築,同時綠色建築也是節能建築的一個方法和手段。2006年,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出臺了我國GB/T50378—2006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其中對綠色建築的內涵進行了定義:在建築的全生命週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及高效的使用空間,並且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2.2綠色建築的發展概況

  從古至今,人類這個社會一直在經歷著各種不同的發展,從工業的革命到農業的危機,從起初的力圖要征服大自然,到現在全社會都在呼籲人和自然之間要和諧的共同發展。我們現在的發展是建立在破壞大自然的基礎上,接下來人類社會想要更穩定持續的發展下去,就必須要遵循不同地域的環境氣候特點,按照自然的變化規律來建造自己的家園。我們在反思自己的行為時發現,建築行業是一個對生態環境消耗極大的行業,產生的破壞也最大。其中對環境產生破壞力最大的是在運輸建築材料以及生產這些材料的時候,在建造建築時,會對基地以及基地周邊的水文地質和土壤結構造成很大的破壞。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考慮採用節能的材料、先進的技術等途徑來減少建築對環境的破壞,這樣各國就漸漸的出現綠色建築。在綠色建築建造的技術和藝術手法日趨成熟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探索,本文就將探討綠色建築設計的一個新方向———利用天然的綠色植物作為建築的屋頂和牆體,來代替鋼筋混凝土,發揮建築最大的生態效益。

  3以“純綠色植物”為主體的綠色建築設計分析

  3.1以“純綠色植物”為主體的建築

  我們常見的綠色建築都是在建築的某一部分將綠色植物與鋼筋混凝土結合起來進行創作設計。比如對建築立面牆體的肌理進行設計,加入植物的紋理;或者在建築的屋頂進行屋頂綠化,這也是近些年綠色建築比較常見的形式之一。而以“純綠色植物”為主體的建築是指除建築框架外,建築的其他材料均是綠色植物。利用植物的修建工具將植物修剪成我們需要的形狀,並且將不同的植物進行組合,創造出一個“純綠色”的建築。目前,這種建築形式在綠色建築行業還是一個新的形式,同時也為這個行業提供了一些啟示。

  3.2綠色建築設計的實踐———以紐西蘭“原生態”教堂為例

  目前,這種以“純綠色植物”為主體的綠色建築在紐西蘭有個例項,即紐西蘭的“原生態教堂”。這種綠色建築形式的出現帶給人們一定的震撼,以前,對植物的利用也僅僅停留在修建成為綠籬、綠牆、各種造型,而這個建築的設計者創造性的想到了將植物作為建築的主體材料進行利用,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3.3植物材料的生態效益分析

  在以“純綠色建築”為主體的綠色建築的設計中,最大的優點就是這種做法將建築材料對大自然的汙染降到了最低。這種建築形式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而且還能發揮一定的生態效益,真正的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植物材料的生態效益體現在多個方面:降低溫度、降低溼度、提高空氣質量、固碳釋氧、滯塵、殺菌、吸收有害氣體等。在設計前,我們要做好充分的研究,研究適合這個地域生長的植物。首先是植物自身的抗性要強,其次是不同植物之間組合的生態效益要高。

  4以“純綠色植物”為主體的建築設計的啟示與不足

  4.1對綠色建築設計行業的啟示

  這種設計形式的出現為綠色建築設計提供了很大的借鑑意義,也是綠色建築設計行業很大的突破。以後在進行綠色建築設計時材料的選擇問題上,我們又多了一種思路與方法。同時,我們也看到綠色植物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利用,它可以被塑造成各種形式,滿足人們不同的設計需求。

  4.2以“純綠色植物”為主體的建築設計的不足

  這種設計形式在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因為綠色植物不能像現代建築材料那樣可以“永久性保持”。綠色植物的生長狀態也是制約建築設計的一個最大因素之一,如何選用植物也是設計的一大難點。但是無論如何,這種設計形式的出現,也是綠色建築行業的一個新探索。


最近訪問